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高一语文预习】第01课沁园春·长沙

(2021-08-06 14:53:55)
标签:

2021

高一新生

暑期预习

必修上册

分类: 学习辅导

【新高一语文预习       

01课  沁园春·长沙

(一)

1、全词可分为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

下片:

2、想想上片词义可分为几层?

明确:三层: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3. 第四句的“看”字,一直管到哪里?与《沁园春·雪》中哪个字作用相同?

明确:

4. 上片结尾为什么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明确:

 

5.从下片找出与上片“看”有同样作用的领字,并用一句话对所领内容加以概括。

明确:

 

6.怎样理解最后三句的意思?若把这三句改为“担大任,主宰沉浮,惟我战友!”效果会怎样?

明确:

7、炼字,能否将“染”、“击”、“翔”三个字分别换成“紫”、“飞”、“游”?为什么?这几句主要通过那些意象来表现诗人独特和深沉的思绪?

明确:

 

 

 

答案:

1、全文可分为个部分:

上片:描绘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是这首词的词眼;

下片:回忆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并在结尾三句,含蓄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想想上片词义可分为几层?

明确:三层: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第二层——展示湘江秋景图,

第三层——提出“谁主沉浮” 的问题。

3. 第四句的“看”字,一直管到哪里?与《沁园春·雪》中哪个字作用相同?

明确:“看”字控制了七句,一直到“万类霜天竟自由”。与《沁园春·雪》中的“望”字作用相同,都属领字。

4. 上片结尾为什么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明确:面对眼前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作者不禁联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主沉浮”在这里实指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是上片写景的落脚点,也是全词的词眼。

5.从下片找出与上片“看”有同样作用的领字,并用一句话对所领内容加以概括。

明确:下片的领字是“恰”,领起七句,即到“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七句形象地写出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6.怎样理解最后三句的意思?若把这三句改为“担大任,主宰沉浮,惟我战友!”效果会怎样?

明确: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含蓄而又形象地对“谁主沉浮”作出回答: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象当年同学们那样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有志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这样改,意思随醒豁,但太直露,无丝毫诗味。诗歌靠形象说话,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正如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象散文那样直说。”

7.炼字:能否将“染”、“击”、“翔”三个字分别换成“紫”、“飞”、“游”?为什么?这几句主要通过那些意象来表现诗人独特和深沉的思绪?

明确:诗人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千山万岭,尽披红妆,秋风送爽,满眼枫叶飘飘,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滚滚北流的湘江水,乍看去,简直是一块狭长无际的碧玉;江面上白帆片片点点,各式各样的船只争相竟发;仰头上望,湛蓝的天宇像用清水洗过一样,几只雄鹰正在空中翱翔搏击;再低头俯视,清澈的江水里,游鱼在安详地徜徉,银色的鳞片清晰可辩,水中的沙石历历可数。

“染”、“击”、“翔”三字不能换。“紫”字只能表现出红色的浓烈,不如“染”字有动感,有力度,“染”能让人联想起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式正如烈火燎原。“击”字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英姿,显得强劲有力,用“飞”就显得太平淡。“翔”传达出了水清见底、水天相映、鱼在水中游如在天上飞的美妙情态和感受,这是“游”字望尘莫及的。

这几句通过寒秋、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对当时革命形式的深切感受。

      (二)

A组夯实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百舸(g) 橘(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ng ) 携(xié) 遏(è)制

C.漫江(满) 寥(liáo)廊  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 稠(chóu)密 辟谣(pì yáo)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5.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

B.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处境和时间

C.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

D.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

6.下列各项的括号内均有省略,请选出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独立(    )寒秋   B.鹰击(    )长空C.鱼翔(    )浅底    D.激扬(    )文字

7.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加粗的“看”涉及的范围从第________句到第________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________________。

加粗的“看”所涉及的内容表明作者的视线是从______到______,自______而______,再从______到_____,自______而_____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上段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是哪一项?(     

A.立  看  染  争     B.染  争  击  翔       C.立  透  竞  问     D.看  流  击  竞

B组能力提升题

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后面的题目。

8.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

 

 

9.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答案:

1.C  解析: “挥斥 ”的“斥”是充满的意思。

2.C  解析: “内含”应该是“内涵”。

3.C 解析:C项应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肃杀的秋天,(我)独自站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流去。所以应该是  D。

5.B解析:这句话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写主人公独自站立在寒秋之中。

6.D解析:ABC三项省略的都是“于”字。

7.秋天;湘江中橘子洲头  1句—6句;总领  远;近;下;上;上;下;下;上  林;江;舸;鹰;鱼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

8.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9.(1)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0.“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