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砚边拾思]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007-12-05 22:59:55)
标签:

人文/历史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石鹏飞

   

孟子说梁惠王,有“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怎么理解这段话?

    先说说仲尼(孔子)这两句话语的意思。白话可译作:“开始想出用木偶陶俑来殉葬主意的人,他难道没有子孙后代吗?”言下之意,孔子对此举很愤怒,简直要诅咒他断子绝孙。窃意孔子的愤怒是因为木偶陶俑“像人而用之也”,实乃原始社会“人殉”制度的延伸。按理说,用偶俑殉葬,已是以假乱真的“人道”之措施,可孔子还不得,大概怕唤起人类身上的野蛮本性,故极力反对之。孔子这两句话《论语》未见,载于《礼·檀弓》:“孔子谓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刍灵,指草扎的冥器,一如《老子》中所说的“刍狗”(《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孔子言“仁”,仁者,人也,特别强调“人禽之辨”,所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论语·微子》),于是,孔子以“刍灵”为善,“俑”为“不仁”,便可以解释了。

    明白孔子话语的意思,孟子之说也就豁然。大意当为,孔子连偶俑殉葬都谴责,指为“不仁”,那么,身为“为民父母”的梁惠王,你怎么能让自己的子民弄得饥饿而死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倘要行“仁政”,如此作为是断乎不允许的!孔孟一脉相承,此其可证也。

    附注:孔子以偶俑殉葬为“不仁”,可秦始皇却留下了一大堆兵马俑,那壶不开提那壶,秦皇与孔子真是一对“水火不容,冰炭难同”的冤家。至于后世儒生又怎么与“皇帝”们调起了情,说来话长,此不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