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澄秋先生略传" />
詹澄秋藏琴颇丰,最多时达二十几床,其中最著名者为唐琴“太古遗音”,此琴为其门人高松如以五十大洋购得相赠,詹先生则同王心葵先生手斫蕉叶式“听松”回赠,亦琴坛一段佳话。此琴为晚唐的标准器,为少见的月琴式样,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要詹先生携此琴到日本授琴,先生断然拒绝,为躲避此事与其父詹梅屏一起住在其琴弟子高松如女史在济南南山庄园中一载才平安。(七十年代先生逝世后经成公亮介绍,其养子詹云青将八床琴出让于中央音乐学院,此其一也。)
南宋琴“鸣玉”仲尼式,音质古雅,苍老松透,有金石韵。琴长125.5CM,琴底颈部刻有“鸣泉”,龙池左边刻有铭文“音希太古其德独优藉以陶淑至人贻留
卧云子铭”经元人朱致远与明人张睿修多次修复,此琴1985年被其养子出让香港唐健垣君,后唐君转让于台湾琴家孙毓芹。孙先生逝世后,至今尚藏于“民族艺师孙毓芹先生古琴纪念室
”中,为重要资产器物,曾在2010年11月2日台湾中国音乐学系系展音乐会中呈现节目。
明琴则有:“宗缶”现藏中央音乐研究所;“灵风振声”为吴门张敬修制,“海月天风”等数床。
清琴则有:“雪夜钟声”等。
民国王心葵先生制“汉石”、“玲琅”无名琴等数床。
诸城琴派艺术风格特点:刚中带轫,密中见疏,实中有虚,一气流转,重而不滞,既以丽密深曲为特征,又具空灵回荡之美。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气卷风云,韵缀繁星。风格更倾向“高古淡泊,宏、雄、健、溜、奇、古、逸”的文人音乐特点。
詹澄秋不仅保留了诸城派最纯正的琴风,由于其深厚的国学修为,使得个性非常鲜明,其风格更坚实清和,中正宽厚、气象壮伟、指力饱满、顾盼自雄,高古苍劲、汪洋闳肆,有着典型的山东风格。这些风格是如何形成的,让我们来读一段回忆文字:
“1957年拜谒詹师,师示以心葵先生手绘旋宫图等,茅塞顿开,此即后来所谓《旋宫转调
八字口诀》之由来也。
1963年,与詹师在上海欢晤,不幸竟成永诀。
如问,汝识詹师否?曷敢言识,只识五里云雾,犹未识庐山真面也。
詹师笃信真言秘宗,顶礼受戒,素食,不杀生。家居简陋,尝见一衲不易,器用唯一,而供金衣佛像数尊,盖倾家所有尽付佛衣矣。师母伴师修佛,一如佛典所载无姻夫妻,双双童身,终老无后嗣焉。常人不可解也。
某日,一男孩,突来师家,拜请学琴。师收养之,授以琴艺,直至詹师仙逝。人异之曰,自养且不足,以何养人?(此处收留者为朱子易)
最不可思议者,搜遍记忆,只见詹师慈容,从无怒颜。身在浊世,辛苦劳累,不如意事,实常八九。是何魂魄,如是纯真?……我辈俗家尝固执于彼我、得失、 善恶分别。分别错乎?未知何错也。或曰,错在固执,而不在分别。设佛理只说 无别,何以佛说真妄、佛魔、迷悟、染净诸分别?盖别与无别,各有所司也。当别者自应分别,不当别者自不当别。逮《千手观音》舞蹈面世,众咸称赞美仑美奂。其义云何?千眼者,无数眼之象徵,所以能关切众生也。千手,无量手之象徵,所以能广佈温暖,援手众生也。“有彼有我,无彼无我”,此二而不二之理,已经历史屡证不爽。文化以扬弃方式发展之,扬弃者,“是否定,同时又是保存”也。无古人则无王师,无王师则无詹师及其后学。个人成就之生命均汇入人类文化长河,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前火非后火,前火亦后火也。前后相互渗透者也。柴有所灭,薪火长存。波有所涸,又何碍於不尽江河万古流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岂虚言哉。
是以心灯夜炳,永铭师德也”( 《落叶集》茅原音乐文集之三《忆詹师》)
澂即澄之异体字。《今虞琴刊》《古琴曲集》作“詹澄秋”则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王露”条目中作“詹征秋”则误刊矣。
《四库全书》子部,释家类,《五灯会元》卷一第14页。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册,第88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贺麟、王玖兴译。
《落叶集》茅原音乐文集之三
《今虞琴刊》1937年
《触摸琴史》近现代琴史叙事
《2010年中国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琅琊琴家王心葵先生德音琴社十二弟子简历》(手稿)
二零一四年五月一日再传弟子可庐山人拜书于岁寒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