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恰同学少年》剧本第一集(一)
(2008-11-10 11:29:14)
标签:
编剧业务文化 |
分类: 编剧业务交流与探讨 |
第一集
空镜 日外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
蓝天白云,晴空万里。
悠扬的钢琴声与男声合唱飘然响起,回荡于天地之间……
一师音乐教室 日内
一双白种人修长的手灵巧地滑过键盘,校歌音符如行云流水般从指端泻落。
数十名一身雪白校服的青年学子手捧歌谱,正随着钢琴的指引,进行校歌分句练习……
一师外景
“……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朗朗歌声中,苍劲凝重的“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校牌悬挂在大门一侧。
随着镜头拉起,一师那欧式风格为主、中西合璧的典雅建筑群沐浴在琴声、歌声与灿烂的朝阳下,仿佛孕育着无穷生机……(字幕:1913年
学生们齐声朗读英语的声音渐渐盖过了歌声与琴声……
一师教学楼
一双秀美的女孩的脚走在木板走廊上。
走廊两旁,一间间教室里,英语、国文、数学、美术……风格各异的先生,白衣胜雪的学子……朗朗书声此起彼伏,仿佛正吸引脚的主人窥探眼前这未知的青春世界……
动听的钢琴声将脚步吸引到了音乐教室虚掩的门外。
教室里,金发碧眼,却是长衫布鞋、一身中式打扮的费尔廉扭过头来:“下面,我们把这首校歌再连起来唱一遍。”
数十名学生捧起了《第一师范校歌》歌谱。
费尔廉弹出校歌过门:“预备――唱!”(字幕:第一师范德国籍音乐教师 费尔廉)
“衡山……”
一声脆生生忍俊不禁的笑声突然从门口传来,打断了学生们刚刚开始的合唱,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禁向门口望去――
一张清丽绝俗的脸正从虚掩的教室门外探出――一身淡雅学生裙的陶斯咏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情景,引来了众多男生的一阵燥动。
迎着男生们诧异的目光,斯咏的目光却充满了自然和大胆,全无半点羞涩――她索性把教室门推开了一些。(字幕:陶毅 字斯咏 时年17岁)
“斯咏!”
走廊一头的楼梯口,陶会长皱起了眉头,“像什么样子?还不过来?”
陶斯咏又看了两眼,这才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
教室里,费尔廉连敲了几个高音,男学生们这才收回追随斯咏的目光――琴声与歌声重新响起。
走廊一头,斯咏跑到了陶会长身边。
陶会长:“不带你来偏要来,来了就不老实!”
陶斯咏:“我看看怕什么?”
陶会长瞪女儿一眼:“这是男校!女孩家东跑西跑,成何体统?”
――转头向陪同他的方维夏:“小女失态,让方先生见笑了。”
方维夏:“哪里。陶翁代表商会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小姐参观一下有什么关系?倒是孔校长有事外出,未能亲迎陶翁,是敝校失礼了。”(字幕:第一师范学监主任 方维夏)
陶会长:“孔校长新履校长之职,必是有要务在身嘛。”
方维夏:“陶翁猜的不错,孔校长的确在办一件于敝校的未来至关重要的大事!”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一阵急促有力的军鼓声隐隐响起于画外……
都督府门前,日外
“咚……”急如雨点的鼓棰下,八面西洋军鼓整齐而急促。
军鼓声中,一排排锃亮的高统军靴迅速排列成行,雪亮的刺刀一行行闪亮在士兵的肩头……
街道
一乘长沙特有的“三人抬”小轿吱呀吱呀地晃悠着。
三名轿夫穿着草鞋的脚有节奏地走在青石街面上……
都督府门前
新式文官打扮的纪墨鸿骑上马,挥了挥手。
绶带肩章、一身法式戎装的侍卫长威风凛凛:“李氏芋园,板仓杨宅!”
军鼓的节奏中,几十双军靴齐步小跑在青石街面上,军人特有的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仿佛震得地面都在发颤……
街道 日外
小轿上的孔昭绶金丝眼镜、长衫马褂、圆口布鞋,一副标准的中式打扮,手里却拿着一份日文报纸,有滋有味地读着。
街道 日外
军鼓急催中,跑步前进的军靴踩着整齐的步伐。
一排排法式圆筒军帽上,雪白的羽毛映着数十口寒光闪闪的剌刀......
街道 日外
“三人抬“吱呀吱呀的起伏声中,孔昭绶胸前的怀表链子与报纸的一角一起晃悠着……
画外,隐隐的军鼓与脚步之声仿佛正与他争夺着时间……
杨宅门外 日外
“板仓杨”的门牌挂在杨宅门侧。
宁静的院内,正传来杨开慧稚嫩的背书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杨宅院内 日外
这是一座栽满了花草、雅趣盎然的小小院落,靠墙的花架子上养着十几盆兰花,一大一小两只一模一样的洒水壶摆在花架旁,一只戴着串佛珠的手正持着剪刀细心地修剪着兰花。
十一二岁的杨开慧一身士林蓝的女学生裙,怀里抱着一本《诗经》,正在背书:“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谓我何求……”
她挠着脑袋,显然记不起后面的句子了,求援的目光瞄向了花架这边。
戴着佛珠的手指了指天空。
杨开慧顺着手指的方向望望天空,想了起来:“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灿烂的阳光映照在她天真而童稚的小脸上,她稚嫩的声音是那样清脆悦耳,那样无忧无虑,犹如天籁般充满了这宁静雅致的小院……(字幕:杨开慧 时年12岁)
她背书的声音突然停了下来,正在修剪兰花的剪刀也停住了――院门外,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正由远而近……
杨家院门外 日外
“立――正!”
一声威严的军令骤然响起。
轰然一声,几十双锃亮的军靴踩得地上尘土飞扬--随着院门打开,出现在门前的正是方才那队法式盛装、绶带肩章、刺刀闪亮的仪仗兵,前面排列着八面军鼓和一行铜管军乐手。
打开大门的,是40岁上下、衬衣马甲、气质儒雅的杨昌济,手腕上戴着那串佛珠。(字幕:杨昌济 号板仓先生)
侍卫长:“敬礼--”
仪仗队同时枪下肩,向杨昌济敬礼,与此同时,八面军鼓同时敲响。
藏在父亲的身后,开慧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隆重。
鼓声中,纪墨鸿走上前来,手一抬。
军鼓戛然而止。
纪墨鸿中气十足:“卑职省教育司督学纪墨鸿,奉湖南都督谭延闿大帅令,特来拜访板仓先生。”向后一挥手,“呈上来――”
鼓声、军乐声骤然大作。
通往杨宅的巷子口 日外
“三人抬”小轿被仪仗队和看热闹的人群挡住了去路。
孔昭绶收起报纸,不解地打量着前面……
杨宅门前 日外
军乐声中,两名仪仗兵托着一只锦缎衬底的盘子正步上前,盘中是一封大红烫金、富丽堂皇、足有一尺见方的聘书。
纪墨鸿:“谭大帅素仰先生风格高古,学贯中西,今林泉隐逸,是为我湘省厥才之失。兹特命卑职率都督府仪仗队,礼聘先生俯就湖南省教育司司长。这是都督大人的亲笔聘书,伏请先生屈尊。”
他双手捧起聘书,呈到杨昌济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