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人”集训队(下)

标签:
南京军区蛙人特种兵集训军事纪实 |
分类: 人物篇 |
40名“蛙人”集训队员,在南京军区某展开魔鬼训练。两个月的训练当中,他们将进行多种水陆两栖特种作战训练。那么“蛙人”集训队究竟怎样展开训练,官兵们又如何在这里淬炼成钢?揭开“蛙人”训练的神秘面纱,《军事纪实》5月4日播出《“蛙人”集训队》下集,敬请收看!
超越极限成就特战精兵
这是2009年7月南京军区某部“蛙人”集训的一组画面。40名队员通过严格的考核进入集训队,为了成为真正的特种兵“蛙人”,他们已经艰苦训练了20多天。在前一阶段的基础训练中,队员们克服身体极限闯过了重重难关,然而在经验丰富的队长吕伟才眼里真正有难度的训练才刚刚开始。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准备,队员们在游泳池里掌握了基本的潜水技能,他们即将前往野外场地进行深水潜水,这是成为一名“蛙人”最重要的训练课目。
他是的政治处副主任王剑光,曾经也做过“蛙人”集训队的队长,他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蛙人”。集训队的很多重要训练都是由他和队长一起组织的。
潜水执行任务时通常是两个队员一起下水,这样也是考虑到出现意外时可以互相救助。现在轮到李川海和他的搭档张航下水了。这项潜水训练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深水区域,队员们能否适应还是个很大的疑问。
在这些新手们学习下潜的过程中,队长、教员们的心里却比队员们更加紧张。因为他们知道,深水潜水除了要掌握好一系列技能,对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要求也很高。
这时,李川海所带的水深表显示,他和张航已经进入15米左右水深,这里的光线已经很暗了。
人体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在深水位置巨大的水压对人体的压力会使人们由于身体的不适产生紧张情绪,而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队员们的紧张情绪可能会加剧,导致做出危险的举动。可是,这样的意外,还真的发生在了李川海他们这一组!
当时,李川海和张航已经下潜到能见度很低的15米位置了。当光线暗到面对面也看不到对方时,他们只能靠手拉着手在感觉上互相沟通,这时,水下的世界显得黑暗压抑。只见他们其中一人突然迅速向水面冲去。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举动,如果他匆忙冲出水面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在10米水深以及更深的位置迅速出水,人体是承受不了的。
在深水中通过气瓶吸入的是和水深环境一样压力的气体,如果快速出水,体内的气体压力会大于身体外面的压力,血液中的气体会直接以气体的方式出来。遇到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导致人死亡,迅速冲向水面的这名队员的安危令人担忧。
但是,就在这名队员距离水面还有七八米的时候,他突然慢了下来,放慢了上升的速度。后来我们得知就是这个举动挽救了他。等他冲出水面以后,我们发现这个冲上来的队员是李川海的搭档张航。
按照规定,在深水潜水出水时,每上升10米不能短于一分钟时间。在短时间内出水,对任何人来说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张航也是后来才意识到这一点才放慢速度的。
教员们立即抓住这个意外情况进行讲解和训练,让队员们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熟练掌握控制要领。
就这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训练,队员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逐渐适应了深水潜水的特征,掌握了水下作战的各种基础技能。在他们的心目中,成为“蛙人”那样的特战精兵,已经指日可待,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熟练的水下技能并不是“蛙人”本领的全部内容,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
高台跳水训练
这一天,集训队要进行高台跳水的训练 。
这是一项特种兵的逃生技能训练,要求队员从13米左右的高台毫不犹豫一跃而下才算过关。集训队员第一次参加这项训练,很多人望而生畏。
今天的训练课目比较危险,所以王剑光与吕伟才同时来组织训练。相比队长吕伟才的刚猛严厉,王剑光言语显得温和很多。
尽管李川海稍有犹豫,但在王剑光的鼓励下他很快跳了下去,可是他并没有按照标准完成入水动作。
显然是由于恐惧,李川海的这个入水动作变形了,而这个动作却潜在着很大的危险。
队员们在教员的指点下,一个比一个跳得好了。然而就在很多队员都顺利完成训练时,集训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危立辰却站在跳台上久久不敢跳下去。
虽然口中说敢,但在副主任下命令后,危立辰并没有跳下去,他仍然显得很紧张。
在队长和指导员的鼓励之下,危立辰终于跳了下去。虽然动作并不放松,但是他已经勇敢的迈出了这一步。
高台跳水的训练还在继续,每个队员都要达到毫不犹豫坚决一跳,才能过关。
经过了几次跳水之后,危立辰终于彻底战胜了对高台的恐惧。
经过一个上午的反复练习,队员们终于克服心理压力,都能够根据指令纵身一跃,从高台上迅速潜入水中。
“蛙人”作为特种部队的尖刀和拳头,执行的都是危险艰难的特殊任务,他们除了要熟练掌握潜水跳水等主要技能,还要能够在全副武装的条件下完成各种战术动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每天进行长距离武装打脚蹼泅渡训练,战术操舟训练、崖壁攀登和悬崖跳水、水下射击等一系列的作战训练也全面展开。
特战钢刀上的利刃
2009年8月下旬,两个月的“蛙人”集训接近尾声,集训队的训练场地转到了海上。
这里是东海某海域,风浪很大,集训队今天要进行海上战术操舟训练,他们要考核1.5海里的划舟成绩。可是划舟训练正在进行的时候,队长却让队员们都上岸了。
在刚刚进行的划舟训练的时候,由于风大浪大,好多队员都被冲落到水里,显然吕伟才对战士们的这种表现并不满意。
在训练中遇到问题,队长都会让队员停下训练,在吕伟才眼中,训练技能是一方面,在集训队中更重要的是要练作风,要锤炼队员不畏艰难的战斗作风。
今天的风浪很大,并不是考核成绩所规定的天气状况,但是队长吕伟才从实战要求出发,命令队员从近岸的海浪区划出去,前往海浪平稳的水面。
刚刚队员在划舟时的训练状况,惹恼了队长吕伟才。他命令队员们到浪更大的位置必须将橡皮舟划出去。
像今天这样的大浪,海边的渔民都不出海,这种恶劣的天气却被队长吕伟才看成了非常难得的训练的好时候。
短暂的调整,吕伟才带着他的集训队员们再次出发了,他要求队员们要战胜自己,征服风浪。
经历了20多分钟的努力,战士们终于把橡皮舟划出了近岸的海浪区。一个星期的海上训练,他们都是选择这样的恶劣天气进行艰苦磨练。
2009年8月底,经过近两个月的磨砺,40名队员顺利完成所有课目的训练。上级决定组织一次综合演练,检验“蛙人”集训的训练成果。
按照演练要求,队长将集训队员分成三个战斗小组,通过不同的方式渗透到对岸执行任务。
2009年8月28日,综合演练的日子到来了。此时,集训队的“蛙人”战士已经淬炼成钢。李川海被分到了近岸破袭二组。他们这一组要武装打脚蹼泅渡到对岸,并且要攀登悬崖执行擒获敌方哨兵的任务。
上午9点,演练开始。冲锋舟将他们送到指定水域,他们入水之后,用打脚蹼的形式继续前进。10分钟后,他们全副武装爬上悬崖,将崖顶上的哨兵活捉,并迅速押送回来。
集训队的队员以优异的表现完成了综合演练,赢得了部队首长的赞誉。队员们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也显示出他们有能力保卫这片美丽的疆土。
今天,这一届“蛙人”集训队解散了,明年这里还会迎来下一批勇猛的战士。一批接一批的战士从这里走了出去,成为特战兵的精英,但“蛙人”集训队这个铁打的营盘却永远存在,一直为我军特战部队淬炼着钢刀上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