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第九日,早餐开始消化冰箱里的手抓饼和油条了。已不能延续“一饼一蛋”的“奢侈”,就用一个鸡蛋摊一只蛋饼分着吃。储米柜两天前就见底,昨天用余米加冷饭烧顿晚饭,今天才将仅剩的一袋五公斤的米倒进去。由于金贵,倒米很有仪式感,而平时很难缠的拆线这次也变得十分顺畅,以至于拆下的缝线还能利用。我也不清楚这到底是暗示着什么
。午晚两餐已不能每顿都是干饭,至少要吃一顿杂粮粥或其他的。非常时期,能将就就将就吧,相信一切都是暂时的,比我们困难的人还很多。
楼群里也有需借米救急的。楼上有一老妪前几年还在上班,打扮也很雍容,也不知什么病这些年坐轮椅了,人萎靡了不少,目光开始呆滞并显出无助。子女身在国外,用了个阿姨照顾其吃饭起居。现在余粮已近枯竭,居委干部为她呼吁,立即得到了其他住户的响应,大家也松了口气。
很意外,晚上又收到了蔬菜。如果没记错,应该是九天里的第四次了。老是靠赞助、捐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供需的结构性问题。如果“足不出户”时间较长,还是希望有体现市场规律更有效的保供方式。
上午新闻发布会,久未露面的宗明女士宣布了“三区”(封控、管控、防范)阶梯式管理的实施办法。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解封的曙光,但要真正实现为时尚远,因为目前感染人数还在上升。早上八点前,小区做“抗原”,楼栋里又出现问题,这样14天又要重新起算了。
午饭后又通知要做“核酸”,到下午四点我完成了被采样。这次采样相对简单,五人一管,咽拭,无需捅鼻。上下楼依然走楼梯,为避免感染,大家战战兢兢。半道遭遇同层住户下楼,他们让在楼角恐惧地避让着我们,噱的是几乎所有男士都头戴着女士才用的浴帽。
气温升高,已有初夏味道。我们下楼“核酸”时间毕竟有限,身穿防护服的“大白”“大蓝”们就艰苦得多。再次向他(她)们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