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晓升
杨晓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622
  • 关注人气:3,5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24)

(2007-09-30 17:22:01)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报告文学
 

       

写完《只有一个孩子》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我仿佛步履艰难地进行完一次空前绝后的长跑,我这次长跑的地点和气候都异常恶劣,既像在风雨交加的沼泽地,又像在烈日暴晒的苍茫沙漠。这使得我的这次长跑异常艰难。

之所以说异常艰难,是因为题材本身的特殊性,我首先所要面对的采访对象————那众多遭受不幸的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原本健康活泼、充满生命活力和人生希望的“独苗”的意外夭折,已经异常残酷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造成了永远无法医治的创伤,那伤口每天仍隐隐作痛、汩汩淌血,如今你却还不得不去揭它、去碰它,这简直近乎残忍——我到底忍不忍心、该不该去揭它碰它?

就在我左右为难并时常为此苦恼的同时,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不断地在召唤着我、催促着我,而且日渐强烈。以至于后来,我不得不屈服于这股力量。因为我已经渐渐意识到,这次我揭开的是少数几个不幸的独生子女家庭的伤疤,即将被关注和疗救的却是更多经历不幸或尚未遭遇不幸、但随时可能遭遇不幸的独生子女家庭。面对业已发生并随时可能威胁更多家庭乃至中华民族的潜在灾难,逃避或视而不见只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酿成更普遍、更严重的后果。我甚至于觉得,我如果不去触及这个题材,我将会遗恨终生。就如那永远失去独生的爱子或爱女、自身却已经丧失再育能力的夫妇那样,那种损失和创痛只会刻骨铭心,却永远无法弥补。

之所以说这次长跑异常艰难,还在于我是个身负公务,工作异常忙碌的人。所以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采写,我基本上只能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因而,这部作品完成的时间一拖再拖,比原计划至少多拖了一年时间。如今,这部作品在长时间断断续续的写作中总算完成,但我那颗一直悬着的心并未完全放下来。

我最惦记的还是我采访过和那些未采访过的众多遭受不幸的独生子女家庭。我时刻惦记着他们那无法医治的心灵创伤、并为此寄予道义上的深深同情与支持。除此之外,我寄希望于我这部作品出版之后,能够引发更多的人同情和关心他们;希望引发政府和社会对这样的家庭以足够的重视,在精神上抚慰他们、在生活上给他们以应有的救济和补助;更希望由此而引发政府和全社会对已经持续长达二十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利弊,进行一次更客观、科学、全面的审视。我们审视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要考虑在继续有计划地严格控制中国人口总量的同时,什么样的计划生育措施才不致埋下后患、才真正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活质量、才真正有利于未来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强盛。倘若如此,我将不枉为此而付出的数年努力,而对于那些接受过我的采访并被我不得不触痛心灵创痛的家庭,也算是一种安慰和交待。

在写完这部作品的结尾的时候,适逢北京出台了《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这部将于200391日实行的条例规定九类家庭可以生二胎:1.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2.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3.婚后五年以上不育,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4.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5.从边疆调入本市工作的少数民族职工,调入前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6.兄弟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均系农村居民,只有一对夫妻有生育能力,又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不收养他人子女的;7.男性农村居民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书面表示愿意赡养老人的;8.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一方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9.在深山区长期居住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生活有实际困难的。

与此同时,北京市的这部最新条例首次提出,将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困难给予政府帮助。条例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女方年满55周岁、男方年满60周岁,所在区、县政府应当给予每人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经济帮助。

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邓行舟说:独生子女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政府应该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给予困难帮助。

客观地说,相比于丧子或丧女的巨大损失,5000元的困难帮助简直是车水杯薪、少得可怜!区区的这5000元怎能弥补遭遇不幸的独生子女家庭那永远无法挽回和难以估量的损失呢?

尽管如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穆治锟教授还是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是中国在地方性法规中,第一次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实行政策性帮助。 他说,计划生育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不再只单纯强调减少人口,政府正在寻求控制人口与家庭、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办法,以减少家庭风险,保障家庭的健康稳定。

据悉,20033月举行的中国第十三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保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国家计生委和学术界也已经开始研究是否建立公益基金,对独生子女伤病残缺等困难家庭给予医疗、生活救助,并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中国目前约有八千万到一亿独生子女家庭,但因疾病、车祸等意外事故造成独生子女致残或死亡的家庭约占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总数的0.8%,如按这个数字和比例计算,中国目前约有八百万到一千万个这样的家庭,如此庞大的数量的家庭的缺损以及今后其父母的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已引起中国政府的关注。

事实上,北京市已为全市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建立了独生子女大病保险、家庭养老保险等保险制度,并为独生子女困难户提供了三千万至四千万贴息贷款,利息全部由政府负担。

上述的这一系列信息,对于我采访过的几家和那些未采访过的上千万个独生子女遭受意外伤害的不幸家庭来说,无疑算得上是一线希望、一种安慰。

然而,希望和安慰,毕竟与现实存在相当的距离,更不可能去代替现实。何况在中国,政策的制订是一回事,实际执行起来往往又是另一回事。对于那多达八百万到一千万遭遇不幸的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日日夜夜都要承受痛苦,他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人生暮色苍茫,他们的未来日渐昏暗,他们的恐惧感也日趋强烈,他们生存的信心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发丧失……

试问:普天之下,谁能实实在在关心支持他们、帮他们真正脱痛苦呢?

但愿那些遭受意外伤害的独生子女家庭能逐渐走出困境!

但愿天底下所有善良的无辜家庭能永远安居乐业、远离灾祸!

  

                                             2003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