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语文预习】第02课(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2021-08-06 14:58:39)
标签:
2021高一新生暑期预习必修上册 |
分类: 学习辅导 |
【新高一语文预习】
第02课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一、通读诗歌,探究以下问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结合全诗,谈谈为什么说该诗是“力的赞美”。
3.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
4、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力”字?
【答案】
1、明确: 巨人的形象,其实就是诗人自我的形象。
2、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既表示宇宙是不断运动、不断更新,又表示人生是不断奋斗、不断向上。诗人还认为在宇宙的运动与人生的奋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体现着、磅礴着“力”,于是他在由大海奔腾的波涛引发出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之后,随即发生了“力哟!力哟”这高亢的呼叫。最后一句是诗人对全诗的精彩总结。“力的绘画”正是指开头三行所描绘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蹈”则是对那洪涛滚滚的比喻。“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无疑是诗人对海涛汹涌发出的声浪及拍击海岸激起的呼啸,以及对海涛壮观与神奇的体验,诗人最后高喊“力的律吕哟”,这意思是说:无论绘画、无论舞蹈、无论音乐与诗歌,其中都贯穿着、体现着“力的律吕”——力的节奏与音调,正如宇宙与人生都贯穿着、体现着“力”一样,这样对诗的总结更为完善了。
3、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4、(1)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这种力量直接震动了年轻气盛的诗人。
(2)大工业生产之力,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二、课外阅读: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1.虚实结合是第一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2.诗中的“骆驼”象征了什么?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
【答案】
1、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2、 “骆驼”象征着坚忍不拔、引领人们前进的无畏战士。歌颂了一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最终引导到“天外也还有乐园”这一境地的一往无前的精神。
三、课外阅读:
阅读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完成问题。
炉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鲁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一九二O年一二月间作
1.诗中用“年青的女郎”“心爱的人儿”比喻————————,又用——————————比喻诗人火热的爱国之情。
2.“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的反复出现造成了什么效果?首尾两节的呼应又有何作用?
3.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
4.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答案】:
1.“五四”后新生的祖国燃烧的“炉中煤”;
2.(1)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同时也显示了因果的脉络。
(2)首尾两节呼应反复表达“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
3.第三节中,后三行诗分别写了“我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才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的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生机,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4.直抒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思念之情。表现了“我”正向亲爱的祖国诉说着那颗燃烧的赤子衷心,即使化为灰烬,也绝不后悔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