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代漆器

(2010-06-01 19:24:45)
标签:

漆器

漆盘

汉墓

器皿

铭文

马王堆

杂谈

分类: 文玩
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 壶、钫、樽、盂、 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各地汉墓中多有出土,一般已腐朽,也有保存较好的。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凤凰山和云梦大坟头等地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大,种类多,保存极好,完美如新,是研究汉代漆器的重要资料(见马王堆汉墓江陵秦汉墓)。贵州省的清镇、甘肃省的武威及朝鲜的平壤、蒙古的诺彦乌拉等地墓中出土的汉代漆器,有详细的铭文,可据以研究当时的工官制度。汉代漆器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是珍贵的器物。所以,《盐铁论·散不足》说“一杯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5/200753111952593.jpg" class=image>、[漆盘]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5/200753111954794.jpg
           [漆奁  马王堆汉墓出土]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5/200753111956573.jpg
           [漆鼎  马王堆汉墓出土]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5/200753111956172.jpg
 胎质及制法  主要有木胎和夹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5/200753111957220.jpg胎,这便是所谓“脱胎法”。
 花纹和装饰  漆器上施花纹,有下列几种方法:①漆绘。用生漆制成半透明的漆液,加上各种颜料,描绘于已经涂漆的器物上,色泽光亮,不易脱落,大多数漆器的花纹都用此法绘描。②油彩。用油汁(可能是桐油)调颜料,绘描于已涂漆的器物上,所绘花纹因油脂年久老化,易于脱落。③针刻。用针尖在已经涂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纹,称为“锥画”;有的器物在刺刻出来的线缝内填入金彩,产生了类似铜器上金银错的花纹效果。④金银箔贴。用金箔或银箔制成各种图纹,贴在器物的漆面上,呈现了类似“金银平脱”的效果。纹样的特点是细致而流利,最常见的有图案化的龙凤纹、云气纹、花草纹和各种几何形纹,也有近于写实的兽形、鸟形和鱼形等图纹。西汉前期的漆器,花纹富丽而繁复;东汉的漆器,花纹比较简素。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少数漆器的花纹是神仙、孝子及其他以人物为主的故事画。金银箔贴的花纹则有飞禽、走兽、车马、人物及各种几何图案,等等。
       [三鱼漆耳杯  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5/200753111957364.jpg
 西汉中期以后,流行在盘、樽、盒、奁等器物的口沿上镶镀金或镀银的铜箍,在杯的双耳上镶镀金的铜壳,这便是所谓“银口黄耳”或“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5/200753111957160.jpg器”。有些漆器如樽、奁和盒的盖上常附有镀金的铜饰,有时还镶嵌水晶或玻璃珠。
 作坊和工官  汉代许多地方都出产漆器。西汉前期,制造漆器的手工业作坊,多为地方官营,设在郡国的治所。广东省广州西村、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罗泊湾、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湖南省长沙马王堆和湖北省江陵凤凰山等地西汉前期墓中出土的漆器,分别有“蕃禺”、“布山”、“莒市”、“成市”的烙印,同时又多有“市府”的烙印,说明它们分别是在南海郡的蕃禺(今广东省广州)、郁林郡的布山(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城阳国的莒县(今山东省莒县)和蜀郡的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制造的,而主管部门则为各该城市中管理工商业的官署──“市府”。四川的漆器制造业最盛,成都的产品大量运销到长沙和江陵等地。安徽省阜阳双古堆汝阴侯墓中出土的漆器,有“女阴”烙印,并在铭文中记明负责制造的官吏和工匠的名字,说明诸侯王和列侯也自设手工业作坊,制造各种器物,其中包括漆器。
 大约在景帝至武帝的前期,汉朝中央政府在各地设工官,其中蜀郡(治所在成都)和广汉郡(治所在梓潼)的工官大量制造漆器。主要供宫廷使用,所以器物铭文中多有“乘舆”字样。当时朝廷也用以赏赐边郡的官吏和少数民族的首领,所以蜀郡和广汉郡工官所制漆器,也多量地在贵州省的清镇、蒙古的诺彦乌拉等地被发现。这些漆器的年代最早为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最晚为东汉和帝永元十四年(102)。
 工匠和工官的组织体制  据铭文,蜀郡和广汉郡工官中制造漆器的工匠,按工种不同,分为“素工”、“髹工”、“上工”、“铜耳黄涂工”或“铜扣黄涂工”、“画工”、“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5/200753111958961.jpg工,只是在成帝以后的漆器铭文中才增加了上工、黄涂工与清工。这说明到后来分工越来越细。同一个工匠,有时兼任两种以上的不同任务。
 工官中的官吏,有护工卒史、长、丞、掾、令史。长主要是行政负责官员,丞是他的副职,他们的地位和待遇相当于县长和县丞。掾是长、丞之下的办事官吏。令史是掌管文书的官吏。护工卒史为中央政府的少府所特派,在工官中居监视、督察的职位,秩位不高,但权力很大。在昭帝始元二年的漆器铭文中,护工卒史之名在长、丞之后,在成帝阳朔二年(前23)的漆器铭文中,才开始将护工卒史的名字列于首位,以后遂成定制。这说明,从成帝以后,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蜀郡和广汉郡工官的控制权。设在首都长安的工官,亦有制造漆器的,其产品在甘肃省的武威和朝鲜的平壤被发现,工官的名称为“考工”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UploadPic/2007-5/200753111958961.jpg工”“涂工”等的分工。官员有“令”、“右丞”、“掾”、“令史”、“啬夫”等。“令”是首官,“左丞”和“右丞”都是其副职,后者主管漆器的制造。从考古发现的情形看来,长安工官的产品在数量上可能不如蜀郡和广汉郡工官的产品多。
 参考书目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
梅原末治《支那汉代纪年铭漆器图说》,桑名文星堂,京都,1943。
                 王仲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