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政错误虽未纠正,市场底部已经探明

(2007-06-05 14:36:12)
标签:

中国股市

底部

行政错误

印花税

董少鹏

分类: 红墙论股
   突调印花税是否意味政策逆转?大盘底部其实已经探明!
  
     6月5日,上证综指最低探至3404点,比开盘点位跌去160点,比印花税下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跌去649点,比5月29日收盘价跌去930点,跌幅为22%。至此,沪深大盘底部探明。
    在大盘蓝筹股奋力推动下,上证综指从最低点3404点回收至收盘时的3767点。虽然“5.30”印花税悄然上调的行政纰漏尚未修补,但政府的影子已经凸现在护盘的行动中了。如果公募基金、券商、保险、社保基金不带头大笔买入大盘股票,大盘就不可能重新回到3500点之上。那么,大盘会稳定在这个位置吗?股市会如同“2.27”暴跌、“4.19”暴跌、“5.15”暴跌之后那样迅速回归快速上升之旅吗?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不纠正印花税突然上调的行政错误,或者通过有创意的补救措施弥补行政错误导致的不良后果,那么,股市重回火爆将是艰难的。前几次市场暴跌均被迅速拉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投资者对政府推行的积极股市政策的充分信任。
    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措施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赠送实打实的股权(或者其他方式的等价权益),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国家,所以,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改的实质而言,就是国家向公民输送利益。且不论这是“让利于民”还是“还利于民”,至少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尊重,表明了决策者对“水能载舟”理念的认知。高层领导当时指出,国家股东向不特定的投资者送股,不是国有资产流失,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入股市。
    在股市人气刚刚恢复不到两年的时候,变更股票交易税负标准,给投资者以及外界的政策信号是共同的也是唯一的:政府鼓励支持股市发展的政策出现了逆转。因为:第一,全球股市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已是大趋势,但我们此次却逆向而行。第二,建成一个高效强大的股市,将对国民经济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信号传导、吸纳国际金融资源等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效应远比收一点点税收重要得多。动加税的脑筋是本末倒置。第三,印花税突然上调有违“国九条”精神和要求。“国九条”提出,
“坚持依法治市,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坚持资本市场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关心和支持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在出台涉及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敏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建立信息共享、沟通便捷、职责明确的协调配合机制,为市场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树立全局观念”。所有这些提法,在突然上调印花税举措上,基本是看不到的。
    有人说,前几次调整印花税也是未经人大讨论的,也是未经听证的,所以现在也可以这样做。这样说是不负责任的,因为1997年和更早些时候,我们在资本市场乃至市场经济运作管理上欠缺的就更多了。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政府行政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成为当今政府的根本追求。从资本市场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来看,出台了“国九条”,实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开放外资设立证券公司,等等。我们岂能去怀念甚至坚持过去不够尊重市场、不够尊重公民的落后做法呢?!
    由于印花税突然上调举动,市场出现了深幅剧烈下跌,这是对市场生存环境的担忧。加上几百只股票应停牌而不予停牌,更加给人以无视法制的印象,加重了投资者的忧虑。单靠一句“提高印花税税率不是为了打压牛市”,恐怕解决不了问题。何况,还有人大肆鼓吹要征资本利得税呢?(政府应当对此明确表态!)
    从市场本身而言,如果不保持一定的点位、不保持偏高于国际市场的市盈率,中国股市就必然陷于死水一潭。政府也不会允许死水一潭。因此,国有背景的机构在此点位入市护盘是自然的事。我知道,很多人会从市场估值、市盈率的角度来研判底部。所以,就不对这样的技术分析进行展开了。
    下一步,市场将在经济向好的内在驱动和国有背景机构入市运作驱动下走出底部,短期震荡,然后攀升。但是,印花税负担以及其政策负面效应将继续困扰市场,因此,市场创出新高面临较大压力。
    最终,需要政府选择适当时机再次下调印花税税率,纠正错误。那么,彼时,市场力量将被重新唤醒和激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