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不见母

(2014-12-30 14:44:25)
标签:

文化

孔子不见母

                                                                                                          

      《庄子·盗跖》中有一句:“孔子不见母”,曹础基先生《庄子浅注》释:“这件事不见他书记载,或者就是指孔子整天外出游说而不能时时看望母亲。”

     “孔子不见母”,是否庄子杜撰按下不表,我由此产生的联想是:查查《论语》,孔子也从不谈及其父母。尽管孔子鼓吹“孝悌”,他说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既如此,按理,孔子应该拿出自己的行动为后世树立个楷模才对。

       孔子没有父母,不可能!孔子也是人,没有父母怎会有孔子呢?那为什么孔子不谈及其父母呢?我想此中当有隐情。

     《史记·孔子世家》谈到过孔子的父母。司马迁是这样写的:“孔子生鲁(国)昌平乡陬邑,其先(祖)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而得孔子……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母死,乃葬五父之衢(地名),盖其慎也。陬人挽父(拉车的)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合葬于防(山)焉”。

       隐情当在这里。

       孔子父亲叫叔梁纥,孔子母亲是颜氏女,“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据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一书中称其时叔梁纥已六七十岁,而颜氏女仅二十岁不到。“野合”,非礼也,因此,孔子是个私生子。非礼的野合人所不齿,故孔子的母亲连老公叔梁纥的坟在哪,都“讳之”。“丘生而叔梁纥死”,孔子应该打小未见过其爹。这样看来,孔子其实是由他母亲拉扯大的单亲娃娃(而且是私生的),所以,孔子自述小时候很苦,“吾少也贱”(《论语·子罕》),孟子说他还当过牛羊管理员、仓库保管员和会计等。孔子清楚他父亲的坟在何处,是要到他母亲去世,由挽父的妈说出来的,于是孔子先把母亲葬于五父之衢,后来又迁移至防山与其父叔梁纥合葬在一起。

       孔子讲“仁”,很对,但不要忘记,他又讲“礼”。他不也说过“非礼勿言”(《论语·颜渊》)吗?所以,鼓吹“孝悌为本”的孔子在《论语》中就矢口不提其父母亲了,从而留下了严重的缺憾。不过,我认为,孔子不提父也罢了,不说母颇欠斟酌,就算叔梁纥是霸王强上弓,孔母何辜也!再说,作为寡妇兼寡母的颜氏女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孔子喂养大,多不容易啊!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孔母想来还得去筹学费吧!颜氏女当得上个伟大的母亲!我记得孔子曾痛批主张缩短“父母死,三年丧”的宰我,说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所以一定要坚持“三年之丧”,可自己呢?因为“礼”,结果屏蔽了“仁”,惑哉!

       回到开头的话题,础基先生注“孔子不见母”句,是因为忙,似也有点“为尊者讳”的味道,当然,础基先生在前面用了“或者”一词,“或者”者,可能而不确定也!关于这句话的诠释,历来颇有些争议,础基先生显然受了成玄英疏的影响,俞樾则说“孔子”应是“避兄离母的(陈)仲子”之误,可李勉反驳:“俞说不可取。案此明责孔子,上文言儒者虚伪巧饰可证……庄(子)书中责孔子之处多矣,岂独此矣。”我的看法,何不联系孔子的身世来考虑一下呢?因为后文紧接一句:此乃“义之失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