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央视《百家讲坛》绝不能死
为卿画眉/文
昨晚应北京广播电台的邀请,参加了由玉昆老师主持的在线访谈节目《博闻天下》,谈论的话题是关
于央视知名栏目《百家讲坛》,当晚的嘉宾是我和作家黄先生。期间因为时间限制等因素影响未能尽兴,憾
事!今天整理一下思绪,梳理一下思想,旧事重提一下。
百家讲坛从开播到现在经历了从好评如潮到现在饱受争议的一个过程,我觉得这一状况非常正常,任何
一档节目不管是以前的《实话实说》还是一直伴随我们的央视春晚,都不可能一直被掌声和赞美包围。就我
个人来看,对《百家讲坛》这一档节目持肯定态度:
首先:依托央视这一中国最大的传播媒介,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古典文化以及历史等等,这样,它对中国文化、历史的传承、发扬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对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宝贵的现代人来说也是增加自己文化知识积累的一个难得途径。
其次,它有利于激发人们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关注热情,同时这也必然有益于我们对文化瑰宝的进一步发觉和认识,这对传统文化是一大好事,也有利于国人修养的提高和知识积累的增加。
最后,我想从现在又这一栏目受到的争议说一下,争议本身是一件好事,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如果没有异议,都是一片叫好声,那才是不正常,受众有意见,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当然我们提倡理性表达),有争议,这说明我们的听众是有思维活力的,这样有利于发现草根中的精英,也有利于我们对历史
以及某一领域文化做出更准确的评定。
因此,总的来讲,我对《百家讲坛》头赞成票。
当然,有人可能说《百家讲坛》变成一家讲坛,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表象,事实上谁也不可能把几百个专家学者聚在一起来争论某一问题,虽然我们听到的是一个人在讲坛上讲说,其实在这背后,有自己见解和想法的学者甚至草根,也在通过网络等媒介表达自己的观点,许多网络论坛也在讨论一些有争议话题,因此,我们并不能简单说它是一家讲坛。
对于有些人说《百家讲坛》是炒历史炒冷饭的看法:由红楼梦派生的红学,我们至今仍在研究,我们的历史与文明是一本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大书,百家讲坛就称得上是我们研究这本书的一种形式,如同研究红学一样无可厚非而且更加必要。
最终观点:百家讲坛自身存在许多缺点需要改进,它的题材以及形式设置上也有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但是,它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其自身存在的积极意义也非常值得肯定,《百家讲坛》更不能“死”!希望百家讲坛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给平常百姓带来更多知识,也希望我们给予央视《百家讲坛》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