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与“文”

(2014-01-14 14:12:25)
标签:

文化

“质”与“文”

                                                     

    《论语·雍也》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里,“质”指本质,是自然的东西;“文”指文采,是附丽的东西。“野”,粗野、鄙陋;“史”,掌文辞的史官,盖史官所写的,每每妙笔生花,就显得虚浮、雕琢。明确字义,去解读孔子这段话,意思就很显豁:本质超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本质,就显得虚浮;质地很好,文采斐然,里壮表亦壮,好看又耐品,才是“君子”呢!

    玩味这段话,倒有点像黑格尔式的表述:“质胜文”乃“正题”,“文胜质”是“反题”,正反题交锋,然后生“合题”——“文质彬彬”,彬彬者,折中文质,恰如其分,相得益彰也。

    孔子这段话是说人,引申一下,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不亦如此呢?

    先秦阶段,“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为人生而艺术,作品真率朴实,质胜文也;先秦以降,繁文丽辞,经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明声律,玩骈俪,重形式,讲究表现的手段和技巧,为艺术而艺术,文胜质也;至唐,两手抓,李白道:“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杜甫说:“老去渐于诗律细。”唐朝诗人,“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将“为人生而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合流,是之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以,中国文学遂“于斯为盛”。

    我在讲《中国文学史》的正反合时,打过一个比方,说这有点像吃月饼——早期的月饼,质地甚好,但包装差,甚至是无包装“裸”的;后来,卖月饼者注重“卖相”了,包装十分漂亮,但质地却逊了,可恶的竟还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终极的月饼应该是包装人见人爱,而质地亦人吃人爱吧!

    始“正”再“反”到底“合”,就是辩证法。我很尊重辩证法,惜乎时下“古调虽自爱,令人多不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