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第十七日,早上和中午各做一次“抗原”。这已持续两天了。居委说,明天还是这样。现在,“小巷总理”的话比新闻发布会管用。按照她们的“指令”亦步亦趋,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我已做了十多次“抗原”自测,不但知道结果快,而且还可避免集中测“核酸”引起交叉感染。我认为,应当先做“抗原”进行筛查,做出来“两条杠”的再做“核酸”确认。这样还可以大大节约医疗资源。现在,我有疑惑:既然“抗原”也是一种公认的简便而有效的检测方式,那么在同一人身上和同一时间段里,为什么既做“抗原”又做“核酸”?甚至有时还有两者的“倒置”,即先做“核酸”再做“抗原”。今天,有一批医院宣布允许无核酸证明的病人以当场做“抗原”的方式入院治疗,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却并不值得大肆褒扬,因为这是用生命代价换来的被动改变,具体也无需赘言。我的中学校友最近癌症发生了新的变化,多次求医无门,最后终于有医院接受,但入院时坐等“核酸”结果花了整整七个小时。对一位身体已极度虚弱的重症病人,这也太残忍了吧!
这个话题过于沉重,只能点到为止。
由于昨天小区无新的感染,果然今天被“榜单”除名了。这也算是一个难得的宽慰消息。当然,这个“纪录”还是很脆弱的,尤其要保持十四天几乎不太可能。这几天,尽管“核酸”不做了,但无休止的大量“团购”或许会成为新的感染源。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