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可能成立的“股市坏消息”
25日晚上,看到一篇题为《暴跌后见到的消息》的网文,作者对三个信息进行了悲观解读或者引用了他人的悲观解读,可以说是耸人听闻。在我看来,这样的分析很难成立。
这篇文章冠以“消息”的名义,但其实没有任何消息,而是堆砌了一些难以成立的混乱分析,很容易给急切盼望“消息”的投资者造成误导。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值得警惕和反思。
现逐一批驳:
1、暴跌起因系证监会《指导意见》
该文说,“有分析人士指出,今日大盘下跌最主要的动能是来自基金重仓股、权重股。起因是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首次将公平交易原则引入到研究、决策环节,构建起由投资决策、交易分配、监控监查和信息披露四个环节共同组成的一套完整严密的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对包括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社保组合、企业年金、专户理财等在内的投资组合作出明确规定,‘严禁直接或者通过与第三方的交易安排在不同投资组合之间进行利益输送’。这一立规显然触动了某些市场主流资金的利益,于是出现‘赌气’式的‘集体自杀’。”
批语:《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约束基金的投资决策、交易分配等环节,促其在公平、公正、法治的基础上从事投资决策和交易,这当然是积极措施。在这些规范执行过程中,也还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还要对《指导意见》进行必要的完善。惟有加强机构投资者的公平交易制度建设,并提升为法律建设层次,市场稳定、理性发展才有希望。
至于近期大盘股下跌,是多种原因促成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基金公司“赌气”或者“集体自杀”。我们应当知道,出台《指导意见》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准备的,是征求了基金公司意见的。所以,不是突如其来的。赌什么气?难道应当鼓励基金搞利益输送?搞“老鼠仓”?
所谓“这一立规显然触动了某些市场主流资金的利益”一说更加荒唐,“主流资金”都是搞违法违规的吗?所谓“主流资金”不是指它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功,而是指它具有超前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能力。搞利益输送、搞老鼠仓的人,永远是见不得人的,不可能大张旗鼓的。把“主流资金”与“超级违法违规行为”挂钩是凭空想象,会误导公众,破坏市场信心。
当前基金重仓股下跌,有基金经理对市场预期改变的原因,有主动做差价的原因,也有被迫应对赎回压力的原因,当然也有部分基金处理潜在违规账户的原因。但把目前大盘股下跌归结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身上,是荒唐的。这样的曲解会误导公众,误导市场,破坏市场信心。
2、两大保险公司都有“利空”
该文说,“有传闻说中国平安去年的净利润虽然高达150亿元,但其投资收益是569亿元,如果扣除这部分投资收益,高额的保费收入带来的却是亏损,此传闻或与平安跌停有关。
另,在完成3个月的限售期后,中国太保网下发行部分将于2008年3月26日起开始流通,这部分股权非常庞大,数量高达3亿股,目前中国太保的流通量为7亿股,这意味着流通盘将在本周三扩大近五成。”
批语:即使中国平安投资收益过大、保费收入亏损是事实,我们也没有必要特别悲观。一是保费收入盈利与否以及盈利多少,与我国保险市场环境有关。我们投资保险类上市公司显然不是单纯看它当期的盈利水平,而是兼顾甚至主要是看好它的中长期盈利水平,看好它的长期成长性。二是投资收益同样是保险类上市公司的重要收益构成,对此没有必要犹豫。其它行业的企业脱离主业,追求投资收益可能是大的问题,但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类公司就不同,后者应当有较好的投资能力。
当然,如果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类公司能够取得金融业务和投资“双丰收”就更好了。问题是,当前的市场环境并不十分稳定。一段时间的主业不佳并不意味着长期不佳。
“中国太保的3亿股网下发行股份将于年3月26日起开始流通”,并不意味着3亿股就会全部在这一天进行换手。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幼稚的。目前中国太保股价相对较低,3亿股网下发行股份是否选择抛售值得推敲。而且,即使抛售份额较大,在如此低价区域,也会有接盘者。并且此时的接盘者才算得上是主流资金。
中国平安以及其它保险股下跌与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有关,但“万事均有头”,不可能不断地跌下去。中国平安也不可能由于再融资受到非议而放弃公司的发展,而最终会选择投资者相对平和接受的方式实施再融资。
有专家指出,再融资只能选择债券融资,不可选择增发股份的方式。这除了赢得一些“叫好声”之外,其实没有太多的道理。
3、揣测“基金大量赎回促市场再次下跌”
该文说,“据wind统计,包括QDII在内的282家基金中,已有92家基金跌破1元,约占发行总家数的30%。虽然大盘短期有见底迹象,净值下跌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我们担心场内的做空动能和恐慌有可能蔓延至以基民中,引起基金大量赎回,而赎回压力迫使基金继续减持股票,形成新的做空动能,市场会面临再次下跌。”
批语:市场下跌已经引发了基金赎回压力,但我判断不会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目前点位,市场回暖符合各方面利益。即使老基金赎回进一步放大,新基金也会跟上。
此外,公募的证券投资基金断非中国股市唯一的主要主力。基金减持股票,必有其它机构增持,甚至有新资金进场。市场高点和低点的轮回造就了风险和机会,不同的资金力量会在不同的阶段选择进场和离场。所谓市场缺乏资金一说,就和“市场跌了,所以市场跌了”的说法一样,毫无信息含量。
哪怕场内做空动能和恐慌蔓延到基民中,引起基金大量赎回,我敢十分肯定地说,那也会有资金能够稳住市场。
在我们这个市场发展历史上,证券投资基金判断失误的例子还少吗?不要以为基金万能。它们“不能”时,另有机构“能”;它们“不为”时,另有机构“为”。
我之所以如此认真地评论这篇荒唐文,不仅因为其散布了牵强附会的推测,扰乱投资者心态,而且因为该文不负责任地冠以《暴跌后见到的消息》。“消息”何意?“新发生的事件、新出现的动态”也。该文所述,除了台湾股市因大选利好上涨之外,其它都是揣测,岂不害人?
2008年3月11日,《中国股市已到坚定看多时刻》认为,调整也已接近到位;与大盘回落相应,相当数量的股票也重新回到价值投资区域。(26日最新注解:尽管市场仍在徘徊,但我依然坚定看多。)
2008年9月27日,《股评人难以预料的调整即将来临》认为,党的十七大以及明年的奥运,当然是我们国家的大事、要事,但是,当股市被炒高到相当位置的时候,股市下跌是极其正常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