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序李俊玲诗集《流水飞花》

(2013-08-14 20:23:27)
标签:

文化

李俊玲其人其诗

—— 

李俊玲是我的学生。

我的学生可谓多矣,不少学生混到文凭就走人,偶尔相遇,形同陌路。但也有学生在读书期间颇有印象,即或毕业,也鱼雁往来。李俊玲就是一个。

李俊玲很开朗。我教她时,课下有接触,多少了解些。毕业时搞联欢晚会,她的那个班,把联欢晚会弄得谐趣丛生,开心之极。记得是我叫李俊玲上去表演,她落落大方地登台了,借此我知道,李俊玲是个布朗族女子。

李俊玲还爱写诗,我说拿来看看,一看,蛮不错,就刊发在我主编的《云大报·成教版》上。对此,李俊玲一直感激,说是我把她的作品变成了铅字。我说,何必言谢,老师么,就应该作“人梯”,奖掖后进,放学生“出一头地”也,不然,何得有“老师”之谓!

这样,李俊玲就常常投稿在《云大报·成教版》上。我所以欣赏李俊玲的诗,是因为她写的东西,有情感有形象,符合诗的特征。古人说:“诗言志(《尚书·尧典》),后来认识深化,强调“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陆机《文赋》),“情”和“物”,不就指情感和形象么?诗而至此,志、情、形三者水乳交融,也就成了“自觉”。

李俊玲写诗,遵循“诗歌就是生活”的原则,甚是甚是。生活毕竟是诗歌的土壤,但每个人都在生活,缘何有人写成了诗,有人却马齿徒长,蹉跎了多少年月,到底交了白卷呢?我想,除了生活的撩拨,诗的降生,还与心灵的感悟、情感的激荡和形象的捕捉有关。诗,本质上是“我”与生活的互动。“我”就是主体性。作为主体的“我”的感悟、激荡和捕捉,一要天赋,二要学习。李俊玲说:“喜欢在某个夜晚,最好下着小雨,案头一本诗集,红炉上茶香四溢,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不是学习么?李俊玲又说:“我写诗,让我想到了在火塘边讲故事的阿公,野地上吼山歌的牧羊人。”这不也是学习么?玩艺术,须“外师造化,内得心源”,但“外师”也罢,“内得”也罢,没有学习,缺乏熔铸,怎行?呱呱坠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虽是生活,不是诗。

当然,还需要指出来,李俊玲的诗歌创作还得益于其布朗族的文化基因,她跟我说,布朗族信奉“万物有灵”,早有学者指出,“万物有灵”的“神性思维”与后来的“诗性思维”是相通相融的。无怪乎李俊玲对“每片绿叶、每朵小花、每条河流、每个村落……”都会感动,这大概是李俊玲的“天赋”吧!

自从结识诗神缪斯,李俊玲创作泉涌,以致到了“痴迷”的地步,“艺痴者,技必良”,若干年后,她交出了这本名曰“流水飞花”的诗集。那天——今年八月初的一个傍晚,她从保山施甸赶赴昆明找我,递给我这本诗集,嘱我写序,在一家面馆里,外面潇潇暮雨,我们一边吃着面,一边谈着诗与人生,我蓦地发现,阔别八年之久重新晤面的李俊玲当刮目相看了。

《流水飞花》集中共收一百多篇诗。不能说这些诗篇篇都是精品,但它实实在在是生活和生活的提炼,是李俊玲把生活这一素材,再揉以情感的形象,“用诗这台纤巧的织机织就的”。李俊玲说,她重读自己的这些旧作,会“突然热泪盈眶起来”。白居易有谓:“诗者,根情,苗言,华(花)声,实义”(《与元九书》),嗟夫,这不说明李俊玲已进入了诗的堂奥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生活常新。对临近中年的李俊玲而言,前面还有长长的日子大大的天,以后的风景,会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我希望在新的生活流水的冲刷之下,李俊玲能以更宏阔、更深邃的襟怀去一路飞花,唱出更动人的歌吟。燕雀之乐焉此“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溟也”(《庄子·逍遥游》)的鲲鹏之乐耶?人生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

勉乎哉,李俊玲。

2013811于昆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老札记二则
后一篇:赠张赋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