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
剥笋抽丝话读书
石鹏飞
读书不能只有一个视角。
昔日笔者读《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竟读出了若干层意思,甚觉有趣,姑录之以博一笑。
一、上帝恐怕是最早的“克隆”大师——他造人用的是无性法。
二、作为“家长”,上帝并不称职,他不是连自己的子女都教育不好么?
三、亚当、夏娃不听“老爸”上帝的话,是世界史上最早的“代沟”。
四、蛇,启蒙了人类的智慧。
五、笔者猜测:蛇的诱惑会不会是男根的诱惑?用蛇指代男根,先诱惑夏娃,再由夏娃来诱惑亚当,是将“原罪”推给了女性。以后,女色乃“祸水”说,源此。
六、夏娃是亚当出世感到孤单寂寞后由上帝再造出来的,所以,夏娃出身乃“三陪”。
七、造夏娃的材质是亚当的一根肋骨,男尊女卑,于此可见。
八、上帝把尝食禁果的亚当、夏娃逐出“乐园”,系“神性”对“人性”的嫉妒所致——上帝不会死,遂不懂爱,也没有老婆,于是,便不能包容开情窦、懂性爱的子女。假如上帝会死,自然要爱,要老婆,子女结婚,一定十分高兴,大红灯笼高高挂。
九、尝食禁果,追求现世幸福,此乃“天赋”,即使老爸
是“上帝”,也剥夺不了其权利。
十、但这又是“原罪”,于是,便要通过各种手段——宗教、道德、法律等来救赎之。
……
不知还能不能读出些别的意思来?
其实,依笔者之见,读书是一种“思维体操”,像上述这类读法,思维层层转进,似剥笋,如抽丝,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真正的不亦快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