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市规范 |
分类: 红墙论股 |
原文如下:
机构投资者该怎样发展?中小投资者特别是普通个人投资者怎样才能与大机构“平起平坐”?这样的讨论也是需要的,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证券市场是高风险的市场。如果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惧怕风险,就能够较好地约束自己,从而使风险得到自觉的控制。而监管者最重要的功能,也应当是提示各类风险。
目前的问题是,既有不怕风险的机构,更有不怕风险的个人;更进一步,有的投资者甚至意识不到风险的存在。当然,也有的机构明知有风险,但对自己估计过高,敢于火中取栗,甚至敢“放火”制造风险,趁火打劫。普通散户没有纵火打劫的条件,但尝试火中取栗的人并不少。
所以,在讨论如何设立更公平的规矩的同时,作为中小投资者,要充分估计类似风险,远离类似的“机会”。市场里不会搞“班小组生活会”,更不会搞“均贫富”运动,而更多的体现为商业机会、商业风险以及法律规范。
在股市由“不太规范—比较规范—规范—再规范”的发展过程中,中介机构、大中小投资者、监管和自律机构都要按市场的规矩办事。凡违反规矩的,一经发现并调查核实,要坚决依法处理,决不能手软。但如果指望监管能够帮助散户“分享机构的有利资源”,则就只有失望。
如果仅从理论上说,我国在1986年根本不具备搞股市的条件;1990年开设证券交易所也不具备条件。但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还是作出了历史性的决策。理论永远是灰色的,承认当前的不成熟和不规范并逐步地加以规范,才是比较务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