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金橘飘香,青年学子来到了大学校园。
不管中国高校有怎样多的不尽如人意,对于生活于斯成长于斯的学子们,这里是青春挥洒地,是梦想富集地,这里有他们的师友情谊,青涩爱恋,还有人生的提升与洗礼?
借助这些年轻人的眼睛去观察和测评中国高校,用他们对母校的评判来勾勒中国高校的样貌,因此特别制作“2010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针对全国110所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四年级或五年级)进行广泛而严谨的问卷调查。有别于国内已有的各种大学排行榜,本次调查以学生满意度为唯一评选维度,全面展现国内各大高校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学习氛围、学术实力和生活条件的满意程度,力图为千万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有益的参考,也力图让这些来自学子们的真实心声,能促进各大高校广纳民意,改进对学生的服务质量。
新生关注篇——专业与学校
在2010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上,上海交通大学排在第20位,而大连海事大学排在第25位,两者主要相差在学习教育满意度和就业收入满意度上,至于最显而易见的,引得孙英东家长直接表现出情绪的生活满意度上,大连海事的整体评价还要高过上海交大。在建议报考排行榜上,上海交大排在第15位,而大连海事只排在第52位。
这样的矛盾在榜单上有多处体现,可见,四年的体验下来,决定学生是否满意的,远远不是表面的光鲜;决定学生是否向后来人推荐的,也不仅仅是是否满意等感性因素,专业的就业前景、薪水高低、人脉积累的可持续性、地域的不平衡,都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理性考虑。
当初报考上海交大,仅仅是因为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班主任的意见,是小城市学生报考时最权威的参考。那时的孙英东觉得,只要能上个好大学,什么专业都一样。于是他念了资源环境专业,就是“跟环保有关”。上大学之后孙就有点后悔了,有时他会惦记着一些学校没有交大大牌,但专业很诱人的学校,比如大连理工的本硕连读。
“还是应该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孙说,如果喜欢的专业就业不好,那就在就业比较好的专业里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反正“人不可能只喜欢一样东西”,喜好和就业的矛盾总是可以解决的,但如果相伴四年的是个不喜欢的专业就很麻烦。
在本次的排行榜上,师范类和政法类院校整体式微,代表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分列35位和52位,在两类院校中排名最为靠前,而西南政法和华南师大则列在106位和108位,几乎在总榜中垫底。财经类院校受金融危机缓解影响,态势向好,除前文提到的排在15位的中央财经大学外,上海财经、西南财经以及对外经贸大学分别名列24、27及30位。
根据孙英东的经验,在专业的选择上,不要迷信大牌学校,还要跟自己未来的出路联系起来考虑。
“交大好,不代表什么都好。有些专业的名字很好听,但你什么都不了解(也不行)。比如交大的生命工程,在全国算是好的,如果你想去美国(读研),那就太好了;但如果你想找工作,那恭喜你,只能转行。比如学土木工程,怎么不去同济呢?就像通讯工程,北大的也不一定比北邮好啊。”
四年大学下来,孙没有坚持自己的专业,也没有在学术路途上继续前进。他没有选择保研也没有出国,而是经不起“外面的诱惑”,用了一年的时间转型做一家媒体公司的市场工作。
虽然脱离了交大教给他的专业技能,但至少,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全失去交大所给予他的东西。
“专业和大学就像短期和长期收益。专业是短期收益,学好了见效快,就能找到工作什么的。大学是个长期收益,无论你学什么专业,将来你出去,这些人都是你的校友,他们都要走向社会,以后这些人会在各行各业,你将会因此而获益。”
像上海交大这样的学校,从来都不乏知名校友。孙还在等待,将来某一天,这个长期效益显现出来。
“慢慢熬吧,熬出来一些人(人脉基础建立起来)就OK了。”孙说。
新生温暖篇——社团是爱情多发地
“学语言可以一箭双雕,用日语跟男友打情骂俏,感情学习两不误。”李鸢略带调侃地说道。她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刚刚摘掉了这个标签,成为了一名外企的员工。
北外在北京城里,是多年来口口相传的风景点,这风景既有阳光下的绿荫,也有绿荫中的美人,知性的李鸢也算其中一景。与北外一样,在恋爱空间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前10的以文科和艺术类院校居多,这类高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女生“资源”优于理工科院校。美女自然也会成为提升学校风景线的重要元素。刚进大学,李鸢的一位异性朋友来北外看她,踏进校园后,完全变成了看“风景”,嘴里还不时地感叹,“上错学校了??”
如果比较“恋爱空间满意度排行榜”与“大学社团满意度排行榜”,会发现,这两者的前10名有一半是重合的,其中包括北大、南昌大学、哈工大、北外和对外经贸大学。大学里的社团搭建了一个学生间沟通与互动的平台,社团里也有责任、荣誉、妒忌、磨练、真情,大学的社团生活更像是进入社会前的预演。也正是在这个平台上,男生与女生获得更多的接触空间,从而使他们产生化学反应。北外的李鸢与男友余浩同系但并不同班,两者确立恋爱交往就是缘于大二两人在学校话剧社的相遇。
每年社团招新的时候,也是高年级男性社员们最活跃的时刻。对于类似北外这样的学校,那更是男生们翘首期盼的时刻,大量的学妹即将加入。正因此,在社团满意度调查中排在前列的学校,他们相应的恋爱空间满意度不会有太差的表现,当然,受益最多的是社团成员。
除了大学社团,同学关系的指数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恋爱环境的满意度。在“恋爱空间满意度”前10名中的北外、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哈工大、华中科技大也同样在“同学关系满意度排行榜”前10名中占了位。可见,没有良好的同学关系基础,一味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至少会阻碍与异性同学深入交往的途径。
与“恋爱空间满意度排行榜”前10名的重合度同样达到50%的还有“男生对女生满意度排行榜”,其中包括北外、北影、北大、对外经贸大和中戏。而位居“女生对男生满意度排行榜”第一名的南开大学,却没有出现在“恋爱空间满意度”前20名的榜单中。由此似乎可以看出,男生对女生的评价对于恋爱空间的满意程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而女生对男生的评价却较难刺激恋爱指数的变化。或许,这表明了即使在青春洋溢的校园里,也仍然是男生较女生更主动去追求自己的意中人。
新生困惑篇——户口和前途的博弈
1987年出生的桂林人康霈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今年3月,她在近3万名应聘者中杀出重围,成功签约某国有商业银行北京分行,她的月收入是4000元,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入户”北京的资格。
她也是这个20多人的班级里唯一拿到北京户口的外地生源。“我们专业就业的平均工资是3000元,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就是每月4000~5000元,有户口就适当降一点。现在这个结果,显然超乎我的意料。”康霈显得很高兴。
只有公务员、部分事业单位和国企、少量高薪技术企业可以帮职工落户。知情人士称,黑市上一个北京户口的价格目前是四五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北京的特点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如果不在毕业时落户,还想解决户口,那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读硕士、博士(需是正规的学历,别被各种进修班迷惑)再来一次毕业;二是在北京进行实业投资,只要年度利税足够高,也有机会成为这个城市的正式市民。
上海则是通过打分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权落户,比如毕业院校是“211”高校,加几分,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加几分??
位列“薪酬排行榜”前十位的高校,除了西南财经大学和暨南大学之外,全是京沪高校,前三甲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其毕业生就业平均月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不过,这个“高收入群”只占调研的110所高校中的2.7%,处在“金字塔”顶端,另有超过一半(59%)的受访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在1501~3000元之间。
在北京的同学们对户口表现追捧和热爱的同时,上海的毕业生要显得超然一些,上海周边的省市,如杭州、苏州、无锡,都属于清洁舒适且有很多机会的城市,这个城市圈能够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稍微廉价些的生活成本,而北京虽有天津、唐山等城市在侧,却难以形成星月交辉的能力。
中国林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李昂进入某房地产集团后,最初的薪水并没有超过4000元,但她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我更看重公司的发展潜力和我个人的上升空间。”与李昂持相近观点的毕业生不在少数,离开了北京和长、珠三角等就业市场规模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就基本没有高薪可言。
当然他们还面临着成为蚁族的风险,高薪城市的房价也同样高得离谱。
学子在关注大学排行榜的时候,也敬请关注网络编辑、网络传播学这一新兴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