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都市时报报道 ——石鹏飞谈读书

标签:
石鹏飞中国史记·孔子世家都市时报《论语》文化 |
铁嘴石鹏飞:生活简单点,工作出色点
对社会担当点
http://times.clzg.cn/res/1/20100911/18401284216832351.jpg——石鹏飞谈读书" TITLE="【转载】都市时报报道 |
http://times.clzg.cn/res/1/20100911/3661284216832554.jpg——石鹏飞谈读书" TITLE="【转载】都市时报报道 |
http://times.clzg.cn/res/1/20100911/38871284216832523.jpg——石鹏飞谈读书" TITLE="【转载】都市时报报道 |
http://times.clzg.cn/res/1/20100911/53831284216832601.jpg——石鹏飞谈读书" TITLE="【转载】都市时报报道 |
石鹏飞书房中的工艺品及部分读书手稿 本版图片 记者张韩 |
http://times.clzg.cn/res/1/20100911/9591284216832632.jpg——石鹏飞谈读书" TITLE="【转载】都市时报报道 |
人物介绍
1948年12月25日出生。1968年由上海赴云南当知青。1977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获文学学士,留校任教至今。主讲《中国文学史》《老子研究》《中国古代经典导读》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曾连获云南大学第五、六、七届教学成果优秀奖。出版有《诗经情诗摇滚》《屈赋今译》《老庄我读》《漫话·漫画》《杞庐说诗》等十余种书籍。
记者徐赵全
石鹏飞授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事实上,他本人对“铁嘴”这个称号并不以为然,正如他所言:“其实光嘴能说还不行,思想更重要,有思想可以使你说别人不敢说的,说别人没想到的。”
石鹏飞的“思想”正是通过几十年博览群书,不断积累、思索、沉淀而形成。自幼喜欢读书的石鹏飞,一生与书为友,“读得多,读得杂,想得细、思得深”。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甚至性文化。难怪有人称他为杂家、社会学家。
既然如此,“铁嘴”石鹏飞的阅读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
《论语》《诗经》细读了几十遍
石鹏飞的书房不大,算不上整洁,但也不凌乱。三个栗色大书柜依墙而立,里面塞满了书籍,各种书籍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不同的书格里,文学、语言学、哲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民族学……石鹏飞随便说到哪本书,都可以快速找出来。
在古典文学类专柜,从上到下依次是先秦诸子百家、秦汉三国魏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浏览一遍,仿如体验了一次中国古典文学之旅。这井然有序的书柜陈列似乎与须发凌乱、不修边幅的石老师有些不符,他给人的印象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然而他在读书和做学问方面是十分严谨的。
在窗前的大书桌上,堆着厚厚一沓手稿,那是石鹏飞一边阅读一边写下的“读后感”。最近,石鹏飞正在读《史记·孔子世家》,抄一段原文,就在后面写下新的理解和感悟。20多年前,他的一份《老子》讲稿,誊抄了三遍保存至今,每抄一遍都不断修正和完善。“经典必须反复品味,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石鹏飞说,“《论语》、老庄、《诗经》等,我细读了几十遍,书封都翻烂了,里面的空白处标满了各种颜色的批注。”
追根溯源,读透先秦经典
石鹏飞是在上海出生长大的,小时候就喜欢听苏州评弹。“最开始听不懂,后来找到了个唱本,边看边听,有点懂了。评弹的唱词多为七言诗,如‘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之类,这触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迷恋上唐诗。”石鹏飞说,“小学高年级时,唐诗中的一些优秀篇章我大体都能背,还经常跟爷爷谈论唐诗中的一些词句。”
1968年,石鹏飞孤身一人离开上海赴云南版纳当知青。“每天除了干活就是读书。9年时间,每天晚上坚持读四个小时。一开始是点着油灯读,天擦黑,一划火柴,整个草屋就从黑夜里走了出来,它照着我读书报,像对情侣。”石鹏飞回忆说,“在那个生活极度艰苦和文化极度匮乏的年代,只要有文字陪伴,晚上心里就踏实了。
1977年,石鹏飞考上云南大学中文系,开始系统化地阅读了。他每天除了听喜欢的课之外,其余时间大多泡在图书馆,上午、下午、晚上三班不辍,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他留校任教。“用石鹏飞自己的话来说,“坐拥书城,漫游书海,乃人生一乐也”。
上大学后,石鹏飞发现,中国古典文学就好比长江一样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就好比长江的中游武汉”,“要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必须逆流而上,追根溯源。”于是,他开始大量阅读先秦诸子百家和上古神话传说,为了克服文言文难关,他每本经典都找不同的版本来对照阅读,直到最后不用注释都能完全理解。凭着浓厚的兴趣、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正确的方法,石鹏飞几乎把所有先秦经典都读透了。
不会上网
留校任教后,石鹏飞除了主攻古典文学外,阅读面和研究领域逐渐拓展,历史、哲学、美学、政治学、性心理学、民俗学……书越读越多,越读越杂,思维也越来越开阔和发散,博闻强识、谈古论今、杂揉百家,练就了一张“铁嘴”。石鹏飞并不喜欢别人称他为什么“家”,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能说会写、有思想的学者”,“从文学进去,从文化出来。”
如今已62岁的石鹏飞快要退休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写文章。他笑称自己的生活像“坐牢一样”规律,每天上午、下午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工作几个小时。晚饭后去散散步,晚上看电视也是在学习,关注每天发生的新闻时事。他说:“生活尽量简单点,工作尽量出色点,对国家和社会尽量有点担当和责任感。”
石鹏飞家里没有电脑,也从不上网,但他写的文章在他的博客里都看得到,而且更新频率很快。原来,他每写出几篇稿子,就让学生打成电子版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让更多的读者看到。网友在博客里的留言和评论他都看不到,也不会去回复。“我的博客是聋哑博客。”他笑称。
私人阅读
阅读建议
首先要有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要有毅力,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还要注重方式方法。多读经典,尤其是中国先秦时代的经典著作,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轴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反思和感悟。
最近阅读
重读《史记·孔子世家》、整理《世说新语》白话本、编写《大学生人文精神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