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成为世界500强”想到的

(2007-12-04 12:26:44)
标签:

产经/公司

帮办式咨询

周彦平

管理咨询

齿德兼优

世界500强

盈利

分类: 帮办式咨询观点
周彦平帮办式咨询,追求“齿德兼优” blog.sina.com.cn/magtconsulting  
E mail: bbszx@126.com  

 

    进入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不免对今年的工作有一番回顾。打开工作日记,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我今年接触的几十家企业里,“二次创业”、“再造辉煌”、“做龙头”、“做航母”、“做领袖”、“进入世界500强”这些口号、标语的出镜频率相当之高。这些企业大多在业内是响当当的名企,有些甚至成为其他企业模仿、学习的“标杆”。

 

    那么,这些企业的领导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意气风发地发表这些豪言壮语呢?光说说还不够,还要不约而同地把豪言壮语印在企业画册上、员工手册上、公司大堂和办公室里?

 

    在我看来,豪言壮语固然有鼓舞士气的作用,更代表了企业家誓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这种豪气和决心来源于“一次创业”的成功,来源于从两个人租间地下室艰难度日到出入宾利、旗下十数家分子公司、员工数千的巨大成功。既然过去那么难都能靠着一股“不信邪”的心气把企业做起来,就有理由相信:在现在这么好的基础上,能把企业做得更好!

 

    但是,这世上永远是说比做容易。热血沸腾后,理性地看,很多企业,说白了,只是快速完成了从小公司到大公司的形式转变。那些高举口号的大公司,所谓的这“集团”、那“集团”,本质上是一群小公司的集合。真正的大公司,都喜欢低头干大事,是媒体天天追着说它们“是龙头”、“是航母”。真正的大公司,是组织化管理的,绝不是企业家一个人对应手下几十数百人,天天被事无巨细的具体事务缠得无法脱身。

 

    还有一件事:时下中国的很多产业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企业规模越大、市场份额越多,利润越低。做大做强的结果是不挣钱?规模经济、经验曲线、垄断溢价等理论在啤酒、家电、PC、手机等领域屡次失灵?

 

    这就难办了,好不容易企业生存没问题了,刚想喘口气,又发现想学习的行业“标杆”日子也难过。一转眼,象三九、华源这些很大很强的“耀眼之星”星光损落,难道“做龙头”、“做航母”、“做领袖”也不保险?

 

    这是真的。

 

    办企业,做“带头大哥”是不保险的。通常的逻辑是:小就要挨打,一不小心还会被灭了,所以要大,大了就是我说了算。所以,办企业的,能做大就想方设法做大。即使象啤酒、家电这些行业那样,做大了也可能让规模经济、经验曲线、垄断溢价失效,但好歹,活下来不是问题呀。只有活着才有未来嘛。

 

    错了,做大了,不一定活下来不是问题。如前例做得很大的三九、华源,死得比小企业还快。

 

    原来,不管是小是大,活着永远是第一位的。“做龙头”、“做航母”都得听“活着”这个目标的话。活着才有将来。

 

    活着,这个看似简单、却非常根本的问题,不是所有的企业家和经理人都能认识得很清楚、理解得很透彻的。有人会说企业的目标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有人会说企业的目标是做大、做强;有人会说企业的目标是提高生产率;有人会说企业的目标是整合产业……没错,这些都是企业的目标,但都不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赚钱。《民法通则》明确了企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根本区别:“企业是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营活动,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在盈利这个层面上,体现为三个必须同时实现的目标:净利润、投资报酬率和净现金流量。

 

    那么,企业还有没有必要做大做强呢?当然有了,但“做大”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有不少企业通过“做大”活得很光鲜,象世界500强什么的。福布斯以资产总额给世界企业排名真的误导了不少人:向世界500强学习,大家潜意识里会以为把资产总额做上去就“强”了。有些企业为了做大甚至“砸锅卖铁”:先牺牲利润甚至赔钱来扩大份额,待市场份额上去了,再从扩大的份额中获利。有成功的先例:当年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冰淇淋市场,利用雄厚的资金实力,采用在终端投放和露雪冰柜来砸市场,巨亏三年,第四年,锁定终端的策略才实现了赢利。这种先苦后甜的做法实非上策,必须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撑着。

 

    “雄厚的资金实力”,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利润来创造!

 

    有利润的前提是企业有“血”:现金流正常。企业要上规模,要有更多的资产,就要有更多的人来经营、管理、要有更多的钱来周转。企业高速增长最可能发生的致命问题是现金流的中断。现金从哪里来?争取政府基金、找银行借、找朋友入股,得让人相信你能挣上钱呀,谁愿意钱放出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呢。所以,最根本的来源还是企业的赢利。赢利是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的基本来源。只求“大”,不考虑现金流平衡,只求市场份额,不考虑赢利模式,极易“贫血”、甚至濒临“生死”绝境。三九、华源这些所谓的大企业就是在求大的过程中成为了“先烈”。

 

    做大并来意味着做强,那么,做强的标志着什么呢?是比竞争对手品牌更好?产品价格更高?成本更低?企业有核心竞争能力?

 

    都不是。

 

    企业做强的本质是在同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比竞争对手更盈利。企业盈利进而支持企业做得更大。

 

    首先是有利润——活着,然后是有更多利润——活得滋润,然后是有更多更多利润——活得光鲜。企业做强,才能持续地做得更大,持续地盈利,进而成为产业的龙头企业,成为龙头的企业盈利水平更高,进而成为产业内的管理典范和学习标杆,产业内技术的领先者,其产品或服务具有垄断性市场份额,并占有大量产业资源(人力资源、技术专利、原材料供应、客户)。

 

    有人说这样未免太稳健了吧,现实的市场变幻莫测,我一步一个脚印地不见利润不罢休,眼看着别人一路小跑站到了群山之巅?

 

    ——我没有不让你跑,我写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你可以跑,但一定要记住,跑步的目的,不是“站在高岗上”,而是增强自己的体魄,笑到最后。

 

精彩推荐:

中国原生态商业案例——新中基的产业战略选择与国际化(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apx.html

中国原生态商业案例——新中基的产业战略选择与国际化(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aqq.html

中国原生态商业案例——新中基的产业战略选择与国际化(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ary.html

中国原生态商业案例——新中基的产业战略选择与国际化(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asz.html

中国原生态商业案例——新中基的产业战略选择与国际化(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atw.html

中国原生态商业案例——新中基的产业战略选择与国际化(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auk.html

中国原生态商业案例——新中基的产业战略选择与国际化(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aw1.html

我的咨询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alv.html

帮办式咨询追求"齿德兼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8c410100091b.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