
我们小区,“封控”时期的集中核酸筛查到5月27日就结束了。5月30日,我“出小区”3个小时,专门到人民公园星巴克门前的“易检小站”做了一次核酸。6月1日“解封”当天在小区附近做了一次。6月3日又做了一次。考虑到核酸结果事关坐公交地铁、进商场进医院等生活急需,不敢懈怠。而对在职者,这还是进入工作场所的凭证。所以,在近一个月内我准备每两天做一次,以备48小时、72小时的不同需求。
核酸,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是进步。但这个进步并非完全自觉,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倒逼”的结果,因此也会遇到人员过于集中、排队时间过长等问题,近期多有诟病。不过,市里区里也在采取措施解决中,至少我这几次被采样时未遇十分离谱的排长队现象。
家附近检测点不算少,后门出去有3个,前门出去过了马路更有4个。而且近来每次前去都处于工作状态,不像先前那样到了点位正遇休息只能悻悻离去。
每个点都按规范操作,扫场所码登记,基本是咽拭子,5人一管,曾有阳的人事前说明并给予1人一管。采样过程很快,采样人员从两只“大眼”伸出双手操作也比较安全,但她们一站好几小时就很不容易了。
黄浦的这些采样亭,一开始都称“易检小站”,近期却发现它逐渐改称“长缨亭”了。开始还以为取自“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达战胜疫情的决心。当然,这样理解也不错。不过,最近看到一个说法,“缨”为沪语“阴”的谐音,“长缨”暗示做核酸“长阴”或“常阴”,如此亦可讨个口彩,更符公众心理。
毕竟现时沪上,“阴”比“阳”好,人们喜“阴”而讳“阳”,已成共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