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二)

标签:
旅游南京秦淮河小吃 |
分类: 一路随行 |
夜游秦淮食为天
从总统府出来,正是“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匆匆返回住处——秦淮河畔的瞻园路。此处位置颇佳,左右夫子庙、瞻园相伴,出门几步就是秦淮河,倒是方便了劳累一天的双脚信步秦淮。
时值元旦,入夜时分,彩灯齐放,流光溢彩,自然引得游人如织。秦淮河畔自古都是个热闹的地方,又逢假期,人多也不奇怪,只是“奔走”了一天的身体再“穿梭”于人群之中,确实够呛,这也多多少少有点搅扰夜观秦淮的兴致。
向青旅的工作人员打问哪有小吃,小伙子介绍了一处不远的夜市,不过随即又嘟噜了一句“其实也没什么好吃的”。好吃不好吃,吃了才知道,去吧,尝尝!到了那里一看,果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些寻常的烧烤、馄饨之类的小吃,远不是传说中的秦淮河风味小吃。
幸福的果实需要自己寻找,出来再找找,大名鼎鼎的“XX阁”就在眼前,上楼、入座,却不见有人来招呼,莫不是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原来,店内的大顾客是旅行团的客人,我等散客自然就被晾在一旁,可咱也不能没点“脾气”,不等了,“拂袖而去”,另寻别处。
出来再找到一家“XX阁”,还好,总算被搭理了。那咱就来一套秦淮河风味小吃尝尝,花色倒还不少,整整十八样,该是把南京的“主流小吃”都囊括其中了吧,可这数量却又少的惊人,指头大小的糕点、酒盅大小的一碗鸭血粉丝汤…,着实难以品出个所以然。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此前去平遥,就上了一回小吃的“当”,即便身在北京,这里的小吃多数也让俺这种“异乡客”不大感冒。毕竟,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小吃也得有个适应性,久居此地的“土著”吃的满口生香,到此一游的“异乡客”多半就是吃个新鲜,满足一下好奇。就像俺回到家乡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情,在斯文人眼里就成了蛮夷的表现。
果然是“民以食为天”,这数百字一晃而过说的都是一个吃,当然,接下来的重点顺其自然就是秦淮夜色了。当年之所以好奇南京,只因两篇大家的手笔——朱自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景致、那情怀行诸笔端荡漾开来,引人向往,借助大师的文字,无需再班门弄斧地赘述,若是捕捉几张秦淮夜色倒也不错,只可惜一时大意忘带相机备用电池,“咔嚓”几下便只好尽收眼底无法共享了…
穿越拥挤的文德桥,前方便是刘禹锡笔下“桥边野草花,巷口夕阳斜”的乌衣巷,昔日显贵的“高档住宅区”已略显逼仄,王谢堂前之燕,已是平头百姓家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