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尴尬命运
为卿画眉/文
题记:这一完全真实的万言倾诉,笔者通过这篇文章能给面临高考的学生们及其家长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警示和启发,给在为是否选择考研而犹豫的学生一指导和帮助,更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撑祖国未来脊梁的学子们的现状和命运......
我03年参加高考,所在的河南省几乎是全国高考队伍最大的省份,每年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分数线也非常的高,考生承受的压力自然也大。尽管当时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我考的并不理想。考试结束后估分的时候,感觉自己能读一所“二本”,但没把握。由于专科生的就业跟本科生相比,毕竟还是有些差距,出于以后找工作的考虑,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格外谨慎,经过反复的比较,最终选择了我原来就读的学校。
那所学校虽然是本科院校,但生源不足,几乎每年招生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降分。高考分数下来以后,我的分数低于“二本”分数线近20分,我赶紧往学校打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得到的回复是往年最多降15分。我心一沉,觉得自己没戏了,于是回去好好填第三志愿。然而,因为03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学校降分幅度创了个新高,最终我以超过学校分数线6分的成绩被录取,6分什么概念?就是当年“大综合”试卷上的一道选择题的分数。应该说,我是高校扩招的受益者。

09年大一新生军训现场实拍:符号——水壶和衣服
刚入校的时候,听一个学长讲,由于专业设置的限制,学校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不过,当时本科生队伍虽然很大,但研究生队伍变化还不大,就业时选择的空间比较大。记得当时她以略待羡慕的语气告诉我:要是考上研究生就好了,现在学校招聘教师,只要是研究生,不但分给房子,而且家属还给安排工作,基本上一来就直接奔小康,但是考研又太难了......
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在大学里我成绩并不算好。因为我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诸如文史等其它书籍上,稍有空闲我都会往图书馆跑,生活安排应该说是忙碌而条理,也感觉很充实。三年下来,我的专业知识虽然平平,但是我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扩充,不谦虚的说,“知识面广”是班里的同学对我的一个共同的评价。

09年大一新生军训实拍:符号——餐厅
大三的下学期,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就业,班里的同学都已经在讨论,并开始做出选择和准备。
06年,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凸显出来,考虑到当时就业压力以及少的可怜的待遇,对就业,我心里多少有些有些恐惧。由于专业知识与其他人相比,我没有多少优势,英语成绩也不怎么好,对考研我也没多少自信。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感觉比较矛盾。后来我跟刚参加工作的哥哥聊这件事,他建议我考研。哥哥一直都是我的榜样,对我的影响很大,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以他的成绩考研根本就不成问题的,他报了名但是却没参加考试,他说自己没复习,其实我知道,他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才主动放弃的。毕竟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讲,要供给两个孩子上大学,太难!也许哥哥也是希望通过我来实现他的梦想或者是心愿!

09年大一新生军训实拍:符号——夜灯、方阵
后来也得到父母的支持,当时我们村子里还没有研究生,如果能考上,当然是很风光很有面子的事情。就我自身而言,就算考不上我也没什么损失,基本上也不耽误找工作。以往我做事往往缺乏耐性,大学生活在此之前也可谓是庸庸碌碌,我想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通过考研这种形式磨练一下自己,也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留下一段值得回味的记忆,至于结果,说实话,我想的并不多。
最终我选择考研。
就天分而言,我算不得聪明,但是我很勤奋,从不吝惜努力。下定决心以后,我已经将之视为大学生活里破釜沉舟的一场战役。在哥哥的资助下,我买了各种考研复习资料,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并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以及作息时间安排。准备奋力一搏,全力以赴。

09年大一新生军训实拍:符号——教官、阵角女生
从06年的二月份也就是大三的下学期,我开始了漫长、枯燥、紧张但又充实的考研生活,每天早上5点半准时醒来,迅速的洗刷,然后背上十多斤的书包,拎起水瓶,提着水杯到老图书馆门前排队等着占座,很多时候都是天还没亮,看宿舍楼的师傅还没有起床,还要拍窗户跟他要门钥匙。等到七点左右图书馆开门,便随着人群迅速跑向五楼,等站好位子,再去门外的走廊上草草的解决掉书包里预备好的早餐,接着便迅速投入到有计划的复习中,哪个时间段做题,哪个时间段看笔记等等都有固定的安排。

09年大一新生军训实拍:符号——抓拍
等到中午快吃饭的时候,为了不浪费时间,往往是翻开政治复习资料,默记几个比较长的问答题,然后在去吃饭的路上大脑里重复几次。只有坐下来吃饭的时候,才是一天感觉最轻松、最享受的,可以看会儿电视,而且借着吃饭这个硬性的“借口”心里也不会觉得在浪费时间而感到愧疚。午餐过后,回图书馆的路上,大脑里再过几遍来时记过的问题(事实证明这种记忆方法很管用)。午觉是从来不回宿舍睡的,一般都是回到原来的位子上看书,直到瞌睡,然后趴下睡大约十五分钟,等醒来,便是执行下午的计划安排。晚上,我和几个同学一般都是在11点教室统一熄灯的时候才背着来时的装备回宿舍。躺在床上的时候往往因为大脑亢奋无法入睡,这时候就在大脑里回忆一天所学的东西,然后渐渐入眠......

09年大一新生军训实拍:符号——休息
这种生活方式我一直坚持到考研结束,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只为了节省时间。甚至早晨围着操场跑几圈锻炼身体都是奢侈。那时候,时间用争分夺秒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我在复习资料的书面上写下:投入到江海就是波涛的一生!当时在我心里已经把考研当成一项事业,我人生中的第一项事业,而如果能够顺利完成的话,这项事业从不同的方面来讲意味着太多!太多!我可以容忍自己失败,但是不能原谅自己不尽力!
3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始终如一的坚持着一个信念,把自己的生活处理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当感觉自己有些倦怠的时候,我就用默唱国歌的方式来鼓舞自己(这是从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哪里学来的!)。虽然每天都是在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对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但是,说实话,我心里是充实而满足的。

09年大一新生军训实拍:符号——悬铃木、小广告
以往,每到冬季我的鼻炎就会发作,头疼的无法看书。然而,不知道是我感动了上帝,还是上帝怜悯我,那一年我竟然一点病都没有。
正式考试那两天,那所城市仿佛格外的冷,在等待进入考场的时候我看到好多人都在咳嗽,甚至有的在呕吐!也许是已经习惯了长期生活在巨大学习压力之下的缘故,等进入考场的时候我并觉不出紧张了,甚至,坐下后还和邻位的女孩开玩笑。那两天一点食欲也不好,但是我还是强迫自己每餐吃下数个鸡蛋,以保证能量供给。最后一门我做的很顺手,走出考场的时候,天气还是那么冷,让人打哆嗦的冷。本以为心里会狠狠轻松一下,可是没有。走向公交站牌的路上,迎面吹来的冷风让我打了几个寒战,当时我感觉自己能考上,但没把握拿公费。22路公汽来了,车上很挤,很暖和,里面正播放着周杰伦和费玉清合唱的《千里之外》,很好听,我至今仍很喜欢......
回来的当天晚上,我还是没丝毫食欲,随后我大病一场。
07年考研人数创了历史新高,招生人数也是创了历史记录。后来我以高于国家线近50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初试,我最担心的英语也超国家线10分。看到屏幕上几个奋斗了一年挣回来的数字,我终于可以释怀,觉的努力没有白费。
然而,在这个时候,就业形势比起刚入校的时候已经是急转之下。差不多在我接到复试通知的时候,我所在的学院新招了一名辅导员,是个硕士,还是托关系进来的,三年前讲师岗位的门槛已经抬高到了博士。在那位辅导员来之前,院里要招聘教师,有几个博士来应聘。我正好在那里办事,听到我们副院长给几个负责面试的老师说:要只要特殊的人才,一般的咱不要......
学历在贬值,就业形势在急剧下滑,等我研究生毕业会是什么样子呢?会不回还不如现在的本科就业呢?在去复试之前我一直很矛盾,家里人是支持我读研的。综合各个方面考虑后,我觉得就算研究生贬值也应该比本科生就业好,再说,自己辛辛苦苦为之努力了这么久,轻易的放弃了,也实在于心不忍!
在07年那个樱花盛开的季节,我来到了现在的学校,美丽的风景让我本纠结的心情愉悦很多。
在我拿到本科毕业证即将回家的时候,我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真的非常高兴!
研一的生活与本科阶段没什么差别,选课,上课,逃课,考试、放假、不知不觉一年已经过去。修完了毕业要求的学分,这样可以空出后两年的时间做毕业设计,写论文,找工作。08年7月份,我们实验室毕业了三个研究生。其中的余师兄是我的老乡,在这座城市周边的一个县级市某局做了公务员,每月工资大约是1500,还一个师兄在我们导师的照顾下在学校的二级学院做了辅导员,非常辛苦,工资每月也不到2000,还有一个师姐在一家公司做技术员,每月基本工资1800左右。我问实验室里已经留校任教两年的孔师兄,对他们三个的工作岗位的评价,他说:对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来说,能找到想你们余师兄那样的岗位已经是相当相当地不错....
很难想象,马上就面临结婚的他们,凭借手里的那些工资,除去日常的生活必须花费后,什么时候能攒够结婚的花费?什么时候能买的起房子?这些还只是最基本的。想到这些,我心里立刻象吹进一阵冷风!
而且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工作待遇在逐渐的缩小,研究生学历上的优势在缩水。有的单位招聘,同样的岗位即要本科生也要硕士研究生,待遇上的唯一差异只是月薪比本科生多500块钱。仅此而已!这也是我此前没有估计到的。
明年实验室毕业四个硕士,几场招聘会下来他们回来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很受打击!他们即将毕业的这届一个班有二十多个硕士,至今还没一个签合同的。而且招聘单位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有的明确注明说要男生,女生哪怕能力强,也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以至于有的女孩子回来以后就感叹:男生是个宝呀!更多的单位甚至开始注明对研究生要求是本科毕业于“211”重点高校。这让许多的辛辛苦苦考来的学生痛心疾首又无能为力。毋庸置疑,他们今年的遭遇肯定在放大之后就是我明年难逃的命运......
前不久,孔师兄原来工作过的一个省级科研所打电话给他,说要招几个人,本科,研究生都可以,每月工资只有1500块左右,虽然有年终奖金但是不超过1万。在前几年这也就是本科生的待遇,然而,他在实验室说完以后却引起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的很大兴趣......
在今年的五月份,我的一个一起考过来的校友在研二即将开始的时候退学了,在郑州找了一份工作,我说她为什么不读完?她只说读研没劲。在她之前有一个其它院的硕博连读的学生也退学了,原因我不清楚。就在几个星期前,我从QQ新闻上看到一条信息,武汉大学今年有70多个录取的研究生没有报道......
一直以来我都相信努力的价值,也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进入大学后尽管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是我从没有挂过科,而且在专业之外我收获了很多其它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我相信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不但需要专业知识,自己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补充的东西肯定会派上用场。“象牙塔”里度过的岁月,我没有懈怠过。而当初之所以决定加入考研大军,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想靠自己的努力把掌握住自己命运的航向,而最现实的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给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
读书、求学无疑是一种用巨额的经济支出和十余二十年的青春年华作为代价的巨大投资,而这种投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要用就业状况这一最直接最现实的标准来衡量它的价值的大小。因为从需求层次理论来讲,只有解决了最基本的生计问题,人才可能迈向更高的层次。可是,由政策导致的形势变化,虽然原本我心里有所估计,但是当真正要面对的时候(尽管还是山雨欲来),残酷的现实却令我始料不及,我仍然很努力的做着自己的实验,很认真的补充着以为将来可能会用到的知识。但是每次听到他们谈论就业的问题,每次了解就业形势,我心里就充满不安与烦躁,甚至怀疑自己学的这些东西真的用的着吗?这些知识真的会找到一个平台来发挥它的价值吗?当这些疑问蔓延的时候,甚至怀疑当初选择考研的决定是不是真的正确吗?以往的努力是不是真的能实现价值并得到回报?而自己的命运是不是真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果当初高校不扩招的话,我也许就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是大学毕业以后就业的压力却另外始料未及,那时候我做出了当时几乎被视为最明智最有挑战的选择(可如今想来,我经受住了挑战,但是,明智与否却不敢再如当初那样洒脱的定论!)。若不是为了方便找工作的考虑或许我也不会花大力气复习考研,可是现在研究生就业的急转直下更令我猝不及防。对扩招给我带来机会还有烦恼,对当初选择考研的得失,我应该怎么评价?我想不出!明年我将面临什么样的境遇?我也想不出?谁来拯救命运?更想不出?
(注:本文为笔者旧作,在原文的基础上部分文字有所修改!)
描述最真实的大学:为卿画眉长篇校园小说连载《堕落街上非常的大学生活》
堕落街旁的非常大学生活
为卿画眉博客首页
(笔者邮箱::luxucai@webmail.hzau.edu.cn。专题策划媒体合作QQ:89416473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