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真心话不冒险——关于我旅行的19个FAQ
文:郭子鹰+某媒体,摄影:郭子鹰
经常被朋友问到一些关于旅行的题外话。去年接受某家媒体的某一次访问,觉得他们的一些问题提得不错,就贴在这里,聊以记趣。弦外之音,不需过多解释,有弦能懂者,自然会懂。
某媒体:
郭子鹰:我是一个很普通的普通人,也有很多普普通通的麻烦和快乐,如果一定要我说出自己有什么个性的话,我想是我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喜欢用旅行让自己静下来,想一想,再去着手解决麻烦。我从事过好几份工作,外企、私企、国企、会计、杂志、旅行网站、旅行社……兜兜转转、走走停停,很普通。
要说我获得过什么荣誉,最难忘的无疑是当我帮助意大利的老太太往火车的行李架上送背包,给尼泊尔的学童带去铅笔的时候看到的,他们的微笑。当然,站在活火山口的时候的那个时刻也算是吧。
某媒体:您第一次旅行是在什么时候?去的是哪里?
郭子鹰:的确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可能那时候我只有6、7岁?记得好像是鞍山、长春,记忆相当模糊了。
某媒体:第一次出国自助游是什么时候的事?当时是什么机缘走出去的?简述一下那次的经历和感受。
郭子鹰:第一次出国自助游是2001年,去欧洲和太太一起度蜜月,记得那时候迫不及待想去的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她喜欢意大利,我痴迷西班牙,一去就是一个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果说有什么经历是我从那次旅行中得到,并且最想和大家分享的,那就是如果你出国旅行的经历不是特别丰富,度蜜月千万别跑到欧洲这样太厚重、要做太多功课的地方去,一下子去一个月,更是个错误。还是去海边儿晒太阳泡海水吧。
某媒体:现在您已经走过了很多国家,成了传说中的“旅行家”,您是从什么时候起成为职业的行者的?你怎样理解“旅行家”这个概念?您心中的“旅行家”有哪些人呢?
郭子鹰:我并不是职业旅行者,更不愿意说自己是“旅行家”,我只喜欢两种状态,一种是带着好奇和开放的心态上路旅行,一种是带着大堆的照片和想写很多旅行文章的心情回家,这算是旅行家么?
某媒体:您的博客与大部分旅游博客都不同,从里面了解的不只是攻略,不只是您的旅游故事,更多的还有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看来每一次出行之前你都会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能说说您具体的每次目的地的确定以及事前准备呢?
郭子鹰:历史和文化当然是有必要了解一点的,我喜欢看书,所以书柜里的大堆书籍都可以说是旅行前的功课吧。不过那不是专门为某一次旅行而做。要去哪里当然是旅行的头等大事,不过对我来说,因果关系是:我喜欢上一个地方,决定要去之后,就会开始恶补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至于为什么喜欢一个地方,理由千奇百怪,想看海豚,想爬活火山,想看看某一幅有意思的画,或者想看看某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地方等等。简单地说,我觉得一生的时间不长,如果要我挑一件最值得做的事情来做,那就是认真地好好看看地球这个地方而已。
每次准备工作中花掉最长时间的是订酒店,因为我是个很喜欢摄影的人,所以我希望保证自己“在对的时间到对的地点”,所以对酒店的位置很关切,当然,对价格更关切。不过我有的时候也很舍得为了体验一下真正有特色的酒店,花掉相当不少的一笔钱。
某媒体:看了您探访埃及以及印度的文章,您对考古很有兴趣?其中最感兴趣的古代文明是什么呢?
郭子鹰:历史可以是旅行的目的之一,它从某一个角度向今天的人们讲述全人类的心路历程,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国家的人们为什么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状态,如果你去了一个地方,却没有了解它的历史,就好像你爱上一个人却不了解他或者她的过去一样,对我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对各个古代文明,我都抱着同样的好奇,那些古老的故事虽然距离遥远,但是能让我们的头脑活跃起来,如果你觉得现实生活有时令你感到枯燥,学点儿历史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头脑体操和消遣。至少,能让你少钻一点儿牛角尖儿。
某媒体:您每一次旅行都会尝试很多新鲜的东西,比如当地的习俗,或者特别的食物等等,能说说其中几次让你印象深刻的尝试么?
郭子鹰:在意大利的Strombli岛登顶每天喷发的活火山,而且我们真的看到了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在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乘热气球飞行,看到了如火星一般的嶙峋地貌;在菲律宾的薄荷岛看到成群的海豚月出水面;在尼泊尔鸟瞰珠穆朗玛峰;在京都的寺庙里与和尚一起吃茶;在缅甸的寺庙里和当地人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海边和当地人一起打渔;在巴基斯坦造访生产花车的工厂;在津巴布韦仰望南半球的星空……还有很多。
某媒体:您说过“每次旅行最能打动我的,不是风景,更不是繁华的城市和故作姿态的炫耀和表演,而是人”。这些人身上经常能打动你的是什么呢?说几个您在旅行中遇到的特别的人,或者你们之间特别的故事?
郭子鹰:旅行不只是向着遥远未知的路的尽头,更是向着自己内心的深深处,一路寻找。每个你在路上遇到的,与你同行过一段的人,都值得你感恩。因为你的生命只有一次,四平八稳地走在熟悉的城市里,难免会让人的头脑变得固步自封,而接触那些与你不同的人生,则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进入与往不同的情境之中,就好像你的生命有了不同的角色,他们带来的体验会改变,甚至颠覆你平日习惯了的生活态度,就像你学会了魔法分身术,这无疑会让你的生命丰满。
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说是罄竹难书也未尝不可。如果想看,不妨访问搜狐的“郭子鹰的旅行博客”。简单说一个,相信你会明白什么是我说的“魔法”。(以下略去1200字,因为是重复以前的博文)
某媒体:在行走的这么多的国家之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个国家?最喜欢的是他的哪一点呢?说说在这个国家旅行的时候最打动您的几个片段?
郭子鹰:很难说,应该说每个国家都有让人心动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我并不是太喜欢商业文明发达的旅游目的地。
能打动我的瞬间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出现的,有很多都充满了复杂悠远的味道、气息令人过目难忘,所以,请随时准备好相机,我自己就经常在回家之后仔细端详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当时并没特别注意的或甜美,或感伤的细节,那时才真正明白,当时那个瞬间,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
某媒体:您每一次旅行都会走得很深入,说说您每一次在当地的旅行方式?会待多久?会去哪些地方?会和哪些人交流?
郭子鹰:尽量呆久一点吧,如果旅费允许你这样做的话,刚刚到达的前几天天,你的双脚或许已经踩在撒哈拉,但是你的灵魂还留在建国路呢。尽量使用和当地人一样的交通工具,吃当地人上班前或者下班后吃的东西,接触当地水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旅行者,也让当地的水土影响一下你,更应该让当地人的想法钻进你的脑子里,回家以后,你会明白,什么是“宛若新生”。
我在国外旅行,时间最长的一次在当地呆了32天,最短也没有少于10天,而且我建议旅行者以每个城市最少停留两天为底线。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时当地的菜市场,而且多半是清晨去,那里往往最能激发人们的勃勃生气,在那里遇到的人会表现出当地生活状态最真实的一面,也往往能拍到不错的照片。
保持微笑,左顾右盼,四平八稳地走路,这是我比较建议旅行者采取的旅行姿势,一来这样比较开放的姿态能够打开与当地人交流的大门,二来也有助于你留意别有用心人士,小偷一般比较倾向与找木讷紧张、自我封闭的旅行者下手。
如果想和当地人交流,聊聊他们的生活苦乐,比较理想的地点是寺庙、海滩、餐厅和手工作坊。在这些地方人们比较放松和开放。从夸奖别人开始,保持谦虚和请教的态度,每2分钟说一次“谢谢!”经常露齿微笑,及时告诉对方自己是中国人,会帮助你享受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交谈。
某媒体:您一直在“想写书一样写博客”,您的文字也非常优美,看来写作也是您的一大爱好。您觉得写作对您意味着什么?
郭子鹰:写作是我的精神保健操,也是我的减压阀和啤酒。当我对自己感到失望或者感到不痛快的时候,我会写点儿东西。
某媒体:我也看到您现在正在写一个原创小说《焰火 隐莲》,这是一个什么故事?您希望通过这个小说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写小说的念头?
郭子鹰:这个故事是关于地球村里两个原本相距遥远的人如何相遇,如何爱上对方的灵魂,有如何在旅行中彼此寻找并共同成长,帮助对方摆脱往日的阴影。
我不止一次看到身边有许多不快乐的人,看到他们不快乐的原因是他们在现实的挣扎中变得疏远自己,变得越来越难以相信世界的美好,感情的美好,变得不喜欢自己,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人们更宽容、更善良地对待自己,重新喜欢上自己。
我知道金钱不能做到的,旅行能做到,我知道挣扎不能做到的,放手能够做到。我希望人们能放过自己、善待自己,稍稍离开生活的阴影。如果心的两头,有纠缠和放手,请安心放手,如果路的两边,有阴影和阳光,请走在路上,那有阳光的一侧。
某媒体:除了旅行、摄影和写作,您还有哪些其他的爱好?
郭子鹰:被人问到这么细节的问题,我真不习惯,被追光灯照着的感觉我个人认为挺不好的,弄得有点儿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不过这是你的工作,我认真回答就是:我喜欢烧菜,而且我的手艺不错,经常自创菜式,喜欢在家宴客。跑步,尽管跑不了几公里,不过那种口干舌燥、大汗淋漓的痛苦感觉能让我感觉到,我还活着呢。
某媒体:行走了这么多年,经过这么多国家。您心中对旅行的定义肯定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现在的你认为旅行是什么?
郭子鹰:我觉得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旅行,其实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虽然不一定离开城市,但是应该离开成见,在日常生活中,也用旅行者的眼光重新审视周遭的种种存在,发现生活的细节,这会帮助你忘记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的种种不快,不至于困在负面情绪里出不来,也能发现很多事情新的解决方案。当然,摄影是帮助你实现这种转变,纾解情绪的最好工具,在兜里装个相机会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不信,请尝试一下看看。
我一开始认为旅行是梦想,然后认为旅行是消费,继而认为旅行是享受和休息,此后认为旅行是发现和探索,前几年认为旅行是在路上寻找并期待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现在觉得生活就是旅行。
某媒体:您也说“旅行是一种奢侈品”,其中最“奢侈”的是什么呢?很多人都有过旅行的想法却没有走出去,您觉得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郭子鹰:旅行并不奢侈,旅行是一种心态和生活态度,而不是一种消费行为,如果你有了大麻烦,先给自己十分钟,设想一下自己并不是这个当事人的我,而是那个旅行者的我,站在旁观者和过路客的角度上重新看一下,事情往往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也往往不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好像你到了海边却发现渡轮停航,但是你知道这并不是旅行的终点一样。
如果要说旅行奢侈,可能是你对旅行的要求太高了,你不一定要去威尼斯,同样可以找点儿浪漫的事情来做,就好像浪漫的下午并不一定要有钻石和求婚一样。淡淡的有那么点儿感觉就不错。
旅行需要一种过客心态,其实我们谁不是过客?所以,别那么使劲儿地去想如何才能攒够钱、做好准备,去伟大的城市旅行吧。等你有那个心情的时候,你自然会去的,或者说等你意识到你舍得花去时间和钞票的那一天,你一定会去的。只要舍得。
即是你现在去不成,那个造访伟大城市或者天堂海滩的念头,也会让你活得更有精神。这时候,你就已经在一次伟大旅行的路上了。
某媒体:我身边很多人提到旅行家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就是“他们哪来的这么多钱?”请您诚实回答我,旅行,特别是这种多国旅行是不是真的是有钱人的玩物呢?
郭子鹰:有钱人当然可以自由的旅行。不过,我不是这样,我能去自己喜欢的地方旅行,多半是通过减少其他方面的消费和精心规划旅行消费来实现的。当然,你首先必须打起精神来工作。如果你是有钱人,当然应该选择有品位、有内容的旅行,不要随大流、贪便宜、能在旅行中做慈善就更好了。
某媒体:最近电影《2012》一直很火,您的博客里也写过“我不害怕世界末日,不担心海啸、地震,该做的做好,该看的看饱,如果世界末日明天就来,也可以少些遗憾。”如果,我是说如果,真的2012年一切走向终结,再这剩下的三年您会做些什么呢?
郭子鹰:这是个好问题。这部电影确实用一个独特的方式让人去想一些平时不会想到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生活质量等等,08年的汶川地震也让人重新思考一些问题,从这个角度讲,两者是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如果,我是说如果,真有这么回事,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会继续照常生活,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的确有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存在,与其把时间花费在担心世界末日上头,莫如尽情享受自己的每一天,如果有机会,我会隐去生活中的不快,尽可能和他人分享世界的美好,努力去描写、拍摄、呈现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瞬间,就像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做的那样。
某媒体: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有些什么计划?
郭子鹰:我很希望能在卡斯特罗还健在的时候去古巴,愿老卡斯特罗同志健康长寿;还想再去一次西班牙,因为上次去的时候没有能够看到斗牛。
某媒体:有一天您老的走不动了,会怎样经营自己的生活呢?
呵呵,我会尽量递延那一天的到来,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了,我会和现在一样,和大家分享旅行和这颗蓝色星球的美好与神奇。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