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大公约数”未形成,股市还需多次“喘息”

(2007-07-09 15:54:39)
标签:

7月9日股市

政策

央行

暴涨

董少鹏

分类: 红墙论股
   7月9日:“最大公约数”未形成,股市还需多次“喘息”
 
    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既定步骤与人们对于股市走势的评价出现了冲突。股市处于4000点(上证综指)左右的位置,是否该压一压?压到什么程度合适?资产价格处于何种水平才算是与宏观调控目标相协调?到目前为止,较高层面还没有形成对这个问题的“最大公约数”。
      
    在上周五(7月6日)反攻基础上,沪深股市于本周一(7月9日)再度奋力上攻,令投资者深紧绷的神经稍有放松。其中上证综指涨101点,涨幅接近3%;深证成指涨451点,涨幅超过3.5%。尽管个股走势有所分化,但“漫山红遍”的景象足以让投资人感到些许满足。但此刻要提醒的是:大盘企稳尚需时间,不可过早放松警惕。
    除去上周末国资委限制国有股抛售的政策外。较新的利好消息主要有两个:一个央行澄清央行政策不针对股市;二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表示流动性处于可控区间。
    继6月26日《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马德伦的澄清性质的谈话后,另一位央行官员——副行长吴晓灵于7月9日现身央视《经济信息联播》,再次针对6月23日周小川关注资本市场价格的讲话进行澄清。前后仅仅隔了13天!
    马德伦6月26日说,货币政策一定不会针对资产价格。他说,制订政策时,央行会关注多项条件,如股市、房地产的价格,但这些都不是央行调控的目标。吴晓灵7月9日发出的谈话基本上是一种重申,“很多人说中央银行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资产、资产泡沫。我想中央银行对于资产的价格来说,我们只能够去关注,货币政策对于资产价格没有直接的作用”;“作为中央银行来说,一个就是对物价的关注,而且要分析物价通货膨胀的压力到底来自何方,为了要保持物价的稳定,我们也应当对货币适度供应。为了保持适度供应,我们会对银行流动性进行一定的调控,这就是中央银行所关注的。” 
    在我看来,下半年加息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但两位央行副手在极短的时间内表示央行政策目标不是调控股市、房地产的价格,显然是担心央行政策成为股市转弱的“戴罪者”。按照“国九条”的要求,各部门出台政策都要充分考虑对于证券市场的冲击。所以,央行如此“纠偏”应可以看作是政府纠正近期行政偏差的初步信号。不过,我以为,这番表态的力度尚属一般,如果打分的话,可以给出65分。因为,央行调控政策原本就不是针对股市的,但由于周小川行长的讲话造成了种种解读。而央行调控政策是一定会出的,怎么能够完全洗掉周行长讲话的影响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主持编纂的《中国流动性报告》新近公布,指出“大量顺差确实给央行对冲操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应该仍然可以说,基础货币的增长势头得到了有力控制,并没有出现人们常说的———因为国际支失衡动了基础货币的快速增长,从而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当前除房地产外,流动性偏多并未导致商品领域出现加速通胀的趋势。近几个月来,CPI价格有所上涨且波动较大,主要还是受食品、油价、政府调价等因素影响,价格总体水平仍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和可控制的幅度内”;“流动性过剩并没有全部转化为商品领域中的实际购买力,转而引起整体商品价格水平的上扬”。
    上述观点为下一步宏观调控坚持稳妥、渐进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理论支持,客观上缓解了投资者对宏观调控政策安排可能失衡的担忧。
    不过我以为,如果这个报告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名义而不是仅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主持”的名义发布,力度会比现在强一些。目前,这个报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决策,尚需观察。而且,毕竟发行2000亿美元的特别国债的议案刚刚过关,前述两项带有安抚性的政策信号是在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释放的。所以,不可过于乐观。
    我历来认为,只要持续稳定地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呵护投资者热情(不要教训投资者,而是要培养投资者),即使新股供应比现在再大一些,市场也能够消化。因此,我不想过多地为国资委、证监会出台有关国有股转让、受让的3个文件“唱多”。并且,“限制国有股过快、过多地抛出”原本就是既定的方针,只不过,文件公布在了所反向调控的“时间窗口”。
    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既定步骤与人们对于股市走势的评价出现了冲突。股市处于4000点(上证综指)左右的位置,是否该压一压?压到什么程度合适?资产价格处于何种水平才算是与宏观调控目标相协调?到目前为止,较高层面还没有形成对这个问题的“最大公约数”! 
    我的建议是:不可因股市出现结构性偏热(部分不该涨的股票涨得过高)而强行降温,关键还是要从增加优质供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和加强信息披露、依法办事三方面做好工作(请参见我的《【独家】 中国证监会“5.11”通知发出了什么信号)。无论行政措施还是其它政策选项,都应当以这三个方面为主轴,而不要太注重主观上对股市热度的判断。即使真的出现全面过热了,也应当主要通过前述三个途径加以解决。
    鉴于“最大公约数”没有形成,印花税、利息税、股指期货、特别国债、部门协调等方面的诸多不确定性,大家对7月6日、9日的大幅度上攻不可过分乐观,大盘随时会回落,上攻还需经过多次“喘息”确认。
    大盘继续在上证综指4000点一线徘徊的可能性较大。
 
 
    (背景材料)
    ——周小川6月23日在瑞士巴塞尔出席国际清算银行年会时表示,虽然中国已经调整利率,但通胀率可能进一步走高,因此可能进一步紧缩银根。

  周小川还表示密切留意股票市场的发展,但不肯定是否存在泡沫。

    国内媒体多在6月25日报道这一消息,“不肯定股市是否有泡沫,不排除加息可能”一语被放大处理。

   

    ——6月5日,周小川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07年“中国银行业百强排行榜”论坛上表示,是否再加息要看5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

    他同时指出,影响物价的因素是多方面,只要影响到币值的稳定,央行就会通过货币政策加以应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