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2011-02-24 10:30:43)
标签:

烈士

邰忠利

感人

救人

军人

誓言

军事

分类: 精彩文稿

 

黑龙江畔,为救落水群众,解放军战士邰忠利跃入水中,而就在他把落水群众推到安全地带时,却不幸失踪。一场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如何展开?邰忠利的英雄壮举又是怎样的撼人心弦? 央视7套《军事纪实》2月24日晚20:03分播出《黑龙江畔的怀念》,敬请关注。

 

勇救落水群众不幸遇难

2009年8月,连续几天,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的官兵都沉浸在极度的悲伤之中,为营救落水群众,三连班长邰忠利在宽阔深远的黑龙江失踪。

这段录像是邰忠利失踪前3个月拍摄的,正在做战术动作示范的就是邰忠利。邰忠利23岁,2005年入伍,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人,他是三连最优秀的班长并且担任着代理排长的职务。

身高1米78的邰忠利做出的示范动作格外刚劲有力,眉宇间透露出的冷峻表情也显得特别刚毅,但就是这样一位生龙活虎的好战士却在一瞬间就离开了战友。

2009年8月9日下午4点多,位于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呼玛县,村民张文礼夫妇来到黑龙江畔钓鱼,当张文礼全神贯注钓鱼时,鱼竿却突然脱手掉入了江中。

很快,鱼竿就飘出两三米远,张文礼竟然忘记了危险,不顾一切地下到江里去捞鱼竿。

猛然间,张文礼从江边滑到了江中,不习水性的他顿时慌了手脚,暗流涌动的黑龙江随时都会把他彻底淹没。意外的情况让张文礼的妻子惊呆了,她没有任何办法救出自己的丈夫,只能拼命地呼喊救命。

凄厉的呼救声打破了江畔的宁静,可张文礼夫妇钓鱼的地点却极为偏僻,此时谁能在最快时间赶到这里呢?远处一艘游艇上的两名船员偶然看到了发生在这分秒之间的意外场景。

张文礼落水处的七八十米外,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三连的几名官兵正从这里经过,他们刚刚完成执勤任务,正在返回连队的途中。

这时,邰忠利最先听到了张文礼妻子的呼救声,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赶快救人。邰忠利忽然回头冲战友喊了一句:排长前面有人喊救命,我去看看。

邰忠利飞速朝江边跑去。随后,在他身后50米左右的两名战士也马上跟了过去。看到在江中拼命挣扎的张文礼,急速奔跑了将近100米的邰忠利没有停顿片刻,甚至顾不上调整一下气息就跳了下去。

不习水性的张文礼已经在水中挣扎了将近两分钟,如果他的头再没入水中一次就可能再也浮不起来了。危急时刻,奋力游向张文礼的邰忠利,在距离岸边三四米远的地方一把抓住张文礼,拼命地向岸边拖拽。

可怕的漩涡和急速流动的江水让早已耗费了大量体力的邰忠利陷入了极度危险之中,但他抓着张文礼的手却始终没有放松,直到把张文礼推到了距离岸边只有两米的地方。这时,邰忠利后面的两名战士也已经跟了上来。

张文礼得救了,然而两名战士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们回身去拉邰忠利时,却看不到邰忠利的任何踪影。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wbr> <wbr>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wbr> <wbr>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wbr> <wbr>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wbr> <wbr>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打捞三天终无消息

紧跟着,其他几名战友也赶到了现场,但无论战友们怎样拼命呼唤,江面上却一片沉寂,瞬间的变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30分钟后,在这段江面的上下游区域,边防团几个连队的官兵已经全部出动沿着江边搜寻邰忠利,所有的巡逻艇也开到江面上搜寻。

黑龙江的这一段,江面的中心线也是中国和俄罗斯的边境线,在江中失踪的邰忠利很可能会漂到俄方境内,因此边防团在第一时间就和俄方取得了联系。

这个下午,战士邰忠利的失踪牵动着千百人的心,当地渔民纷纷开出自家渔船,在最短时间自发组织了搜救船队。

然而,尽管采取了大规模的搜救行动,直到天黑战友和乡亲们也没能搜寻到邰忠利的一丝踪影。

又是一夜焦虑的期盼和煎熬,但奇迹却并没有出现。第二天天亮,一夜未眠的官兵和渔民们已经在沿江一线搜寻了100多公里。江面对岸俄方哨塔也加强了观察,俄方两艘巡逻艇不断在江面上巡逻,但依然不见邰忠利的影子。

在边境线上,班长邰忠利的失踪让所有人感到焦急、为之心痛。

那么,邰忠利是一位怎样的边防军人,他报国从军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黑龙江畔是邰忠利入伍服役四年的部队驻地,也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这四年时间里,邰忠利定期执行防止船只越界的任务,在执行任务期间,邰忠利每天都要巡逻到很晚,直到附近所有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晚上邰忠利就住在渔民的家里,第二天一早再赶回连队进行正常的训练。每天邰忠利都要行走50公里的山路。

 

热心伸援手 心系四方群众

在长时间的交往中,邰忠利的勤劳、热情给当地渔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与这里的渔民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说起对邰忠利的印象,渔民们不无感慨。

执勤期间,邰忠利没有在渔民家里吃过一顿饭,不仅如此,邰忠利还经常帮助渔民干一些像劈柴火这样的家务事。有个老渔民回忆说:“最常就是抢着干,你别干了,我劈吧,他抢着我让我劈,大爷你进屋坐那喝酒去,我给你劈棒子。剁柴火,他一看我干他就抢着干,他看我房子漏了,他就扔草,你看看顶上都是他给我扔上去的,他说大爷你别摔了我上去,他就搬小凳子上去,都是他上去给我码的。”

和驻地群众的关系如同一家,对朝夕相处的战友邰忠利更是细心体贴,在连队里,邰忠利也总是抢着为大家做事。也许是从小在内蒙古草原上长大的缘故,邰忠利有着蒙古族与生俱来的热情和豪爽,他总是像老大哥一样照顾着每一位战友。

邰忠利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他无时不刻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着当代军人的价值与追求。

所有人都难以相信,曾经像一团火一样给大家带来关心帮助的邰忠利突然间消失了,甚至没有来得及说一句告别的话语。

战友们怎么都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依然在苦苦等待着搜寻到邰忠利的消息。

三天过去了,联合搜救依然没有什么进展。

在战友们确认邰忠利牺牲的这一天,从遥远的内蒙古草原赶来的邰忠利的母亲来到了儿子牺牲的地方,她不断呼喊着邰忠利的名字,希望挚爱的儿子能够听见妈妈的呼唤。

母亲伤心欲绝地呼喊着,官兵们知道,失去儿子的妈妈将要承受多么大的痛苦。

母亲的悲伤,深深地刺痛着战友们的心,官兵们发誓就算找遍黑龙江也要把亲爱的战友邰忠利找到。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wbr> <wbr>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wbr> <wbr>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wbr> <wbr>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wbr> <wbr>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wbr> <wbr>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黑龙江畔送别英雄 <wbr> <wbr>烈士壮举践行军人誓言

失踪第六天 遗体被俄方部队发现

8月15日,邰忠利失踪的第六天,边防团电台接到俄方部队的通告,他们在离事发地点121公里外的俄方境内发现了一名中国战士的遗体,边防团立即派人前去确认。

邰忠利静静地躺在岸边,像是沉沉地睡着了,他穿着的迷彩裤没有被江水冲走,而这条迷彩裤无疑是那个英雄壮举最有力的见证物。

亲爱的战友邰忠利啊,在那一刻,你这个在黑龙江边执勤近四年的老兵怎会不知江水湍急冰冷,怎能不知江下暗流涌动,怎么不知穿着衣服救人的危险呢!

可你为了救回群众的生命,你没有多耽搁哪怕1秒钟,没有顾上脱下迷彩裤,就毅然决然地跃入了江中,亲爱的战友邰忠利啊,为了救助人民群众的生命,你忘记了养育自己父母的似海深情,忘记了两位老人还等着你去孝顺他们,等着你去为他们养老送终,因为你知道,你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你会不顾一切地献出一切。

带着亲人和战友的期盼,邰忠利回来了,尽管这样的结果早已经在意料之中,但当载着邰忠利遗体的渔船刚刚靠岸却仍然让所有人感到深深的震撼。

邰忠利找到了,肝肠寸断的母亲甚至没有力气再大声的哭泣了。

在母亲眼里,邰忠利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到黑龙江当兵四年邰忠利只探亲回过两次家,就在他救落水村民张文礼的前三天,邰忠利才刚刚从母亲身边离开,这是他的第二次探亲。归队的前一天,邰忠利还陪在母亲身边,兴奋地向母亲说着自己归队后入党的心愿。

此时母亲仍然清晰地记得将邰忠利送上火车时的情景,那是漫长的四年中第二次送儿子,也是她最后一次送儿子。她回忆道:“去火车站的时候,我从家打车把他送到火车站,上车的时候,我把他的东西送到卧铺,/当他回头瞅我那一幕的时候,我现在记忆犹新,总是他在瞅我似的,那种眼神那种什么,当妈能意识到这一点,他就回头瞅瞅我,他就走进车厢了。”

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哪个母亲会舍得孩子的离别,但坚强的母亲却并没有流泪。

可母亲怎么也不会想到,邰忠利的这一走竟成了永别,从此他们母子天地相隔。

战友们舍不得亲如兄弟的邰忠利,母亲舍不得自己至亲至爱的骨肉,然而邰忠利还是默默地离开了大家,离开了他热爱的军营生活,他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思念和感伤。

 

百名群众自发前来送行

8月17日上午,邰忠利勇救落水群众英勇牺牲的第八天,烈士的追悼会在边防团举行。遵照邰忠利父母的意愿,追悼会仪式一切从简。然而,仍然有数百名群众得知消息后前来悼念。

一面鲜红的党旗覆盖在邰忠利一身戎装的身上,他的入党心愿终于实现了。

当天晚上,邰忠利生前所在连队为邰忠利举行了最后的送别仪式。

一声汽笛,响彻夜空,为了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又一名战士舍生忘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和所有的牺牲一样,邰忠利这个“80后”军人同样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人民军队爱人民的铮铮誓言。

当地群众也自发赶来送烈士最后一程,几位渔民用特殊的方式送别他们心中的好孩子。

江灯渐渐远行,邰忠利的音容笑貌依然在人们眼前浮现,人们似乎看到了邰忠利那灿烂的微笑,看到他那挺拔的身姿,看到他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父母身边,回到了美丽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