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石嘴山长城墩台日志

标签:
户外长城游记日志旅游 |
分类: 活动日志 |
2019.1.20石嘴山长城墩台日志
2019.1.20 晴 西北风 阵风四级
大板牙、九月飞鹰、今朝、夜色苍穹、门外汉等
顺序
1
2
3
5
6
7
东经E106°30′44.86″,见长城保护碑(正面,面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5月3日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6年8月30日立。背面
北长城简介北长城又称边防北关门墙、大武口长城。由总制尚书王琼始筑于嘉靖九年。从平罗高庄乡金星村(俗称边墙头子)到贺兰山枣儿沟临山墩。全场19.7千米。保护范围:长城墙体两侧各括50米为界。烽火台四周各括50米为界,城址墙体四周外扩50米为界)。
8
明长城
平罗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公布)。
9
东经E106°29′28.15″,沿长城西行1300米到简泉农场机砖厂址附近,见平毁窑洞。向西长城遗址湮灭。
10
11
东经E106°28′40.54″,公路转弯处东侧有半个墩台
12
13
东经E106°28′14.02″,见长城保护碑(正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7年8月立
背面:北长城简介北长城又称边防北关门墙,大武口长城。始建于嘉靖九年(1531年),是明王朝为防御蒙古部落侵略而建的。夯筑土墙结构。该道长城西起平罗县高庄乡金星村(俗称边墙头子),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明水湖农村、兴民村,止点在贺兰山枣儿沟山墩,全长19223.7米。保护范围:长城墙体四周各括50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向各100米以内。)
14
15
东经E106°27′45.90″,灌溉沟渠,切断长城,芦苇丛内有木质小桥连接交通,桥下有一个水泥涵管过水。卫星影像中仿佛有穿过小桥的西南-东北向条状暗影(宽约22米疑似被填平的沟渠)。
16
17
东经E106°27′32.20″,长城出现巨大断口(约20米),西侧起点北侧墙体见巨大墩台台基,墙体南侧有与长城墙体形体类似的独立平行东西墙体一道,长约20米。长城主墙顶有砖石瓦片积薪,蒲毛、细柴、缸、罐、碗等陶瓷片散见。此次长城附近南侧有住户,北侧有沟渠涵洞。
18
19
20
21
22
东经E106°28′49.34″)。
23
东经E106°29′1.47″文物保护碑(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涝坝沟石刻塔石嘴山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一年七月一日)
24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六日公布石嘴山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五月十八日立
背面:涝坝沟石刻塔简介涝坝沟石刻塔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涝坝沟口北侧山崖上,平面呈三角形,浅浮雕形式。离地面约20米,面东并立两座相距1.5米,一号塔塔身9层,高1.5米,底宽0.8米。底层有方形洞龛。二号塔身3层,高2.15米,底宽0.95米,底层有方形洞龛。塔身为砂石结构,两塔下侧山体及左右已被人为加固,整体保存完好。保护范围:以石刻塔为中心外扩20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外延50以内。)
25
东经E106°29′30.91″见长城保护碑(正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惠农区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6年8月20日立
背面:明长城惠农区段简介惠农区境内贺兰山东麓及各沟口的明代长城又称西长城或“西边关墙”。修筑于明成化年间,从红果子镇西北扁沟旧被长城的止点至燕子墩乡简泉农场西侧的土墙,现存墙体以黄沙夯筑和山险墙为主,长约26公里。保护范围:墙体两侧各50米,城堡、烽火台、敌台四周各50米。建设控制地带:墙体、城堡、烽火台、敌台保护范围外各100米。)
26
东经E106°41′36.15″文物保护碑(正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远关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7年8月立背面:镇远关(认定编码640205353102170001)位于红果子镇以北、原公安部五七干校农场内,在今惠农至红果子镇省道西侧,是用黄土夯筑而成的方形城址,规模较小。整体保存差。仅存高台式夯土结构,东、北、西三面尚残存有护城壕遗迹。保护范围:遗址四向各5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100米以内。)
27
东经E106°39′58.80″,长城豁口处有东西向高等级道路通过。
28
东经E106°38′19.47″
29
东经E106°23′10.18″,下车步行。
30
东经E106°22′31.07″东侧断面石砌基址,西侧山崖向沟内方向山壁及流水冲沟有人工整修光滑痕迹。
31
32
东经E106°22′11.79″夯筑断面清晰,山坡多处有采煤坑口。
33
34
35
36
37
19时10分
38
19时20分
39
21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