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丑妻是个宝
“家有丑妻是个宝”,这话是谁提出来的,我所知晓的恐怕是庄子。在《庄子·山木》篇最末收有一则寓言,就谈到这一点:
阳子到宋国去,宿在旅馆里,旅馆老板有小妾两个,一个漂亮一个丑。丑的被看重,漂亮的反而不受宠。阳子问原因,旅馆的伙计说:“漂亮的爱炫耀,我不知她美在哪?丑的常自轻自贱,故待人和气,讨人喜欢,我不知她丑在哪里!”阳子听完,对弟子说:“小子们记住,以后做好事别一天到晚挂在嘴上吹,这才人见人爱。”
庄子之前,是否有人谈到过,我未想起来,笔者愚鲁,愿方家赐教。
美者不受宠,丑倒反被尊重,为什么?文中提到,原因是美者恃美傲物,弄得别人反感;丑者唯因其丑,遂追求道德美和智慧美,如是,便人见人爱。心理学中有“自卑超越”说,美丑是先天造就的,丑,“先天不足后天补”,于是修炼行为,增益智慧,用内美去救外美欠缺,完成了超越。
另类的庄子有些看法颇惊世骇俗,“家有丑妻是个宝”是一例,在其他文章中他也赞美丑,譬如《德充符》中就写了五个肢体残缺的“丑人”,可他们身残德不残,极其完美。在美学领域,庄子大概是研究“残缺美”、“审丑”的先锋吧。
(当然,丑的超越也有不同取向,一是像旅馆里的那位丑妾,走向“至善”;另一种的心态是,既然丑了,人不喜见,干脆怪,把自己搞成“丑八怪”——“丑八怪”也能哗众取宠呀!后者,这里姑不谈。)
但话又须说回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甚至人类的爱美还超过了重德,孔子不是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的话语么?孔子这话在《论语》中出现过两次,一载《子罕》,一载《卫灵公》。
于是,“汉皇重色思倾国”(白居易诗),皇上的重色,有时真还带来社稷震荡,江山倾覆,不可收拾。那位玄宗皇帝找到了杨玉环,“从此君王不早朝”,结果,“渔阳鼙鼓动地来”,不是吗?虽然神州亿兆,当皇上也就这么几个,但不当皇上的普通人也未必不爱美,“目好色”(荀子语)是人性呢。普通人找老婆也还喜找漂亮的,看看今天的人类,出落得肯定要比“元谋猿人”好看得多,这,不是“好色”的结果么?
貌丑心美,好。倘然貌美心美,既好看,又耐读,岂不更好!尽管理论上讲,“此事古难全”,可在实践上,人类还是执拗得想加以统一,所以,对庄子的“家有丑妻是个宝”的训示,也就听听而已,骨子里还在想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语),希冀“抱得美人归”吧!
[附]“家有丑妻是个宝”,还有一个原委,盖因妻丑,遂不喜缠绵亲热,这就养精蓄锐,不伤元神。魏应璩《三叟诗》云:“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内中妪貌丑’,”可证。不然,找个漂亮老婆,“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岂不被那把美丽的“伐性之斧”砍斫得七病八伤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