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击阅兵村14 学业中的大考

(2009-09-24 10:32:19)
标签:

阅兵村

国庆

方队

军事纪实

军事

分类: 推荐篇

在阅兵村采访多日,栏目记者对徒步方队训练场已经非常熟悉,这里有一丝不苟的队列行进,有不绝于耳的分列式进行曲,但这里又时常有着新奇。在中场休息时,二炮学员方队的集体活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他们在干什么呢?《军事纪实》9月24日20:03播出系列片《直击阅兵村》第14集《学业中的大考》,敬请收看!

 

谁是今天的“端腿王”

二炮学员方队教练:“我们是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准备组织一个“端腿王”的比赛。“

记者:“‘端腿王’比赛?”

教练:“对。”

记者:“我们看到中间有两根杆是干什么的?”

教练:“这是训练用的一个拉线器材,我们准备拉一条30公分高的线,在各个排面里面抽出一个人,代表他们分队参加我们的比赛,一共是14个排面14个人来参加比赛。”

教练:“好,部队安静,参赛的队员左右间隔50公分,向右看齐,向前看。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端腿’比赛。”

教练:“裁判员由分队长(教练)担任,分队长一人兼顾两个队员,一到七分队长就位。”

教练:“这个评判的标准就是,看他的上体造型和他的(踢腿)始终高度的保持,因为这个正步是一种腿功,所以他的端腿就是一种基本功的展现。”

所谓“端腿”是踢正步的一个分解动作,也是最难掌握的动作。踢正步时,30厘米的高度,既不能高也不能低的标准并不是几天功夫就能练出来的。

记者:“介绍一下腿部的要求吧。”

裁判:“腿部的要求一个就是压脚尖,后腿绷直,前腿往前伸后腿往后绷,整个身体他是呈一个平展状态,我觉得这也是正步里面的一个比较艺术化的特点,这个造型出来之后特别漂亮,呈现一种艺术美,一种男子汉的阳刚美。”

10分钟很快过去了,最初的14名参赛官兵到这时只剩下了4人,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这一天的 “端腿王”。

记者:“通常队员能够端腿多长时间?”

教练:“我们最多的端过10分钟。”

记者:“10分钟。”

记者:“你的记录是多少?”

学员:“12分钟。”

记者:“12分钟,那还挺厉害的。”

教练:“自己平时可能训练比较刻苦。”

踢正步时,每一步的高度都控制在30厘米并不易,而此时静止状态下保持这样的高度更是难上加难,而这种方法对官兵们达到高标准的训练要求十分有效。

教练:“好,今天下午的端腿王比赛第一名是八分队的刘明东同志,时间是16分08秒。第二名是孙聪同志,时间,15分48秒,第三名是唐军石同志,14分30秒。”

短暂的中场休息时间,一次“端腿王”的比赛就用去了一大半,可无论是“端腿王” 刘明东,还是在场的所有官兵却还都意犹未尽,他们沉浸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忘记了疲劳,充满着活力。

 

令人称奇的“盲训法”

记者:“合练是多少个方队?”

二炮学员方队教练陈庆:“合练是我们方队自己合练,现在以中队为单位,每天下午先是单排面训练,然后是一个中队一个中队训练,最后有半个小时时间是整个方队的合练……”

陈庆:“我们二炮学员方队今年应该说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任务,作为我们二炮学员方队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组成的学员大部分都是大学生,有本科生,有硕士生,还有一些专科生。”

记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多大?”

陈庆:“平均年龄是21岁,从18岁到25岁不等,大部分都是年轻人,“80后”的,甚至还有”90后”的,所以成分比较年轻,比较有活力一些。”

陈庆:“我们在行进过程中,为了体现出我们的精气神,从头到脚,一是要讲究我们的头、颈要直,就是脖颈始终要向后挺。有的队员走着走着脖颈放松了,往前探头,所以要讲顶颈,把颈往后顶,下颌稍抬一点,对。其次就要把胸部挺起来,挺胸,这样显得我们更挺拔。再一个就是我们的腰杆,腰杆必须始终保持挺拔的状态,否则的话我们腰如果不挺直的话,腰软会造成我们上体的晃动,会对我们排面的整齐度造成影响。再一个就是我们的腿,在行进过程中走齐步和踢正步两种步伐都要求我们的膝盖要压死。”

记者:“持枪的姿势有规定吗?”

陈庆:“持枪有规定,我们是挂枪方队,挂枪过程中,一是右手握的时候,我们讲究右臂肘要前迎,就是我们大臂小臂和身体在一个平面上,这样子保证我们的枪面和身体的平面是平行的。另外一个左手握枪的时候,这个位置也是固定好的,就是左手的食指与准星的下沿是齐的,这样在行进过程中要求我们的左大臂要夹紧,这样保证我们的枪稳固,而且身体夹角不会发生变化……”

二炮兵学员方队,是所有徒步方队中最年轻的队伍之一,虽然他们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但他们的标准却并不低。从开国大典阅兵起,在新中国的历次大阅兵中,学员方队都是除仪仗兵外,受阅地面方队的第一方队。因此具有光荣传统的“阅兵精神”早已深深植根在了这些新一代军校学员心里。

记者:“现在已经晚上九点多了,阅兵训练场相对比较安静,但此时我们看到,第二炮兵学员方队的队员还在进行夜训。”

陈庆:“我们是第一次参加阅兵,没有历史经验,我们在技术上可能比别人稍微晚走一步,但是我们在训练的态度上,我们在训练的刻苦程度上一定要走在别人的前面。”

记者:“我们看他们的帽子上好像很特别,跟其他方队不太一样。”

陈庆:“这个头盔上有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我们每一名队员在我们整个排面中所处的位置的一个数字,贴上这个数字以后更方便我们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找准问题的所在,在整个排面行进过程中,如果有人突出或者落后,或者当动作不齐的时候我们可以正确的、准确的、及时的定位,找到问题的所在,然后及时去纠正他。”

记者:“是有多少名队员就有多少个号是吗?”

陈庆:“对,对,对。”

记者:“每个人相对应都有自己的一个数字?”

陈庆:“对,每个人都有一个号。”

记者:“这个是干什么用的?”

陈庆:“这个是为了我们方队整体训练,一个十字,前面有个箭头,那么这个箭头这个尖正对着我们头盔的正中央,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头盔和整个头部是对正的。另外我们在整个方队行进过程中我们要检查他的三线,横线、纵线和斜线。”

就在一个钢盔上,二炮学员方队的官兵竟然做了这么仔细的考虑。而紧接着,他们的超难度训练“盲训”法更让我们开了眼界。

记者:“现在我们看到他头上戴这块黑色的这是布条吗?”

分队长陈庆:“对,对,对。”

记者:“这是干什么用的?”

分队长陈庆:“这主要是我们一种训练方法叫盲训法。”

记者:“盲训?什么意思?”

分队长陈庆:“盲训的盲就是盲人的盲,顾名思义盲训法就是用我们这个黑布遮住我们的眼睛,在没有视觉的情况下来找排面队员与队员间标齐的感觉。”

记者:“为什么要进行这种训练?”

陈庆:“当把视觉遮挡住之后我们两臂之间接触的感觉可能尤为突出一些,大家对这种感觉可能注意力比较集中一些,这样能保证我们排面整齐和稳固。”

仅仅听到“盲训”法就让我们感到好奇,而陈庆教练的介绍更让我们难以置信。真正情况会是什么样呢?

陈庆:“大家把眼罩拉下来,听口令,放手……”

陈庆:“听口令,齐步行进,齐步走。后面注意步幅,斜下去了,慢慢调正,臂肘接触的感觉一定要找到,现在非常好,稳住,中间凹下去了,不要调整,不要调整了……”

记者:“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当他们蒙上双眼之后走,还能走得这么齐。”

陈庆:“他们主要是靠两臂之间的接触,就是说我们要求在行进过程中这个右臂始终保持与这个身体平面平行,然后他这个右肘是顶在前一名的左肘的肘窝,这个接触点不会改变,如果说他突出或落后这种感觉就会发生改变,这样他可以判断出自己是突出还是落后了。”

记者:“两名队员都是通过肘部的接触来感觉对方是吗?”

陈庆:“对对对。”

记者:“我想问这名队员,盲训的时候什么感觉?”

二炮学员方队学员:“感觉就是说没有平常像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走得很齐,只是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感觉上,把平时的一些积累的感觉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来。”

记者:“刚开始蒙上眼罩让你训练的时候你会觉得害怕吗?”

学员:“也是怕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然后造成整个排面的紊乱。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我们明白了这种训练它最终的目的是能够使我们通过这种训练能够有一个整体的默契统一(行进中的排面)。”

记者:“这种训练难度在什么地方?”

陈庆:“难度主要是在我们臂肘,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体型不一样,有时候臂肘有短的有长的,左右间隔会造成一些影响,这样行进过程中,我们可能在行进的方向上把握起来就比较难。这种就是靠多练。保证出脚的方向正直向前,这样可以保证我们行进是直的。

陈庆:“那么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因为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之间的接触感觉,长时间的固化下来。然后再加上我们每一名队员之间平时生活中加强交流,队员与队员之间达到默契,这样行进过程中我们越走越齐。”

看到我们记者在现场拍摄,年轻学员所特有的活跃,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我们介绍更多的训练方法。

陈庆:“还有一种叫踢脚靶的训练法,这个主要是在基础训练阶段提高我们的踢腿速度和力度。”

记者:“脚靶训练?”

陈庆:“对对对。”

记者:“我们能看一下吗?”

陈庆:“可以,张文军,去把脚靶拿一下。”

陈庆:“我们这名队员手里拿的叫脚靶,它主要作用是用来训练我们队员踢腿的速度和力度。”

记者:“速度和力度?”

陈庆:“对对对。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是我们一个拳击手在打的那个沙袋似的,主要练的一种爆发力,然后每一次踢腿出来,我们踢腿的高度是30公分。”

陈庆:“填充物主要是海绵,这样能保证我们的脚踝不受伤,而且还能提高我们训练的强度。”

陈庆:“这个主要就是说我们踢腿的力度增强了速度就加快了,加快了这样使我们整个排面在行进过程中动作更加舒展,更加能够展示出我们军人的阳刚之气来。”

他们是象牙塔中的学子,但他们更是军人,在训练场上他们付出艰辛、发挥聪明才智,阅兵村编织着他们的光荣和梦想。

 

千人方队的图形变幻

与第二炮兵学员方队不同,海军学员方队曾参加过建国以来的十三次阅兵。洁白的水兵服在天安门广场的流动让无数人记忆深刻。

记者:“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海军的学员方队正在进行训练,他们最大的特点可能是从头到脚是一身的白色服装,在十多个徒步方队中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一个方队。”

海军学员方队政委周东风:“都是清一色本科生组成的,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学员都参加了我们方队的队员,我们每个排面都有一个教练员,教练员都是五年级的学员。”

虽然他们全部是本科生,有的甚至只是一年级学生,但他们都参加过名声远扬的 “千人大方队”。那样整齐的队列让人叹为观止。

总教练卢石:“千人大方队真正出名的时候是在1997年中央电视台对千人大方队进行了首播。当时在全国首播以后,也是在全国观众当中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和反响。我记得那几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来报考大连舰艇学院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奔着千人大方队来的。当时作为舰艇学院的学员都以能够参加千人大方队为荣耀。”

总教练卢石:“我们这个千人大方队是由1050名学员组成的,千人大方队主要的表演形式是在整个方队的行进当中变换着不同的图形,另外他还配备了五首歌,在行进当中变换各种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还有V字形,这各种不同的图形我们给它赋予了一种不同的含义,三角形象征着稳定、稳固这种,三角形、四边形都象征着稳固。V字形象征着胜利,英文那个V字形。当时它图形切换出来,你们如果看过千人大方队就是前面是两个V字形,就是象征着人民海军从胜利走向胜利。后面是一个导弹驱逐舰的标图模型,它非常有寓意性的。”

“千人大方队”的传统,就这样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流传下来,而他们也把其中的很多方法带到了阅兵村。

记者:“手里拿的这个干什么用的?”

教练员:“这个是,第一个你看这有一个30公分。”

记者:“什么意思?”

教练员:“这个是我们量脚高的。”

记者:“30厘米……”

教练:“对,量脚高的。你把脚踢一下,一般脚高在这块儿,这是量脚高的。像这个,这个是量我们的间距的。”

记者:“间距,怎么量?”

教练员:“就是以中心线为轴,然后放到上边,量两边中间间距的。然后这个头这块是120公分的,这个是用来量大家前后行进时候排头的基准兵的间隔的。在行进当中,我们不用拿尺子,拿这个杆放到上面就知道他们间隔准不准,如果拿尺子的话它这个不好弄。”

在众多方队的训练中,海军学员方队结合“千人大方队”的“图形训练”,总会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融入各种几何图形的变化,使队列训练成了一种力与美的结合。

总教练卢石:“他现在等一会儿走出来的就是前三个排面和一个三角形,它主要是前三排面的整齐和后三角的斜线,这叫图形训练法,体会的是斜线。”

记者:“这好像是个三角形。”

总教练卢石:“对,那个后面是三角,三角它是一个斜线过来的。”

记者:“哪些因素决定横排、竖排、斜排是不是齐?”

总教练卢石:“横排面主要是步幅大小来决定的,纵线主要是靠走直线来决定的,斜线是靠排面和纵线我们就叫间隔和距离。前后的距离都非常相等,左右的间隔都非常相等这个斜线才能出来。如果你排面和排面之间距离不相等那个线就断开了。”

记者:“斜线是最难的。”

总教练卢石:“斜线是最难的,因为斜线他要在横排面整齐和纵路整齐的基础上斜线才能出来,这两条线有一条出不来的话斜线都出不来。你看有的方队,你看我们前期训练的时候,横排面很齐的情况下斜线不齐,那就说明他纵路间隔距离保持不好他斜线出不来。”

记者:“图形训练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什么?”

总教练卢石:“主要是步幅,步幅是每步75公分,是每一步走的大小,其实步幅是整齐的一个最基础的东西,步幅要走得非常准确的话,排面的整齐和三线的整齐就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无论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的第二炮兵学员方队,还是经历过十三次受阅的海军学员方队,以及陆军学员方队、飞行学员方队,这些本该在校园里以书为伴的军校学员,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的日子里,走进了阅兵村,他们迎来的是学业中的一次大考。而在这次考试中,他们收获的将是军人一生的荣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