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满足是孩子正常发展的基础——还是上幼儿园好!
(2009-09-15 12:26:44)
标签:
幼儿园大雪育儿 |
分类: 妈妈偶感 |
大雪上幼儿园两周了,小人儿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让我忍不住总想感叹一句:“还是上幼儿园好!”
曾几何时,我也是对送孩子入园顾虑重重,关于幼儿园的选择、还有3岁的年龄坎儿,当然,我觉得所有这些考虑都对孩子适应幼儿园有所帮助。不过,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以前对于幼儿园的正面作用认识不足。而大雪入园,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我以前在蒙氏的书里读到过关于孩子精神饥饿的问题。蒙奶奶认为,让孩子不能正常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神饥饿。对于精神饥饿,任何说教都没有用,她比喻道,“和蔼、严厉、药物对于精神饥饿的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如果一个人挨饿受冻,我们说他是傻瓜,或者痛打他一顿,或者要求他心情好起来,这些都无济于事,他需要的是食物,其他东西都不起作用。对于心理来说也是一样。严厉与和蔼都不能解决问题。人类是智慧的动物,它们需要物质上的营养,更需要精神上的营养。”
要疗愈孩子的精神饥饿,就要为孩子准备“有意思的环境”、“一个正常的生活条件”。这段话当时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还在与朋友交流时引用过。但是,到底什么是“有意思的环境”,蒙氏为孩子提供的生活条件到底是怎样的,我却是陌生的,最终不能给朋友一个满意的答复。等到大雪上了幼儿园,我终于眼见为实,虽然仍未全面了解蒙氏环境,但看到了蒙氏环境给一个孩子带来的满足。
其实,在大雪入园前两个月,我已在大雪身上发现了一些精神饥饿的端倪。大雪2岁半以前,对小朋友、集体活动都没有兴趣,就喜欢自己拿着一样玩具玩,那时的大雪曾让我思考过“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这样的问题。孩子的变化日新月异,月龄不同,就有很大的不同。2岁半之后,大雪明显表现出对小朋友的兴趣。上幼儿园之前的一段时间,她在小区里有非常固定的小朋友。她有两天情绪不好,总是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我观察总结得出原因,是因为那两天没有碰到她熟悉的小朋友。她就一直只和我们几个大人相处,家里的环境或小区的滑梯,都是她已经非常熟悉的,玩了两年多了。后来碰到过小朋友之后,第三天她的情绪就好多了。我意识到,原来可以令她自足的家庭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她了,孩子需要更大的天地。
蒙氏幼儿园正是这样一个天地,适合孩子的环境准备,老师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丰富的教玩具和自由操作的机会,混龄的小朋友,和蔼亲切宽容的老师。大雪一头扎进这个环境,她观察、她操作、她学习、她冲突……就像干海绵遇到了水,我能感觉到她如饥似渴地吸收。
说实话,即便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转述,但孩子白天在幼儿园的情况,家长还是很难知之确切。毕竟在幼儿园的时间那么长,大事小事不知要发生多少事。但是,观察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我觉得足以让一个细心的妈妈了解孩子的状态。
大雪上幼儿园之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情绪变好了。我理解就是以前有的那一点精神饥饿,现在都获得了很大的满足,精神吃饱了,当然开心了。以前可能会有的小情绪全都不翼而飞,一天到晚不知道怎么总是那么乐,呵呵,想来最乐的一件事,就是“宝宝上幼儿园了”吧。
我原以为,初入园的孩子会更粘妈妈,不过,大雪因为没有发生分离焦虑,所以也没有更粘我。倒是比以前更会自己玩了,我没空陪她的时候,自己拿起笔来画画,或是剪纸,完全不在意我是否陪在她身边,以前画画还喜欢我陪着呢。感觉凡事更好商量了,可能也是因为情绪更好了吧。
更加活泼好动,更加顽皮可爱。以前大雪玩得特别高兴的时候,也偶尔会躺在地上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但这也是难得一见的兴之极致。上周日去颐和园,一进门她就高兴地躺在地上了。而且,拉起来之后,一步都不肯好好走,不是把腿跷得高高的,就是往地上躺,全然不顾周围的人来人往!我们起先总想拉她,后来发现全是徒劳,不如随她。她就在众人面前坐下、躺下、再爬起,反反复复,乐不可支。后来又跟着合唱跳舞,也是又跳又躺又起来,滚得一身的土,完全是一派顽童行径,惹得路人侧目。(嘿嘿,有趣的是许多侧目中,我只看到一位外国妇女是一脸欣赏的微笑表情。)虽然大雪从小就玩得比较开,但以前带她出门确实没有如此出格的举动。上幼儿园后变得更加顽皮,是我们全家的共识,也是令我们全家都高兴的事。大雪以前还是有些偏静,她小时候不是特别好动的孩子。
有了这么好的幼儿园,我对大雪的健康成长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