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示主权要用“大喇叭”
不能让日本“两头”捞好处

中国经济网9月16日讯(记者 王沥慷)
继外交部多次对钓鱼岛问题表态之后,农业部也发出了“声音”,农业部渔业局有关负责人13日表示,我国渔民在钓鱼岛海域始终拥有无可争辩的渔业权益。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董少鹏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我们向世界宣示主权的“声音”还不够大,应该用“大喇叭”。
视频:http://cen.ce.cn/more/201209/17/t20120917_23684433.shtml
董少鹏说:“我们对于钓鱼岛区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在近期也已经反复向世界表达了我们的立场和声音。但是在全球媒体传播领域,西方国家拿着一支‘大喇叭’,中国的声音比较小,所以我们近期也在做相关的工作,不能让日本和美国用喇叭向全世界传递的声音很霸权。”
董少鹏指出,“美国虽然表示不‘选边站队’,但同时又表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维护钓鱼岛要采取立体的、更强硬的措施,在可控的范围内维护我们的主权。”
针对近期民间掀起的抵制日货活动,有专家认为,现在的经济活动中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分清哪个是纯粹的日货了,所以“抵制日货”并不是理性的做法。但董少鹏表示,我们不能一点反应都没有,不可能让日本一面侵犯我们的主权,一面还在市场上大捞好处。
董少鹏说:“我不反对抵制日货。日本如此地侵犯中国主权,我们不能在经济领域一点反应都没有。我是支持抵制日货的。日本的出口对中国市场有巨大的依赖,要让日本方面明白,不尊重我国的主权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日本一面侵犯我们的主权,一面还想在我们的市场上大捞好处,这是不可能的。”
董少鹏同时指出,“当然,对于中日合资的一些企业,我们要考虑怎么保护本土工人,怎么保护投资权益。理性抵制日货,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而对于近期军工股的“火热”,董少鹏认为,“军工板块不只是因为钓鱼岛事件而升温,军工板块有长期的想象空间和成长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