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平方舟”南海行1

(2010-05-04 14:20:31)
标签:

南海

和平方舟

军事纪实

医院船

分类: 事件篇

 

先进的海上医院船远赴南沙和西沙,绮丽风光背后会有什么险阻?守卫岛礁的海军官兵,又有着怎样的博大胸怀?《军事纪实》记者将向您展现随船同行的所见所闻,5月5日20:03播出三集系列片《“和平方舟”南海行》第一集,敬请收看!

 

“和平方舟”破浪前行

在南中国海上,世界上最大的医院船——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破浪前行。

南中国海是中国南海的国际名称,它是中国最大的外海,渤海黄海东海的面积加起来也不过是它的三分之一。3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分布着众多的珊瑚岛礁,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阔的海面上。

由于在南沙、西沙的岛礁上有我们的守卫官兵,因此从2009年10月开始的“和平方舟万里海疆行”活动早就把这两个地方列入了行程。2009年11月中旬,《军事纪实》栏目的记者跟随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也来到了这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从湛江某军港启航,三十多个小时中,我们已航行了600多海里。此次随船巡诊的医务人员来自海军总医院、海军411、413医院,他们组成了海上医院。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和我们记者一样都是第一次来到祖国最南端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听开船的官兵说,这里已经是南沙群岛的海域,医务人员似乎早已忘记了一路航行的艰辛,渐渐地从船舱涌向了甲板。

“和平方舟”远赴南沙、西沙巡诊,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舰载直升机的机组人员也开始进行飞行训练。

这架喷涂着醒目的红十字标志的直升机是专用的医疗救护直升机,它为“和平方舟”海上救治提供了一条空中的生命通道。

直升机组的训练结束了,“和平方舟”的航速也开始逐渐减慢,不到5海里之外就是我们将要抵达的第一个岛礁--渚碧礁。虽然阳光刺得人几乎睁不开眼,但大家还是努力地向远处眺望着。

礁石是海里的岩石或珊瑚虫遗骸堆积成的岩状物。远远望去,那个周围泛起白色浪花儿的地方就是个礁盘,在礁盘上面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房屋就是我国海军官兵站岗值勤的地方。

 

渚碧礁上的乐观和坚韧

渚碧礁是南沙群岛中业群礁西南方的一个珊瑚环礁,是一个不规则多角形环形珊瑚礁,涨潮时大部分淹没在水下,仅在退潮时才露出水面。中国于1988年在渚碧礁建立了第一代高脚屋,随后于90年代后期扩建成第三代建筑物。

面向礁盘的方向,“和平方舟”上的战士们也拉起了红色的条幅,上面写着“向守卫国门、保卫海疆的英雄卫士们致敬”!

此时,我们和医务人员想的一样,很快就要登上渚碧礁了,带着兴奋的我们想向“和平方舟”船长于大鹏了解还有多长时间可以登礁,但于大鹏的回答却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他说:“前面就是渚碧礁高脚屋,现在993登陆舰靠近我们,等会儿有10个战士上船,原地漂泊,礁盘它是水下0.6米,这里情况不明。”

原来,由于渚碧礁礁盘附近的海水比较浅,“和平方舟”医院船是不能够直接靠上去的,所以,岛礁上的战士将会通过换乘登陆舰的方式登上“和平方舟”。

不到十分钟,我们看到了一艘登陆舰渐渐驶来。海上无风三尺浪,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上,登陆舰的摆动幅度依然很大。像这种换乘方式,恐怕也只有长期在海岛生活的战士们才能适应,这也是考虑不能让医务人员换乘登陆舰上渚碧礁的原因。

“和平方舟”上的医护人员列队迎接,这还是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到守卫南沙的战士。而渚碧礁上战士也换上了平时难得穿一次的“迎宾服”。

登船后,守礁的战士们并没有马上检查身体,而是拉着医生给他们介绍“和平方舟”的情况。

“和平方舟”全长178米,宽24米,它的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的配备相当于陆地上的一座三级甲等医院。水面部分有五六层楼高,船内设有300张床位,8间手术室和2400多台医疗设备。

虽然医务人员不愿打断这些守礁官兵的兴致,但为战士们诊疗更是他们的职责。在战士们上船有限的时间内,医生们争取给他们做最好的医疗服务。

这名正在与心理医生交流战士是渚碧礁上四级军士长魏茂江。

能够和外来的人聊一聊,对守卫南沙的战士们来说这样的机会都并不多。看到船上的心理医生,这名老兵问了问情况,我们也不忍打扰。直到他们的交流结束后,我们才开始与这名老兵交谈。他和我们聊起了这个礁、这片海和他的守礁事业。

魏茂江:“我是士官学校毕业后,就被分到这里,一待就是9年。在这9年当中,在礁上的时间是57个月,马上就要快5年了。还有比我时间更长的。有的人甚至在礁上的时间比在陆地的时间长。”

这名叫魏茂江的老兵在渚碧礁服役的时间整整9年,如果把在礁上的时间累计起来,将近5年之久。

渚碧礁不大,礁体面积仅有十几平方公里,而礁坪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战士们每天就是要在这个非常有限的空间上进行训练和学习。虽然我们没法上礁去亲眼看一看战士们的生活,也很难感受到那里的寂寞和孤独,但听了这名老兵质朴的语言,我们早已把守礁官兵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印刻在了脑海里。

战士们就要离开“和平方舟”了,尽管他们到“和平方舟”上来的时间总共不到两个小时,并且他们这10个人也只是所有驻守渚碧礁官兵的代表,但“和平方舟”上的所有人却对这些可爱可敬的战士们恋恋不舍。他们的微笑让人看到了一种乐观和坚韧。

 

医院船上紧急救治渔民

按照预先安排,“和平方舟”在南沙巡诊又来到了赤瓜礁,和在渚碧礁的经历大致相同,医务人员都没能登礁,而在离开渚碧礁的第三天,“和平方舟”医院船抵达了南沙群岛巡诊的的最后一站永暑礁。和之前的巡诊方式不同,这次,大多数医务人员都将上礁,我们的心情也和他们一样,迫切地盼望这个时刻的到来。

永暑礁是一座珊瑚环礁,距中国大陆约740海里,据三亚某军港560海里,礁体面积为110平方公里,礁坪面积仅为4平方公里。

同样因为礁盘附近海水比较浅,所以登永暑礁之前,医务人员也必须进行换乘。但极为不巧的是,南沙的气候多变,就在“和平方舟”刚刚到达永暑礁的时候,一股股冷空气也接踵而至。大风让人在甲板上行走都觉得艰难,海面上更是波涛汹涌,远处的小渔船仿佛随时被吞没在大海之中。

第二天上午九点,按照预定的登礁时间,医生们早已整装待发,可换乘船只却一直无法靠近。驾驶舱内的气氛也格外凝重。

在不具备换乘条件的情况下,两艘船并靠到一起异常危险,船长于大鹏果断决定,将登礁计划向后推迟。

得知推迟24小时登礁的消息后,早已在船舱内整装待发的医务人员们不禁有些失望,大家站在船舷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永暑礁,但近在咫尺却没法登上。不知道这样糟糕的天气,还会持续多久,第二天能够赶上一个风小的好天气吗?

就在大家遥望换乘船只离开的时候,“和平方舟”医院船突然接收到了一个,来自永暑礁上,需要救治一名危重患者的信息。而这次求助也让所有人对南沙善于突变的海况有了更深的认识。

原来,需要救治的是一名渔民,他的症状是发烧、胸闷、咳嗽。虽然永暑礁上的军医曾给他看过病,但这名患者不顾体温持续升高,竟然出海作业。而此时这片海域正遭遇冷空气突袭,如果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又不能及早返航,处境令人堪忧。

20多个小时后,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医院船终于发现了那条渔船的踪影。看着在万顷波涛中飘荡的渔船,所有人的心情都异常紧张,这样一个重症患者在风浪中漂泊了20多个小时,谁也不知道他的病情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的生命。

马上就要靠近渔船了,海上医院院长林庆贤立即部署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做好准备。

随着渔船越来越近,大家的心情也更为紧张。海上的涌浪在逐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两船靠帮极为危险。为了能让自己的伙伴早点得到救治,船上其他渔民想尽了办法向大船靠近。

虽然两船靠拢了,但是渔船的起伏起码五米,涌浪相当大。想把患者转移到医院船上来非常困难。

船长于大鹏立即决定,用救护直升机的吊篮把患者吊过来。

陆志伟,海上救护直升机的救生员,2003年12月入伍,中士。此时此刻,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这个小伙子身上。而陆志伟也是信心十足。

救生员陆志伟很快被慢慢吊起,操作人员按照他的手势谨慎地做着每一个动作。要想把病人成功救治,首先要确保救生人员的安全。此时两船的起伏的落差足有五米以上,渔船上的渔民也在拼力拉住绳索。渐渐地,吊篮接近了渔船甲板,可吊篮刚一着落,突然歪了一下。

幸好在被船上的渔民拉了一下后,反应机敏的救生员从吊篮里跳了出来,避免了被甩出去的危险。

终于,吊篮慢慢被吊了起来,一点点地朝“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移动。

“和平方舟”上的医生们很快就给这名患者进行了检查。

这名患者是广西人,名叫苏光博,从发烧到胸腔积液,他的病情发展得很快。如果渔船不能及时返航,飘荡在大海上,他的生命很可能无法挽回。但幸运的是,苏光博在大风浪中遇到了“和平方舟”。看到自己的伙伴已经安全地上到了“和平方舟”医院船上,其他渔民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他们驾着渔船缓缓离去。苏光博将留在“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继续接受治疗。

在众多医疗专家的精心治疗下,他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一场紧急救治行动让远赴海疆的医务人员接受了一次严峻考验。

而此时,原定推迟24小时的登礁时间就要过了,天气是否会逐步转好?这些医务工作者又能否登上永暑礁呢?明天同一时间,敬请收看《“和平方舟”南海行》第二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