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透纳的风景和抗震的艺术
文、摄影郭子鹰
去看透纳的画展,因为管理员不让拍照,所以我拍出来的照片也是透纳的风格:明白无误的朦胧和身临其境的虚动。
透纳让我印象深刻有两个理由,第一,是他画作与旅行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画一直是我认为最有“旅行感”的影像。第二,是他早在印象派大行其道和摄影术发明之前,就开始顽固地灌输人们去欣赏虚动和模糊的美感。
这不是透纳,是泯然众人的梦露
这不是梦露,是我太太
同在美术馆展览的还有一个抗震设施的设计展,日本人设计的地震棚,活像缓缓蠕动的巨大尺蠖幼虫,中国人的设计,是和折扇一般无二的结构,连材质也是纸张,轻薄地如同随风游走的风滚草,秘鲁人用泥巴和树枝制作出如同河狸巢穴一般的土屋,始终搞不懂那么狭小的空间是用来做什么的,泥土和仿佛刚刚砍下的青嫩树枝恐怕不会是来自遥远地球另一端的秘鲁。最标准的作品是瑞士人设计的红色课桌。坚固的钢结构桌子下边准备了饮用水、急救包、工兵铲、扑克牌、雪花球、头盔、瑞士风景明信片、葡萄干、瑞士布谷鸟闹钟、毛毯、灭火器、甚至还有瑞士三角巧克力和瑞士奶酪。整个设计见楞见角、中规中矩,考虑得面面俱到,我唯一的疑惑是除了日本和加利福尼亚以外的地震多发国家,有几个居民能承受得起“瑞士设计”的伟岸成本?
美术馆的其他琐碎瞬间。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