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市的最新政策形势
董少鹏
在市场制衡机制不是十分到位的情况下,宁肯市场走得慢一点。目前诸多机构所渲染的国内经济悲观论调,只是配合其左右行情的“佐料”而已,我们姑且听之,切不可真信。
· 中国股市的三个“10年”
· 大行情“整装待发”,平准基金尤为关键
我国股市暴涨暴跌,既有市场基础性制度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有时候政策原因是更加重要的原因。如果去年上半年通过政策调控,使上证综指的涨势得到压制,则市场就可以相对稳定一些。
往往是,投机者操纵市场越容易,它操纵的积极性也就越高。从这一轮暴涨暴跌走势来看,投机者很高兴他们的杰作。而政策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在暴涨时加大供给,查处违法违规不力。当然,从最近公布的查处两家咨询公司以及抓捕黄光裕哥俩来看,监管并不缺位,只是没有在当时公布情况而已。我的看法是,应当在2007年上半年就向市场提示“有操纵力量在行动”,至于拿到司法证据,可以随之跟上。这样,就可以有所震慑。
在9月18日上证综指跌破1800点时,政府果断出台了三大救市组合政策。此后,救市措施一直持续。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汇金公司、中投公司、社保基金三大国家机构入市。并且,平准基金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作为一支堪比国家机构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也加大了入市力度。
而国资委已经明确表态,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增持股票,鼓励国有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有的上市公司已经采取了行动。
而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其业绩稳定增长是对市场投资者最有说服力的支持。在国家确定的4万亿元扩大内需投资当中,上市公司能够分到多少,是个重要问题。我认为,由于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国家稳定市场的重要抓手,所以,4万亿投资向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倾斜是必然的。尽管我们也希望借此刺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还是依附大型企业发展的,所以,“以大带小”将是必然模式。就是说,除去少数具有独立发展能力的中小企业,我们应当更多地选择“依附性”强的中小企业。
从政策策略上看,管理层并不希望股市重回暴涨走势,而是希望其“慢热”——尽管市场已经“很冷”。理由是:经过股改以后的暴跌,人们更加意识到了行情泡沫的危害。我们的资本市场并无超高难度动作,经济基本面也比较稳健,却遭遇如此大的动荡,原因就在于监管力量不足、艺术不够。
为了保持、促使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态势,必须采取“两手”监管策略,既要促发展,也要严监管。为此,监管层必须随时预备压制过度投机的手段,同时增强市场自身的制衡机制。在制衡机制不是十分到位的情况下,宁肯市场走得慢一点。
至于目前诸多机构所渲染的国内经济悲观论调,只是配合其左右行情的“佐料”而已,我们姑且听之,切不可真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