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创业板峰会在京隆重举行
由证券日报主办的中国证券市场年会创业投资峰会,约请了十余位专家演讲并参与讨论,他们为创业板的开通以及相关监管制度贡献了很好的意见。限于篇幅,这些意见不能全部在报纸上展示。但这些意见都会通过有关渠道汇总、提供给决策层,以推动创业板市场成为创新之板和规范之板,也成为希望之板和价值之板。以下为新闻稿:
·
高层“督师”创业板,股市战略大动员
·
创业板新股发行三大热点问题
·
警惕创业板未开通“先唱衰”
·
3000点反思:中国股市的“沙皮侯现象”
4月21日,中国证券市场年会创业投资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证监会前主席、中国证券市场年会组委会主席周道炯在此次会议上指出,中国创业板的推出将向全球资本市场发出一个极为明确的信号,就是到中国投资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这里将是国际资本最佳的用武之地、大有可为。

周道炯在中国证券市场年会创业投资峰会上。
刘纪鹏在中国证券市场年会创业投资峰会上。
董少鹏在中国证券市场年会创业投资峰会上。
此次创业投资峰会由证券日报社主办,主题是“资本撬动成长——创业板推出下的成长企业与VC/PE大机遇”。此次会议指导单位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来自政府部门、深圳证券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各地高科技园区、证券公司、创投企业以及专家学者共200人齐聚一堂,就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大计。
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指出,创业板的推出一方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成长融资难的课题,同时也给中国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科技开发园区提供了产业升级的平台。他同时强调,防范风险、加强监管、依法治市是保证创业板市场能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认真真的落实做好。
证券日报社长谢镇江在致欢迎辞时强调指出,“创业板的设立,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在中国股市负重前行的今天,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停滞。”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指出,创业板是继股改之后我国资本市场又一个伟大战役,或者又一件大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道路,新兴加转轨,我们没有按照西方走过的道路亦步亦趋,我们经历了自己国情的检验。他认为,创业板推出要展现监管意识,正确处理好创业板开通、重启IPO和新股发行三者之间的顺序。要爱护和保护目前良好健康向上的A股市场的势头。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创投的规范使命,就是要把创业板办成创新之板和规范之板。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对创业板发展提出了九条建议。这九条建议包括要把创业板建设成为相对独立、向前看、不设非流通股、改革发行制度、改革交易制度、完善上市保荐制度、信息披露、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建立投资者准入制度等。
“中国创业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是服务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深圳证券交易所策划国际部总监隆武华在演讲中表示。他强调,创业板的推出将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适应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需要、适应了创业带动就业的需要、建立健全了中小企业支持体系、可以拓展资本市场空间和服务范围。
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表示:只要符合上市的标准,应该就可以上市融资。过分的强调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区别,没有太大现实意义,反而阻碍我们自己发展的速度。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修小平表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湖北、山西、云南等地已经设立了省级的引导资金,总规模近100亿。其他一些省市也在积极研究设立省级引导资金,国家引导资金的引导、示范、促进作用已经初步呈现,并成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的有力手段。创业板的出台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国务院已经确定了创业板的推出,但创业板上市如何规范,如何规范管理公司,如何使回报能够得到有的、快速的返还,还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全国工商联前副主席王治国强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徐洪才强调,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就融资而言,中小企业必须考虑长远发展、符合发展战略,要避免业务扩张的盲目性和融资的随意性;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所处阶段,选择与其项目管理能力相适应的融资和投资方案;结合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前景,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充分论证,对募股资金使用和管理做出合理安排,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据会议主办方透露,配合创业板开通,今后还将通过多种形式对创业板进行研讨,以期为创业板的成功推出和稳健运作提供可供参考、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
“恢复性行情”刚走一程,谁在急忙“炮制”利空?
·
中国股市:新的牛熊逻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