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云者”5千米高空人工增雨 干旱地区普降甘霖

(2011-03-16 10:06:16)
标签:

干旱

机组

增雨

作业

降雨

军事

分类: 精彩文稿

凝重的夜色中,5000米高空之上,一架军用运输机正在穿越危险的云层,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机身已经结冰的情况下,他们既不能飞离高湿低温的云层,又要确保飞行安全,勇敢的飞行机组将如何完成特殊任务?央视7套《军事纪实》3月16日晚20:03分播出《“雨神”行动》,敬请关注。

 

降水云系形成  人工增雨作业在即

2011年2月25日,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处显得格外忙碌,频繁的电话铃声让工作人员应接不暇,卫星云图的一点点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紧张的神经,就在几分钟前,从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传来消息,在河南境内一股降水云系正在形成,并可能逐渐发展,如果通过人工干预,势必扩大降水效果,有望缓解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省的旱情。

接到上级备航命令,济南军区空军某航运团的机组人员即着手进行准备,一旦上级下达起飞命令,他们就会立即升空执行人工增雨任务。

然而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此时,多次执行过人工增雨任务的航运团团长李尔军,看上去比机组的其他人员更沉得住气。

飞行机组一边盼望着起飞命令,一边抓紧时间做起飞前的准备。和日常的飞行任务不同,人工增雨作业需要在飞机上安装特殊的增雨装置,而机组人员和气象专家对此早已驾轻就熟。

这些加装在飞机底部的圆柱形装置,就是即将由飞机带往空中进行发射的人工增雨系统,学名叫做“子焰弹”。“子焰弹”由气象专家控制,在适合的云层进行发射,增加云层中水滴的凝结速度,扩大降水比例。

备航时,机组人员除了做好技术准备,更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单纯机组有5人即可,而执行这次任务,从机长到领航员、副驾驶、通讯、机务都配备了两名人员,团长李尔军和副团长刘云涛一起担任机长,这种安排足以表明这次任务所面临的艰难和风险。要降(增)雨必须要有云,才能飞过去,没有云的降雨是没有效果的,哪块云多云量大,也就是增雨效果最好,这则就是所谓“追云飞”

 

众所周知,正常空中飞行,机组都会尽量避开云层飞行,因为云层中不仅有变化无常的气流,甚至还隐藏着雷电冰雹,而执行人工增雨任务,飞行机组却要专门找云多云厚的地方飞行,因此在飞行前的准备时间里,团长李尔军和副团长刘云涛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有一点时间,他们就会聚在一起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冲进无尽的黑暗和未知的风险

从上午备航一直到下午五点钟,飞行计划一直没有制定下来,而从安全角度来说,如果推迟到夜间飞行,飞行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几乎一整天的漫长等待,让机组人员的心情很难平静,而直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们仍然没等到起飞命令,在河南境内形成的一股降水云系是不是消散了呢?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就在飞行机组焦急等待起飞命令的同时,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处把降水云系的情况已经摸得一清二楚,降水云系继续发展,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逐步成熟,但此时飞行机组还要耐心等待最佳的时机。

2月25日当天晚上,气象处最终确定降雨云系已经在河南境内形成,并正向山东旱区移动。19点48分,飞行机组紧急登机,随行的还有两名气象专家,他们将在夜间绕行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执行人工增雨飞行任务。

虽然此时的机场灯火通明,但是用不了几分钟,飞行组就将冲向夜空,那里有无尽的黑暗和未知的风险。

操纵飞机的副团长刘云涛,是一位有30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特级飞行员,这一晚的飞行正如他的名字“云涛”一样,必将迎来和云层搏击和黑暗抗争的时刻。

20分钟后,飞行机组渐渐靠近将要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空域,原来平静的机舱忽然变得忙碌起来。

短短2分钟后,飞行状态的变化更加明显,通过舷窗望去,飞机外面一片漆黑,但是剧烈的颠簸让飞机上所有的人都清楚飞机已经进入了云层。

在机组人员格外小心操纵飞机的同时,两名气象专家也开始进行准备工作。他们负责云层观测和增雨装置“子焰弹”的发射。

这是飞行机组飞临的第一个预定空域,河南开封。河南开封位于山东济南的西南方向,这里降水云系正在北上,即将闯入山东境内,根据气象专家的云层观测,他们很快就要发射增雨的“子焰弹”,扩大降水效果。

驾驶舱隆隆的噪音,伴随着无线电通讯声,大家知道发射任务即将开始。气象专家张佃国最后调试设备,准备开始发射“子焰弹”。

在气象专家最后调试设备后,“子焰弹”顺利发射,“子焰弹”的发射装置安装在飞机底部,共有两个,根据预先设定,“子焰弹”每隔25秒发射一枚,随着飞机按既定航向飞行,将依次降落于云层。每次飞行,飞机携带的”子焰弹”有200枚,全部发射出去至少需要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这样的时间里,要想确保每一枚“子焰弹”都能发射成功,产生效能,飞机的飞行姿态必须尽可能保持平稳。然而在气流浓厚的云层中做到这一点,却有着相当的难度。

此时飞机的高度是5000米,几乎是擦着云顶飞行。飞机上方的气温很低,而机身下面云层的湿度又很大,既有湿度又有寒冷条件,致使飞机的结冰现象很容易产生。如果机身结冰,势必影响飞行安全,在发射“子焰弹”的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密切关注结冰情况,随时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

果然,在紧挨着云顶飞行了10分钟后,飞行仪表上的报警灯忽然闪烁起来,机身结冰迹象已经出现。整个看,结冰从发动机、机翼,机身结冰来说同时结的,结冰说来很快,瞬间全会结冰。云里更容易结冰,现在结冰正好是5千米高度,零度左右,处于结冰层里面。云的湿度达到70%,水汽已经比较浓了,非常具备结冰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飞机穿过云层出现结冰,仍然属于安全飞行的范围之内,而如果任由结冰发展,不仅会降低飞机的性能,甚至直接威胁飞行安全。

如果现在能够迅速脱离结冰层,完全可以保证飞行安全,但是飞行机组正在执行的是人工增雨飞行任务,飞行时如果脱离云层,将会影响“子焰弹”的增雨效果,既不能飞离云层,又要确保飞行安全,机组人员该怎么办呢?

一会功夫,飞机的颠簸感觉平缓了一些,原来这是机组人员利用飞机上的电加热设备对相关部位进行了加热,机身上的结冰区域已经一点点融化脱落。

一阵紧绷神经的时间过后,操纵飞机的副团长刘云涛,依靠副驾驶的操作,可以稍微松弛一下,借这个机会,我们向他询问了一个一直让人费解的问题,在完全黑暗的夜空中,机组人员是怎么观察到云层的?

此时机舱外虽然还是一片漆黑,但眼前的这个气象雷达显示,绿色的区域较多,说明周围云层的厚度较薄,对安全飞行构不成威胁。

整整两个小时,200枚“子焰弹”终于全部发射到云层里,比原来计划多了整整半个小时。原来,为了避开局部厚云,当飞机上升高度时,为保证增雨的“子焰弹”发挥出最大效能,气象专家调整了25秒发射一枚的速度,延长了作业时间,同时机组人员在躲过厚云之后,总会把飞行高度重新调整到5000米高度,紧挨云顶飞行,这也让飞行机组经历了更多的艰难挑战。

22点30分,飞行机组安全返回机场,3个小时的夜航任务圆满完成,而人工增雨的效果还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消息。运输机舱里的噪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机组人员轻松的笑声,但此时团长李尔军却又坐到了驾驶员的位置,他仔细检查着眼前的仪表设备,他的心里清楚,第二天很可能还会有多架次的人工增雨作业飞行。

一个半小时后,25日当晚,山东菏泽、单县等地天空中开始下起了雨雪,这天晚上的人工增雨作业奏效了。

 

200枚子焰弹发射 追云者完成使命

第二天,2月26日早晨8点,空中零星地飘着雪花,团长李尔军和副团长刘云涛并肩来到机场。再次执行人工增雨任务的起飞时间定在了半小时之后。

由于降水云系逐渐向北,济南上空的云层也比头一天加厚了很多,因此上级决定这一天由两架运输机同时升空作业,团长李尔军亲自驾驶飞机执行任务。

在回答塔台的命令时,团长李尔军居然带出了一个极为轻松的语调,而从他的这种放松状态看,似乎白天的飞行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那么这次飞行真会是这么轻松吗?

半个多小时,飞行机组驾机顺利飞抵预定空域,负责观测发射“子焰弹”的气象专家也早已完成了准备工作。

白天具备良好的观察视线,在云层中飞行的机身果然出现了结冰现象,为了防止更严重的结冰,团长李尔军马上打开除冰加热系统,肉眼观察,机舱外的云层很厚,气象专家测试的湿度也已经达到标准,按说此处已经达到了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增雨的“子焰弹”刚刚发射十几枚,地面传来了最新的云系动态,图像指示另一区域云层将更适合增雨作业,为了让增雨效果更明显,结合飞机上气象专家观察到的情况,机组人员必须研究出新的飞行航线,一场追云的行动迅速展开。

按照重新制定的飞行航线,团长李尔军驾驶飞机平稳飞行,而气象专家的发射作业也进行得有条不紊,一个半小时的时间,200枚”子焰弹”马上就要发射完了。

飞机伴随着云系飞行,追逐着最有效的作业空域,在两个小时的飞行中,从舷窗观察,机身上不时出现结冰,但飞行机组始终勇敢地完成着“追云者”的使命职责。

2月26日上午10时40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团长李尔军驾驶飞机安全着陆,他和机组人员一样,把内心的喜悦都写在了脸上。

很快另一架执行人工增雨任务的运输机也返回了几场,从起飞到着陆,这两架飞机前后相差只有2分钟的时间。

作为航运团的团长,李尔军在完成任务后感到非常兴奋的同时,没有忘记下午还有飞行任务,刚下飞机他就嘱咐大家赶紧做好准备工作。

两个半小时后,26日下午1点30分,航运团还要飞行两个架次,其中人工增雨作业的区域包括山东省潍坊市,那里正是李尔军的家乡。在空中,飞行机组是“追云者”,而在地面,他们也在追着时间跑。

2月26日23点,航运团共完成了这一天5个架次的飞行任务,刚刚回到驻地,李尔军就给住在潍坊的父母打通了电话,询问那里的降水情况,而此时驻地的夜空,已经被大面积的雨雪覆盖了。

这是2月27日的济南市,它已经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雪中城市,2011年初春,旱情终于得到缓解。

连续几天的灰色阴沉中,机场上空根本看不到阳光,飞行机组登机前总会说上这么一句话“这是一个飞行的好天气”,而这正是空军机组执行人工增雨任务中最为贴切的一句话,尽管飞行可能面临风险,但如果能够让地面的旱情缓解,他们认为这才是更有意义的飞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