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红楼梦》究竟是多少回

分类: 其他 |
曹雪芹的《红楼梦》究竟是多少回
胡文炜
曹雪芹的《红楼梦》有120回和80回两种观点,也可以说是争议,其实只要从这部书的面世过程看,这并不复杂。
历史上最早提到《红楼梦》的是乾隆时浙江海宁人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里面说庚戌(1790年)秋,一个叫杨畹耕的人对他说:福建巡抚雁隅(徐嗣曾)以重价购抄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每次去京时都要带上,闽中传为佳话。这段话告诉我们许多重要信息,1790年有两种抄本在流传,一种是80回的《石头记》,另一种是120回的《红楼梦》,两种文字“微有异同”,他买这两部抄本价格不菲,买到后是爱不释手,当地人都知道有这事。
到1791年,由程伟元和高鹗主事的《红楼梦》120回正式出版,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印刷发行的文本,后被称作程甲本。书的前面程伟元公开交代说,此前有人抄80回《石头记》到庙市中出售,售价高达“数十金”,这种抄本已“不胫而走”,特别说到抄本的目录是120回,但大家见到的总是80回。他认为既然目录有120回,总该有120回的稿本,于是四处搜罗,数年后终于基本收齐,只是有的地方已漶漫破损,于是请来高鹗帮助修补,然后用木活字印刷发行。后被称作程甲本。第二年他们又印了一版,后来称作程乙本,据统计,两种文本有一万多字差异。
《红楼梦》印刷本发行后的反应如何,这非常重要。据记载,当时是“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也可以说得到广泛的认可,而不是一片哗然,更没有人重印取代。由于历来小说总是“大团圆”式的结局,而《红楼梦》中几位主要人物的下落不符时人心理,于是出现了众多续书。续书大多是从第90几回开始,书名加上一个“补”“后”“续”,单独印行,都没有与前面的连接在一起,而且都是只印行一次。而程本120回不知翻刻了多少次,例如东观阁本多次复刻,藤花榭本也多次翻刻,有几种还加了评点批语,所有重印本的源头全部来自120回的程本,没有任何80回的印刷本。
古代出版的书没有标点符号,《红楼梦》也一样。到民国时东亚书局开始用新式标点重印古书,最早是《水浒传》和《儒林外史》,出版时印有新文化重要人物胡适的考证。1921年新式标点《红楼梦》印行,书局照例要胡适作序,胡适应约提供一篇《红楼梦考证》印在书前。他引用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一些文献资料后,又根据高鹗(字兰墅)的同年张问陶一首诗中的“艳情人自说红楼”和所注“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断定后面四十回的作者是高鹗。这里需说明,高鹗于《红楼梦》首版后的第四年也就是1795年考中进士,排在三甲第一名。
就这样,从1921年开始,《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被认定为是高鹗,并与曹雪芹的名字一并印在书的封面上。但是高鹗续书说的“证据”实在过于牵强,所以从胡适发表考证起,一直不断地有人加以质疑并否定,于是到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20回本《红楼梦》终于取消了高鹗署名,但是又将后四十回的作者改成了“无名氏”。那么这“无名氏”又是怎么一回事?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后四十回没有写好,二是从1927年开始出现了几个带有批语的手抄本,即“脂砚斋”评本。
对于第一个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怎样证明一部书的作者。无论什么样的书,要知道是谁写的总是先看署名,如果没有署名,就得看历史文献的记载。《红楼梦》没有作者署名,据历史文献,与这部作品有关的只有一个曹雪芹,没有其他任何名字。120回作为整体,自1791年首次出版后得到广泛认可,直到1921年胡适认后四十回的作者是高鹗。现在既然已否定了高续说,就理应恢复为同一作者,将120回视为整体,怎么又出了个”无名氏?“理由”成了后四十回没有写好。可是一部书能够因为读者的看法来决定谁是作者?作为长篇小说,后半部分没有前半部分写得好很正常,象《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是前半部来得精彩,即使中篇、短篇也有这种现象。后半部没有写好原因很多,这怎么能成为两个作者的理由?如果说后四十回有一些问题,那前八十回同样也有问题,还更多,例子早已反复举过。即使在读前八十回时,同样会感觉有几回写得好,有几回没那么好,难道前八十回也要同时署上个无名氏?所以“没有写好”这个理由根本不能成立。而且后四十回即使署高鹗名字时,也常有人认为写得并不差,也有人认为写得好的,都有各自的理由。试问如果真的写得很差,印行后又怎么能得到广泛认可,一直作为整体流行?
第二个理由是胡适发表考证后的1927年开始,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几个手抄本,被称为“脂评本”,这些抄本中有数量不等的批语,被称为“脂批”,其中有几条批语提到八十回后有“狱神庙”“射圃”“情榜”等内容,现在的后四十回都没有。这其实也不是问题,首先这些手抄本来历不明,抄书的人、批书的人身份不明,甚至连是男还是女也争论个不休。批语最多的甲戌本是1927年有人定向卖给胡适,庚辰本是1932年在北京庙市的地摊上出售,当时这个抄本如“未甚触手”,且后来几回抄得很草率,来源无法进一步上溯,当属于专门抄一部用来出售。即使乾隆时真有一个脂砚斋,所有抄本也都不是出自此人之手,无论正文还是批语,都没有脂砚斋写的一个字。经核对,庚辰本与己卯本有相同的笔迹,甲戌本与卞藏本也有相同的笔迹。所以这些抄本的来历如何,批语的来历又是如何,全都无法查考溯源。《红楼梦》有许多他人的续书,批语提到的狱神庙等等完全有可能就是一种续书。
学界认定曹雪芹去世不会早于1763年,他的在世年龄不会超过50岁,程甲本120回印于1791年,也就是距曹雪芹去世最多只有28年,如果寿命长一点的话,还不到78岁。虽然他过早地去世了,但曹雪芹的亲戚朋友还在,然而此书问世后没有出现任何知情人的异议,更没有谁出示过一个别的本子,而是得到了广泛认可。再说程伟元、高鹗都是有身份的人,印这样一部巨著得有相当的投入,如果他们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贸然地将书印出来,一旦被知情人所否定,或者另有人出示别的稿本并印行,无论经济还是名誉都会受到莫大的损害。所以不妨推测,他们之能有底气,此书的原稿正是由曹家所提供,由于曹家无力印行,且多年来文稿有些地方已有破损,才委托程伟元排印面世。虽然这是推测,但事实是作为整体传播后一直流行了130年,哪怕到现在还是没有任何可以否定的历史文献,到现在,除了曹雪芹,找不到第二个作者的名字。至于程本之前的抄本有80回和120回两种,这很简单,80回先传出去,流传范围广,120回后传出,范围小。
当否定了高鹗续书说后,《红楼梦》恢复为120回同一作者,认定曹雪芹的全部著作权,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近几年多家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原著已只署“曹雪芹”一个名字。
胡文炜,浙江绍兴人,长期供职粮食部门,群众,会计师职称。坚持业余写作研究四十年。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第八届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副会长,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已正式出版著作《贾宝玉与大观园》《红楼梦欣赏与探索》《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赵之谦家世》《会稽山志》(有盗版)《绍兴历史文化之谜》(有盗版)《绍兴文史纵横》《绍兴山岭古道记略》《越地咀华》,参与写作的多种。在七十多家报刊发表过作品,总计纸质字数三百五十万。2010年开始,从山区到平原沿海,到过二千五百个自然村,以图文记录乡村面貌大变动时期的基本状态。多次以论文入选后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获全国“书香之家”“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等奖项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