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缅甸攻略(1)

(2009-09-26 07:25:00)
标签:

杂谈

缅甸攻略(1) 

文、摄影 郭子鹰

从缅甸回来以后,写了很多旅行记,也给大家看了不少当时拍的照片,很多朋友问及旅行的细节,我很高兴。以下是旅行攻略,不过是对当时经历和花费的简单记录,但是相信对那些想要亲身探索缅甸的朋友会有一点帮助。

每段旅程,都期待走过它的人,事后拼合一个个片段,被忘记的终究会忘记,难忘的也总归会历久弥新。不消多说。

我们去缅甸之前,没有多想,也没有什么详细的计划,没有预算,因为航班不合拍,还临时改了行程,从09年的3月1号到3月17号,我们揣着复印的Lonely Planet东南亚的缅甸一章,吊儿郎当地在缅甸呆足了17天。花掉了1293美元。加上往返机票共计2711.85美元。

3月1号下午14:30到仰光,国航北京到仰光的机票每人5046块人民币,中间经停昆明。仰光的机场比我们相像当中清洁很多,入关处的海关人员是清一色的女性。打开行李的第一个发现是里面的香烟和打火机不见了,不过不是全部消失,还给我留了两盒。够仁义了。机场的出租车在马路靠机场大厅一侧的叫价比一路之隔的对面高出一倍。从机场打车到市内11公里,花了5美元,住进LP推荐的white house酒店,10美元1天。老板对旅游信息了若指掌,人也很热情,有问必答。在缅甸缅币对美元的汇率会随着所在城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仰光是1美元换970ks(缅币的元叫恰次,1000元缅币大约兑换人民币6.8元)。幽默的是,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网上发现,缅甸官方公布的汇率是1美元可兑换缅币5.6178,而市场汇率已经达到1070 (资料来源:2009年2月9日版BIG经济周刊第446期)。

仰光大金塔去了两回,因为仰光除了金塔之外,实在乏善可陈,门票5美元,是针对外国人收取的,缅甸人免费,不过晚上8点以后,仍旧灯火通明的大金塔,检票处已经人去楼空。脱鞋是必须的,如果你到的时候正是日上三竿的中午,准备跳舞吧,地面会热得像牛排馆的铁板一样。LP介绍的夜市餐档实在是很让人失望,并非是用餐环境或者说菜的味道,当地人吃饭的地方作为游客挑剔它的卫生水准其实是有点儿自讨没趣的,如果不想体验居民的生活,没人请你来。我们之所以失望,是因为菜色和中餐太相像了,而且分量很不实在,价格按当地的收入标准来说也有点儿贵的离谱。

3月2号对我们来说是个“露天午睡日”。本想抛开导游书体验一下徒步仰光看市容的乐趣,不过很扫兴,所有的街道都差不多,乱得一点儿风情都没有,印度满大街走的水牛和在街边儿洗澡的黑孩子都让人怀念起来。司宝雷塔更让人失望,贴满马赛克的建筑简直就是在街道中的一个交通环岛,那个金光闪闪的尖塔倒是显得有几分多余,实在不搭调,门口的女工说我们随便捐点儿钱就可以进去,结果我们还是被管理员追着要门票,仿佛做了贼一样,不爽之下干脆调头走掉。路边的餐厅在放映那部红极一时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又让我们怀念了一回印度,想想看,缅币的汇率,看看乱七八糟的街道,我们的确算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了,不过在这样的地方,当地人恐怕连缅币的百万富翁也当不成的。

从司宝雷塔向东不远就是LP上介绍俯瞰仰光市容的最佳地点,樱花大厦,正好赶上肚子饿的时间,就去看了一下,餐厅在顶层,空调很凉快,里面宽敞得有点儿浪费。风景的确很美,司宝雷塔和仰光大金塔都能尽收眼底,菜单上的照片很吊人胃口,菜色的味道也很不赖,蔬菜鲜虾春卷5000缅币,蟹肉米粉卷4500缅币,可乐2500缅币。不过总觉得那是越南菜,不是正宗缅甸口味。尽管才是第二天,我们已经了解了缅甸中午烈日的威力,找到了缅甸生活的节奏,那就是:中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最好什么也别做,静下心来找个凉快的地方呆着。

我们在樱花大厦楼下的街道之中漫无目的地闲晃了个把小时之后觉得还是去大金塔再发呆一下比较合乎人道,否则铁定会被热个半死。所以抱着无所谓到哪儿的心态找了辆巴士钻了进去。于是花了50缅币到了大金塔。缅甸很多公共汽车站是没有站牌的,售票员也不会说英语,好在有一小群聚集等车的当地人可以当做参照,用英语报上大金塔的鼎鼎大名,售票员也听得懂。大金塔的车站在正门检票处旁边通往另外一座金塔的路口,我们索性拐到这条没有游客的路上去。

躺在阴凉下什么都不做,看着金光闪闪的不知名的金塔,视线之中除了薄薄的云层,什么也没有移动,渴望时间停止般的宁静么?这里有的是。

 

3月3日从仰光飞往茵莱湖附近的黑后(Heho)机场,机票每人83美元。飞的机型是多尼尔228,双发螺旋桨小飞机,噪音比较大,飞机也有些年头了,不过飞行的感觉很过瘾。因为是国内线,有些担心临时有什么状况,所以4点半就到了机场,不过机场要5点才开门,所以只好在门外等了半个小时。8点半到了黑后,和两个德国人一起打车进村,经过砍价每人4000缅币(合28块人民币左右),行车将近一个小时,买了瓶矿泉水,还要3000缅币,侃侃价买了7瓶,一共15000缅币。想来车费不能说贵。进入茵莱湖地区要缴纳每人3美元的门票,票面使用美元标价。住宿的酒店叫做View Point,就在游船码头旁边,二楼有个相当漂亮的大餐厅,装修得挺有味道,连后厨也很干净(偷偷跑进去看的,主要是看厨子是不是传说中的掸邦下蛊高手,就算他是,恐怕我也看不出来),餐桌椅子有几分意大利简约主义的风格,老板娘在装饰方面看来是颇下了一点功夫,整体风格看上去有点儿像巴厘岛的度假村。在这里吃了一顿午饭,炸虾、鱼球、蝴蝶豆咖喱和米饭,花掉5300缅币。味道很不赖,厨子摆盘的水平也一流,再次让人想起巴厘岛的度假村,就是菜量。很小不知道为什么从这天起,我们渐渐适应了一天两顿饭的生活节奏,主要还是因为缅甸菜不怎么吊人胃口吧,这种情形直到我们到达那帕里海滩才有所改变,因为那里的龙虾实在便宜,这是后话。酒店兑换美元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9000缅币。

我们选的酒店的房间是双人间,用竹子和木头搭成的“水上屋”(又想到巴厘岛了吧?),不过这个绝对是山寨版的,但是也算干净整齐,每天12美元。房间里有浴室,不过在缅甸,你应该明白24小时热水是不正常的,好在住在这里期间我们想洗澡的时候都有热水。晚餐找了个当地餐厅,两个人各吃了一份炒面,要了一瓶可乐,花掉2300缅币(人民币十几块钱)

然后去码头打听第二天的包船游览,碰上了可爱的Mr.酷,花90000缅币(630块人民币4个人)包了他的柴油引擎的长艇一天,

3月4日。这一天可以说是非常充实,节目是这样的:一早起来天刚亮就出发,先是到湖面上看茵莱湖著名的用一条腿划船的渔民收网捕鱼,然后是去水上市场看当地百姓的早市,接着是去织造村看当地的丝织品,可以看到比较少见的用莲花花茎中拉出的丝织布,也算是茵莱湖的一个特色。接着是打铁作坊,可以看到铁匠制作斧子锤子、水壶、机动船的螺旋桨,再接着是去渔民家里的浮村看当地人卷缅甸雪茄(气味实在不敢恭维),在浮村里花了1000缅币乘坐当地少女划着的小艇去看了浮村的小学、打渔用的藤筐(也算是茵莱湖的标志景观之一吧,一头小一头大,像个竹藤编成的大钟)这笔费用我们权当是支援贫困地区保留传统风貌了。接着去拜访造船厂,稍后是去参拜有名的藏有四块金石的寺庙(Inly Phaung Daw oo Pagoda),每年这里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把这几块金灿灿的宝贝放到船头雕塑城金凤凰模样的大船上沿湖巡游(拍照请捐献300缅币)。然后大家弃舟登岸,爬了一段不算陡峭的上路,去看门可罗雀的塔林寺(这名字是我起的,学名是Inly Shwe In Tain)残破的各种样貌的佛塔分布在长长的柱廊两边的山路上,在山丘制高点上,由围墙环绕的一群白色和金色佛塔比较可观,佛塔比较新,清风吹过,塔顶的风铃声阵阵传来,不疾不徐,让人顿觉耳边生风,清凉祥和。节目还没结束,接下来是带我们去看用浮箱种在水面上的土豆田(在茵莱湖,好像一切原本应该在土里的东西都可以浮在水上从寺庙、村落、学校到土豆田),然后是精彩亮点——跳猫寺。不是寺庙里有几个小猫的雕塑之类的,而真的是养了一群会跳过绳圈的家猫,每个小时会表演这种绝技给客人看,最好在下午4点前到达,游客少的时候,猫也懒得表演。然后,当然是看日落,茵莱湖最著名的明信片景点,就在湖中央,能不能拍到收网的独木舟,要看运气。

当天晚上我们在大鼓餐厅(Big Drum)吃了一顿真正的渔村晚餐,一条大鱼和掸邦花生饭(一种配有蔬菜、水产和咖喱汁的套餐,装在有很多个格子的漆器大盘里头,味道不错)总共花掉4500缅币,量大,非常满足。

3月5日,这是漫长而辛苦的一天,从清晨到黄昏一直在出租车上摇晃,现在已经记不得前一天的晚上为什么决定回租车,不过当真是和德国夫妻开了一个时间很长的讨论会,从价格到时间,从道路安全性到沿途景观的观赏价值,记得最后还是因为火车接转的时间不配合,如果第一段的火车晚点就会赶不上下一程,不得不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度过想必会很无聊的一夜,而火车晚点,在缅甸几乎是注定会发生的故事,所以,火车出局。飞机,恐怕是因为价格太高,加上我们又刚刚坐过一段飞机。而且我们两对夫妻都有点儿“负面体验情结”,不太愿意在缅甸这样的国家变成坐着飞机穿梭在各个城市的“飞行员”,而更愿意做脚踏实地的“旅行者”。所以,飞机出局。坐大巴,对于我们的时间和耐心来说,都不是一个合理的选项。剩下的,当然只有出租车。付完钱,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个“中庸旅行者”,并不是处处挑战自己体力极限的“驴友”,也不是每天都能过得起也过得惯大英帝国殖民总督生活的“装子”。我仍然是一个普通旅行者而已,我觉得这样满好,不太累也不太闲,仍然有时间有精力去感觉、去了解,也不用为花掉的钱依依不舍、念念不忘,轻轻松松没有负担的旅行,才是我想要的。精力上、精神上、经济上都没有,保留一颗依然能够敏锐、灵活的心和一双好奇的眼睛。

一早9点出发,11点25到达宾达雅石窟,门票3美元,每部相机收取300缅币的摄影费。洞窟外面拙劣的神话人物塑像和长长的台阶让人有点儿误入主题公园的心灰意冷,不过等你乘坐和佛教洞窟气氛很不搭调的电梯来到洞口的时候,就会觉得不虚此行。天然形成的洞窟里面有成千上万世界各地信徒捐赠的鎏金佛像,昏暗神秘的光线和宽大得有点儿不可思议的洞窟更凸显了石窟心灵避难所一般的静谧气氛,洞窟深处难得的清凉,和僧人们用来清修的闭关洞,更使得这里像缅甸炎炎夏日里的小天堂。

我们在洞里呆到12点40方才有些舍不得地离开,在路上随便找了家当地小店吃了点儿炒面当做午饭,花了3000缅币,看到餐厅的伙计直接拿起水管子往我们租的丰田车散热器里灌水,场面很激烈,心情很复杂,只好去看司机的表情,他正在吐沫乱溅地啃一整根甘蔗,当下放心起来。

当晚7点半,终于抵达曼德勒,整个人被路上扬起的滚滚红尘所覆盖(如假包换的“滚滚红尘”),成了真人版的“兵马俑”。德国夫妻挑中的LP上介绍的第一家经济酒店叫

AD-1(总让我联想起AK-47),价钱还不错,不过门口放着的发电机彻夜在窗跟下轰鸣,实在让人难以入睡,最后我们只好转移到了我们选的Royal Gusst House(双人间10美元一晚含早餐),我们虽然不是很满意闷热窄小的房间和高耸的楼梯,不过早餐还不赖,附近又有几家旅行社方便打听行程信息,索性住下了。正在前台和服务生兑换美元的菲利克斯看着我先他一步踏上GH吱呀作响的楼梯,忙不迭地冲着我的背影嚷嚷:“别把这里所有的热水用完喽,千万给我留点儿。”我冲他笑笑说:“祈祷吧。”

想必他果然是祈祷了,并且很灵验,当晚酒店水管流出来的,一直是凉水。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

[原创小说] 焰火·隐莲

八分之一秒缅甸童话

意大利系列,不只是旅行,还有时光的脚步

京都艺伎的私房歌

印度,我的八卦考古之旅

如此清新,斯里兰卡

北欧,冰火惊情400年

希腊爱琴海系列:拍摄全球最浪漫的地方

土耳其,大气层内的火星飞行

柬埔寨系列:雨林中的神性生活

埃及系列:谁谋杀了图坦卡蒙?

跟我一起体验全球顶级邮轮——玛丽女王2

一言难尽以色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