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庆联欢晚会光立方

标签:
国庆60联欢光立方军事纪实军事 |
分类: 事件篇 |
灿烂炫目的国庆之夜,惊世美丽的光立方震撼亮相。超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规模,来自北京军区的4028名官兵如何排练?夺目光立方的下面,默默无闻的战士又有什么样的军人情怀?《军事纪实》11月16日20:03播出《揭秘国庆联欢晚会光立方》,敬请收看!
4028人如何整齐划一
2009年10月1日上午,当威武雄壮的受阅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时,二十公里外,北京通州区的一个度假村内,一支四千多人的部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做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下午1点30分他们将前往天安门广场,在晚上8点举行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上,这支部队将执行一项十分重要的特殊任务。和一直受到广泛媒体关注的受阅部队不同,虽然这支部队已经集结了两个多月,但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情况。
2009年7月8日上午,北京军区某机械化师一场针对参加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表演的誓师动员正在在举行。而在48小时内,4554名官兵就进驻了通州区的这个度假村,光立方这个源于晚会导演们艺术灵感的奇妙构思突然就从幻想中来到了现实。
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执行总导演甲丁介绍说:“它(光立方)实际上是60周年联欢晚会最核心的一个表演,如果把整个联欢晚会形容成是一条龙的话,那它就是龙的眼睛。”在举行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的天安门广场,光立方占据了国旗杆周围9000平方米的显著位置。在整个100分钟的表演时间内,光立方将进行865幅画卷的转换,而所有精美图案的变化,都是由人操纵道具来完成的。
甲丁导演说:“联欢晚会100分钟当中有五段的主题表演,这个五段的主题表演是拉动和激活全场联欢的重要的核心元素。这个五段主题表演,我们是根据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我们的祖国》副歌的四句段歌词作整体的定位。它的序叫《我的祖国》、第一乐章叫《这是伟大的祖国》、第二乐章《是我生长的地方》,第三乐章《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第四乐章《到处充满明媚的阳光》。用这个来定位我们整体的五个主题篇章的主题。”
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击缶而歌》是由2008个人做一个动作,而国庆联欢晚会的光立方是由4028个人做一个动作,字模表演持续100分钟。和给世界带来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令人叹为观止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相比,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的光立方表演,不仅参演人数多,表演时间长,而且使用的道具也特别多,除了这装置LED灯的发光树外,每名参演官兵还要再携带花球,鸽子板等14件道具。而相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8个月排练时间,光立方表演的排练仅有两个多月。
甲丁导演不无感慨地说:“人数加一个就多一份难度,加一倍就多一倍的难度,时间又这么短。所以说我们弄完了以后,把这个创意方案整个制定好后,我们自己关在屋子里头就说‘咱们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官兵表现出乎导演意料
和晚会导演们的顾虑一样,对于4028名参加光立方表演的官兵们来说,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亚于参加国庆阅兵的受阅部队,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在无比绚丽的国庆之夜,光立方的完美绽放必将成为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壮美奇观。
按照国庆联欢晚会导演组的排练计划,光立方序篇章《我的祖国》主题表演的排练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如期进行其他四个乐章的排练,时间已没有任何延长的余地,而最终的排练效果怎样,谁的心理也没有底。
这是光立方序篇章中的一段表演。官兵手持树叶和发光树以波浪的表现形式完成1949到2009的数字转换。这些起立、下蹲和摇摆的动作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但要达到波浪起伏的效果,每名战士的动作幅度都有严格规范的标准。同时,对于这些常年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以力量见长的官兵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转变思路,去完成柔美的表演动作也十分困难。
以波浪形式完成1949到2009的数字转换,大约有120个动作,而在光立方整个表演过程中,每名官兵在这个不足一平方米的区域内将要完成一千多个动作,同时操纵发光树、花球、鸽子板、拉杆花等15种不同的道具。动作间隔最短的仅1秒钟,长达100分钟的表演对参演官兵的毅力、体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首先动作要整齐,四千多人能否整齐这是第一难。光立方表演时的整齐并不是指所有的人做的动作完全一致,而是指整体看上去的协调和统一。变化多端,动感十足的光立方表演是由4028名官兵操控道具共同完成的。每一名战士操控的发光树,都相当于画卷的一个像素点,每一个像素点的颜色变化都和官兵们的高低起伏相关。因此参演的每一名官兵都必须准确无误地完成各自点位上的规定动作,才能保证光立方整幅画卷的设计效果。
光立方表演的训练手册厚达到了一本书,密密麻麻的各种图标更是画满了整页纸。对于参演官兵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将近两百页的训练手册全部记在脑子里。
为了让官兵们尽快转换角色,晚会导演组最先进行的是小教员培训,按照专业老师的想法,当小教员们彻底学懂学会之后再由他们去教其他战士,分批学习的方法势必会延误一些时间,但面对四千多人的庞大队伍,似乎也只能采取这个方法。但专业老师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些没有太多艺术细胞的普通战士,竟然走出了另一条快速掌握动作要领的捷径。
战士朱飞翔介绍说:“按照图表走,一个点就是一个人。节奏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然后我们自己写一二三四,比如说第五排起,就一二三四五起,比如说一二三四五落就是落,站六、落八,就这么把汉字写进去,把原来的数字改成汉字,这样方便记忆。”
出乎导演们的意料,原本计划用一个月时间排练的序篇章,参演官兵仅用了一个星期就掌握了所有的动作要领。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又把其他四个乐章的排练任务提前完成。原本只是艺术家们构想的奇特画面,就这样在官兵们整齐有序的动作中呈现在眼前。官兵们的表现进一步激发了导演组的创作热情,他们开始了二度创作。
两个月排练出夺目光立方
这是光立方序篇章中的一段,导演组最初构思的方案是,“祖国万岁”四个字通过控制台调解发光树的亮度衬出这四个字即可。但现在导演组提出把效果平面的发光字改成立体效果。这就要求发光树下的官兵要对已经固定下来的动作重新编排。可对于官兵们来说,要想忘记早已熟记于心的动作要领,比从零开始更难。
不该做动作的时候做了动作,或者大家都做过了他还没有做完,官兵把这种现象叫“冒泡”。如果该做动作的时候却站在原地没有动起来,就管那个叫“潜水”。面对导演组进行二度创作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参演官兵们仍然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排练,但即使每天十三、四个小时的排练,却还是会出现“冒泡”和“潜水”现象。第一乐章《爱我中华》的主题表演,就曾一度成为参演官兵们最头疼的难题。
在《爱我中华》的主题表演中,官兵们需要做的动作主要是下蹲接花球和起立抛花球两个,但难点在于每次下蹲和起立被分解成了不同的幅度,下蹲接花球有四种幅度,起立抛花球也根据节奏的变化被分成了两种方式。《爱我中华》这个乐章的音乐节奏很快,动作间隔仅为1秒的转换就有多处,只有丝毫不差地完成800次左右的抛球和接球动作,才能保证光立方画面转换的流畅。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错率,参演部队甚至推广了一种特殊的口令。凡是参演任务中的环节都会有对应的口令。
除了琢磨出了一套口令,参演部队还对排练方法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这种蒙眼排练的方法显得十分特殊,官兵们进行道具的准备、交接和表演动作的转换过程中,眼镜始终被一块布蒙住。谁也看不到谁,什么也看不见,战士们只能按照节奏,按照导演下达的指令各自的动作。
在采取了蒙眼排练的方法后,官兵们的动作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想要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最关键的就是要消灭“冒泡”和“潜水”现象,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精力不够集中。晚会现场,天安门广场上会有十几万人各种声音都有,各种动作都有,为此,参演部队又想出了抗干扰的训练方法。
多种排练方法的改进,让官兵们的出错率大幅度降低,但对于参演官兵来说,他们还有更高的追求。用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廖可铎的话来说就是要“整齐划一,就像电脑点鼠标一样”。
两个多月来,排练场上每天都反复播放着五个乐章的音乐。所有的旋律早已经融入到了官兵们的潜意识中。下蹲,起立、开花、收花、开灯、亮灯、跑步、摇旗……跟着音乐的节奏,官兵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每一个动作做到位。
然而让官兵们想不到的是,当晚会导演们看了他们的合练后竟然提出做的太整齐了。整齐划一是光立方排练的标准和要求,怎么在这时突然又变成了问题呢?
“做的太齐就有一种机械的感觉了,表演中间有些瑕疵会更生动,更能够感觉到这是人在操纵它,是人在表演它。”总导演甲丁这样解释道。按照晚会导演组的建议,参演部队在后期的排练过程中穿插了表情训练,目的就是让官兵们放松心情,以展现出最自然的表演效果。而他们使用的方法绝对具有部队特色,用战士们的话说这是名副其实的武装到牙齿的训练。
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中,联欢晚会上最耀眼的光立方无疑让人们强烈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充满灵感的艺术家共同创造这个美好时刻的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战士,纪律严明的风貌,坚韧顽强的品格让他们在两个月的排练中克难攻坚,创造神奇,让他们在国庆之夜以最生动的表演展现了光立方的美,诠释了军人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