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少鹏:金融改革应加大“机构市场化”

(2012-09-17 10:06:54)
标签:

金融改革

利率市场化

董少鹏

私人银行

中央银行

分类: 红墙论股

            董少鹏:金融改革应加大“机构市场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9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昨天透露,相关部门即将发布“十二五”金融改革规划,其中将涉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战略及战术层面变革,将涉及间接融资以及直接融资等金融结构方面的改革。金融改革会对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产生怎样的变革,而最急需推进的改革是在哪个方面?《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进行解读。

 

  
  董少鹏:我国的金融改革是一个立体的改革,核心是市场化。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变。结合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我们在金融改革方面能够更加兼顾国内具体情况和国际经验教训。
    围绕市场化,除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金和相关证券产品的价格市场化之外,金融机构方面也要加大市场化。一是“放小”。对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以及可能出现的私人银行,让这些小的金融机构服务于微小企业。另外是“改大”。在银政保及信托等现有金融机构的基础上,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但也不是搞大批的金融控股公司,有的大型银行甚至可以分拆,根据职能、地域和业务进行分拆。第三,融资活动市场化。目前贷款增长幅度比资本金增长幅度高五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较高,所以要进一步发挥债券和股票市场的融资作用,其中债券市场的作用应更加强化。
    宏观调控方面也要加强市场化。现在宏观调控特别在信贷方面,还是有明显的行政性特点。加强宏观调控的市场化当然跟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目前我国银行业的资产是113万亿,但央行
可动用的资产只有6000多亿元;央行50%到80%的资产在海外配置。这样,宏观调控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对于央行的资产配置方面要进行市场化。另外要把目前以机构监管为重点的模式调整为以业务监管为重点的模式。


 

· 股市不缺价值不缺资金但缺定价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