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新一轮财经官员变动传递什么信息?

标签:
董少鹏财经官员郭树清黄奇帆 |
分类: 大事件观察 |
当天下午,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近65岁)、前上海市市长杨雄(64岁)、前广东省省长朱小丹(64岁)和刘昆(60岁,2016年12月卸任财政部副部长)转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颇为活跃的另一位财经委副主任委员、70岁的吴晓灵成为同事。
此前,两位有财经专长的官员发生职务变动:2016年7月,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58岁)卸任,出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财政部部长楼继伟(66岁)于2016年11月7日卸任,出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与此同时,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55岁)刚刚上任满一年(刘士余是2016年2月20日就任的),正走在“捉鼠打狼捕大鳄”的荆棘路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60岁)刚刚在22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就险资在股市上“过度举牌”诚恳表态。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69岁)面临卸任。被免职已1年的前证监会主席肖钢(59岁)尚未获得新的任命。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还会发生什么?
让我们回顾一下发生在这些官员身上的那些事:1、2015年6月26日,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时任上海市长杨雄致辞时引发了一个小骚动。他说出“近期股市”几个字后,一下子停顿下来,给人以“不知如何说才好”的暗示,引发现场哄堂大笑。然后,又重新说出“近期股市涨跌起伏,熊牛转换”的句子。作为省部级官员,他在这个场合做这样的发言,是很不恰当的。当时市场处于很敏感的时刻,高级官员发言应极为慎重。杨雄的讲话可谓莫名其妙。2、2010年直至2012年,上海市曾极力推动建立股市“国际板”,2015年又提出建立“战略新兴板”,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是主要推动者。3、黄奇帆懂金融,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初,曾数度被传要当证监会主席。他曾说:“不要以为股市跟我们无关,如果股市没有景气起来的话,消费也会有影响的。”又说,“应当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再推多渠道股权融资,让巨量现金进入股市,提振股市信心后,再启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否则)出牌的顺序打乱了,你就会输。”4、吴晓灵热衷于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在目前注册制已事实上搁置的情况下,她还在2016年11月18日说“积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对于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她认为是由于杠杆交易过度、多空机制不均衡、缺乏有效的熔断机制、新股发行制度缺陷、散户太多等。5、楼继伟2016年2月26日说,“中国人‘买断’全世界,不是产品不能国产,而是监管不完善,大家对国货不放心”;同年7月23日表示“义无反顾开征房产税”。此外,他还有 “退休人员也要缴医保”、“企业减负应修改劳动法”等惊人言论。
尽管以上这些信息只是“蛛丝马迹”,不足以构成当事人的完整评价;不过,透过这些信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财经官员们对于经济金融治理的看法,其中不乏令人扼腕之处。一个时期以来,懂经济的干部不懂政治,懂行政管理的干部对经济金融知之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个状况了。
上文所列出的事实表明,有的官员懂专业,但反而被专业束缚住,日常工作中只会“向美国看齐”,脱离了活生生的实践。有的官员盲目追求“自己管辖范围的政绩”,不注重与其他领域、其他地区的利益协调,甚至巧言令色,欺骗中央。有的官员搞“口头改革”,缺乏真正执行的能力。更有的官员把自己当吃瓜群众,讲话随随便便。这些做法,不仅误事,而且误导公众。
笔者认为,在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执政第五年之际,财经官员选拔任用很可能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从事经济金融管理工作的一线官员,必须在专业和政治都要强。用人不准、用人有偏的问题已很严重,到了该彻底纠正的时候了。相关任命已经清晰地传递出这样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