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士义举感动边城小镇 众乡亲挥泪送别烈士邰忠利
(2011-02-23 10:18:55)
标签:
烈士邰忠利好战士救人怀念追思军事 |
分类: 精彩文稿 |
这一天,黑龙江省呼玛县城笼罩在哀伤之中,人们匆匆赶来,冒雨前来送一位他们心中的英雄。邰忠利此刻已长眠在了东北边陲,永远地守护在祖国的漫漫边防线上。23岁正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但邰忠利却永远离开了这个绚烂的世界,永远地离开了他最挚爱的军营。央视7套《军事纪实》2月23日晚20:03分播出《纵身一跃写忠诚》下集,敬请关注。
2009年8月9日下午4点40分,邰忠利为救落水群众纵身跃入江水湍急的黑龙江而英勇牺牲,邰忠利是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三连一期士官、代理排长。这个蒙古族小伙子从小就对军营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1998年,堂哥邰忠义考上军校,邰忠利心里羡慕极了。受堂哥的影响,2004年,年仅17岁还不够服役年龄的邰忠利就偷偷拿着户口本报名参军。虽然当年没走成,但是第二年,邰忠利再次报名参军,政治思想良好、体格健壮的他实现了梦想,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成绩全优 百名新兵中脱颖而出
在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的新兵集训期间,邰忠利从几百名新兵中脱颖而出,创造了13个课目综合考核全优的成绩。当时他的训练热情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3月,入伍一年零三个月的邰忠利被团里抽调参加“爱尔纳突击”特战比武集训,从边防连来到这个高手云集的集训队,邰忠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很多课目都是第一次接触,一开始他的训练成绩远远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但邰忠利却没有丝毫的退缩,而是自觉增加训练量,付出了比其他战友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高强度的训练让邰忠利的训练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在一次攀登训练中,邰忠利不慎将踝关节严重扭伤,他连跑步都很难坚持下来,但本应退出训练的他却并没有停止过一天的训练。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三个多月后,邰忠利6公里负重奔袭的成绩一下子提高了几分钟,徒手攀登的成绩也排在了集训队的前列,总评成绩更是进入集训队前三名。
由于邰忠利的军事素质特别过硬,他多次被上级安排到重要岗位挑大梁。在邰忠利三年零八个月的军旅生活中,他先后在三个连队担任班长骨干,在十二个边防执勤点负责工作。
这是邰忠利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段影像,已经是代理排长的他正在为战友们示范捕俘拳的训练方法。可从这个画面中,我们却看到邰忠利的动作似乎不那么规范,并且也显得不那么严肃,难道拍这段录像时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吗?
是邰忠利故意用轻松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训练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三连班长尹新泰回忆说:“其实我俩第一遍就是为了逗官兵笑,就没做好,故意没做好。他笑了,大家都笑了。”但是到第二次做动作的时候,他做的非常漂亮。
邰忠利对自己的要求十分苛刻,他的军事素质过硬,但他从不以强势的态度带兵,而总是想尽办法给战友们的训练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
虽然戍守边塞的生活不乏艰苦,但热爱军营生活的邰忠利却总是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邰忠利站岗执勤的150多公里边防线,无霜期只有100多天,一年中有半年冰雪封江,当内地进入已是枝繁叶茂的四月,这里仍然会大雪飘飞。
战友追思
这张照片是2008年拍摄的,照片中邰忠利的身后背景是用冰砌成的长城。那年冬天,三连开始在界江上设置执勤板房,为了装饰一下这里的环境,邰忠利想到要在板房前砌起一座冰长城,这样既能有守卫边防的神圣感又能给枯燥的执勤带来一些乐趣。
在邰忠利的带领下,战友们把从江面上取出的一块块冰砌成了冰墙,最终拼成了“冰长城”的图案。但就在这张照片的背后,还有一件让战友记得特别清楚的事儿。当时邰忠利搬冰块时,他的右手食指不小心被突然滑动的冰块砸伤,鲜血直流。
那一刻,我们不知道邰忠利在想什么,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边防战士邵忠利的鲜血已经默默融入到了他用心堆砌的长城之中,这里面,倾注着一位普通的边防战士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忠诚和爱。
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感,邵忠利忠实履行着一位边防战士的职责。在执勤巡逻中,他曾带队在冰封雪锁的界江上潜伏30余次,阻止了40多起非法捕鱼作业行为,抓获非法作业人员12名,他被边防团评为“古驿精兵”,被黑龙江省军区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士官标兵”,荣立三等功一次。而在众多的荣誉背后,是邰忠利对军人荣誉的崇尚和珍爱。
在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四连,至今还留存着邰忠利为连队官兵制作的晾菜架和洗澡用的浴棚。因为连队战士每年夏天洗澡,每年运动回来之后全身是汗,所以他就主动跟连队干部提出,能否为大家搭建一个简易浴棚,买几个太阳能的热水袋,每天也能冲冲凉。当时在构建这个简易浴棚的时候,想了很多办法,也出了不少招。四连全体官兵一看到这个棚子就能触景生情,想到他。
这个简易的浴棚是邰忠利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搭建的,可以想像在那个炎热夏季,一脸兴奋的邰忠利是怎样的挥汗如雨。而现在,邰忠利走了,留下的只有回忆和怀念,战友们至今都难以相信,曾经像一团火一样给大家带来关心帮助的邰忠利就这么消失了,甚至没有来得及说一句告别的话语。
这是邰忠利的床铺,他总是把内务整理得板板正正,他的军帽和腰带总是这样摆放得整整齐齐。这些山丁子树和盆花,也是邰忠利领着战士们一棵棵栽种的。这个军事训练过硬,勇猛彪悍的军人对生活中的细节一直较为关注,他认为这是部队的脸面,也是军人的荣誉。山丁子树红了,菊花开了。可邰忠利却再也没有机会看上一眼了。睹物思人,战友们久久地不能摆脱心底的悲伤。
善良孝顺
照片中的邰忠利还像从前一样地看着战友,就像一缕和谐的春风感染着每一名战友的心。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邰忠利自己花钱很少,每月的生活费只有200多块钱,平时甚至连好一点儿的牙膏、香皂都舍不得买,但他却把工资中的一万多元捐给了贫困学生、贫困群众。
而邰忠利的工资还有很大的用途,他是个孝顺父母的孩子。邰忠利远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家,这个家已经简朴的不能再简朴了。由于母亲身体不好,全家三口人大多是靠父亲外出打工维持生计,邰忠利每月的工资中有一半寄回了家。
母亲破碎了的心至今也难以愈合,她疼爱自己的儿子,也对这个懂事的儿子寄托着无限的希望和梦想。
在邰忠利为救落水群众而失踪的第三天,从遥远的内蒙古草原赶来的邰忠利的母亲来到了儿子牺牲的地方,她不断呼喊着邰忠利的名字,希望自己最珍爱的儿子能够听见妈妈的呼唤。这时的母亲还抱有一丝幻想,这时的母亲还希望。
可邰忠利再也不会回来了。面对滔滔江水,他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这一跳,挽救了村民张文礼的生命,但他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23岁。邰忠利失踪后的第六天,在黑龙江对岸,他的遗体被一直帮助搜救的俄罗斯边防军人发现。谁也不愿看到的残酷现实就这么轻易地打碎了所有人的希望,邰忠利的牺牲是那么地悲壮。
邰忠利找到了,肝肠寸断的母亲甚至没有力气再大声的哭泣了。
这是九年前邰忠利和全家难得拍的一张合影,也是他与父亲的惟一一张合影,由于父亲长年在外打工,父子俩很少有见面的机会,四年前的见面竟然是他们最后的分别。
父亲伤心欲绝地呼喊着邰忠利的名字,官兵们知道,失去儿子的父亲正在承受多么大的痛苦。亲爱的战友邰忠利啊,为了救助人民群众的生命,你怎么忘记了父母似海深情的养育之恩,怎么忘记了两位老人还等着你去孝顺他们,等着你为他们养老送终呢。可是,你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你知道当人民需要的时。
英雄逝去
2009年8月17日,江风萧瑟,细雨凄迷,呼玛县城笼罩在哀伤之中。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几岁的孩子,他们都要送一送自己心中的英雄。
边城的雨水和无尽的泪水打湿了送行的人们的心,为一名士兵送行,悲痛和惋惜交织在一起。
这就是邰忠利,在三年零八个月的军旅生活中,胸怀理想的他快乐地度过了每一天,他无时不刻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着当代军人的价值与追求。
这一天的傍晚,黑龙江呼玛县的江畔上,一盏盏闪着烛光的江灯缓缓地在江中飘远,人们相信在远处的邰忠利一定能看到所有人对他的真诚祝福。
在人们的心中,邰忠利并没有离去,他依然驻守在美丽的黑龙江畔,他将永远地守卫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边防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也将永远镌刻在白山黑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