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焰火·隐莲(五十三)
作者:郭子鹰
周自横到达预定位置的时候,时间尚早,但是,一个人影也没有!柱顶海钓的传统消失了么?那些悠然坐在树桩顶上面对沧海横流的钓鱼人不再有了么?
他大失所望之余,决定还是拿出相机拍几张照片,就在这个时候,更大的震撼事件发生在他身边:几个渔民走上前来,问他要不要拍摄海钓,周自横当然说要,一声尖厉的口哨过后,从沙滩上的椰子树后闪出3位渔民,开价20美金,可以马上开始——表演!
周自横哭笑不得,心想一定要向世界坦白这个真相,否则这不是记者干的活,也不符合记者的操守。
不过,他还是下流地说:
“20块太贵了!”
渔民的解释更加让他震惊:
“这不贵,你拍的照片可以卖给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或者德国的GEO,你给我20块,但你一张照片就能挣500块。如果你没有零钱,那里可以换。”
地球不过一个小村庄!你在读的杂志,他们也在看。
渔民指指海边一家破烂的小卖店。要知道,周自横在这里见到的,最先进的信息渠道是大巴司机的收音机。但是他们可以提供的新闻中心服务却是一条龙式的。
当时,周自横的确有些光火,不过转头一想,如果渔获的利润不能保证他们的收入,想保留这个传统的唯一方法,恐怕也就是把它开发成一个旅游项目。既然是旅游项目,体验者应该付钱,至于价格是否公道,则全看个人自愿。无论是在秘鲁买山民的排萧,还是在柬埔寨买地雷受害者的唱片,又或者在这里买摆拍的“摄影表演”,只要是能够对保持这个星球的风貌和传统有所帮助,总归不是什么太坏的事情。况且,钱是给了“原创者”。
“我没有鼓励盗版,也没有把钞票塞给地方官员。”周自横自欺欺人地自我安慰着。
于是,周自横有了照片,他们有了20美圆。当然,周自横的照片绝无可能卖到500美圆一张。
周自横赶回镇上,打算乘火车返回科伦坡。之所以选择乘火车,是因为这条快散架的铁路和铁路上奔跑的快散架的列车,会穿过科伦坡一家据说是世界级的高尔夫球场。他对高球全无兴趣,两个大男人磨磨唧唧地对着一个小白球较劲,浪费好几个小时,互相炫耀华而不实的名牌运动装,同时享受使唤小跟班的快感,对周自横来说没什么意义,他只是想看看吊在车窗外汗流浃背的村民路过高尔夫球场时的表情。
去火车站的路上,周自横坐的摩托车遇到一个渔民,从他的小车上掉下几条硕大无朋的金枪鱼,他一个人把鱼抬回车上的尝试居然显得有些困难。周自横下车帮忙,他顿时流露出淳朴乡民受宠若惊的态度来,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是应该把他车上油腻的土布递给周自横擦手呢还是不应该这样做。周自横说这没所谓,能让他亲手摸一下这些体量壮观的“印度洋莫比·迪克”,对他来说,是很有趣的体验。
渔民问周自横是哪里人,听到答案以后,更加受宠若惊地赞扬着:
“中国人好,中国人帮我们!” 然后更加手足无措,不知是应该伸出他油腻的大手,和面前这个年轻的中国人握一下呢?还不应该这样做。
火车正如周自横预想的那样陈旧不堪,车厢里却不像他预想般拥挤,他没有看到想象中扛着鸡鸭、抱着孩子的妇女,也没有裸露着上身,穿着裙子的男人,只有一个满脸胡渣的汉子,拎着一大串香蕉在车厢里叫卖,身后跟着一大群苍蝇。
周自横注意到和自己同一个车厢的一对情侣,很年轻,估计也就十几岁的样子,青涩的面孔,青涩的交谈,还有青涩的亲昵。小男生背对着他,让周自横可以肆无忌惮地猜想着他们的故事,肆无忌惮地举起了相机。
有一件事情让周自横意外。是那个女孩的动作。
女孩和他对视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和直美在约旦难民营门口的心思:先拍摄、后道歉,保持微笑。
但是女孩并没有闪躲,相反,她拥抱着的胳膊把男朋友的后背有转过去一些,朝向窗外,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定定地看着周自横,微微点了下头,而且,保持微笑。
“拍吧,多拍几张。”
周自横仿佛听到了她的心里话,闪电一般的心思,想到了直美在公共汽车站紧紧抱着他的那个姿势。他会意地按着快门。
他竟然希望,那个时候也有个“扫街”的摄影师拍下了那个场景。
一个国家的善意和开朗,全写在人们的脸上,特别是在周自横这个远游的摄影师给他们拍照的时候。摩洛哥人,在这个时候多半是用手挡着脸,而日本人,多半会若无其事地转过脸去,或者,他们脸上根本就戴着口罩。
过了很久,那个小男生如周自横猜想的那样,走了过来,如周自横猜想的那样,羞涩地留下自己的地址,请他把照片寄到他的家。
“我是杰克,她叫苏雅。”男孩子说这话的时候,女孩子又在微笑。
周自横,又多了一个没能寄给画中人的画面。
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