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爱周公
(2013-10-16 23:33:46)
标签:
文化 |
孔子爱周公
孔子也是“追星族”,当然他追的是政治明星——周公。孔子称美三代,更偏爱周朝的那一套礼制。
孔子之膜拜周公,翻翻《论语》,纪录不少:如《为政》篇载:“子张(孔子弟子)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商)因(袭)夏礼,所损益(删除与增加),可知也;周因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承)周(礼),虽百世,可知(可以预知)也’”——周礼可预知百世;如《八佾》篇载:“子曰:‘周监(鉴,借鉴)于二代(夏与商),郁郁(繁盛、完备)乎文哉,吾从(追随)周’”——周礼是上三代的总结,最好,我追随它;如《阳货》载:“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谁使用我,我就恢复周礼;最好玩的是孔子常常梦见周公,且以此为荣,后来老了,于是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孔子是以梦不梦见周公,作为判断自己老不老,周礼行不行的一个标志。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周公(姬旦)制定“礼乐”,世称“周礼”。周礼就是宗法制度,其实,孔子的路数是从周公来的。孔子是儒,儒本系一个职业,功能就是“相礼”,相者,助也。孔子又居鲁,鲁国第一个国君就是周公,鲁国怕是保存周礼最好的国家,(故孔子有言:“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周)”(《雍也》),孔子自然打小受熏陶——孔子实乃周公的徒子徒孙呢!
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上面所说,是从思想史的角度去看的,如若放到血缘的范畴中去思考呢?周公帮助其兄周武王伐纣而灭了殷商,后来又调兵遣将镇压了殷商顽民的反叛,手上可谓沾满了商民的鲜血,可孔子是宋人的后裔,宋本是殷商民族的“亡国之余”(宋襄公语,见《左传·鲁僖公二十二年》),也就是说,孔子身上流着的是商人的血统。周与商,两大部族,商与周,又系世仇,那么,孔子追随周公,不令人跌破眼镜么?
分析这个现象,可以从两种不同的维度去解读。
一、孔子是“拿来主义”的典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孔子胸襟颇宽,即或敌人(酋)也可学。辩证地看,敌人当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一生,栖栖惶惶地为恢复“周礼”而奔走,“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被人讥为“丧家狗”的窘境中,也不放弃,不抛弃,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去直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种精神端的了得。
二、孔子是“商奸”。你想,孔子以商族遗民身份去追随新朝(周)的“国师”——周公,不是“奸”,是什么?中国古代尤其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谓“仁”,一个定义就是“亲亲”、“事亲”,孔子爱周公,罪不可赦。以血统论言,孔子应该打出“商朝复国主义”的旗号,来推动商文化之“复兴”,这才是民族英雄,风节长存。
我倒希望用第一种维度去解读孔子。狭隘有什么好?改革、开放才是民族的自强之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无怪乎后人评孔子,有“圣之时者也”的赞誉。
以史为鉴,看看孔子那种“拿来主义”的气派,于我们今天社会中的各种争论,不无裨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