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阅兵村7 雄鹰安全港
(2009-09-16 16:38:49)
标签:
阅兵村国庆空军机场军事纪实军事 |
分类: 推荐篇 |
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日益临近,阅兵村也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空中梯队的驻地又是什么样呢?《军事纪实》9月15日20:03播出《直击阅兵村》第七集,敬请收看!
机场里的神秘装置
记者:“观众朋友,我现在站在空军某机场的入口处,大家可以看到每一辆进入停机坪的车辆都要经过这样一处不一样的路面,而入口的路面与出口的路面显然有些不同,这样的路面到底起到一个怎样的作用呢?一会儿走进外场我们有机会问一问相关的工作人员。”
刚到机场,入口处地面上铺设的这个装置就引起了我们记者的注意。它是干什么用的?机场里面又会有着怎样的神秘呢?
这个机场内集中了受阅部队的多种型号战机,保密要求极其严格,对记者的采访自然就有比较多的限定。刚刚走进机场大门,负责场站管理的领导就找到了我们。
空军某机场场站站长俞志千:“所有的车辆人员只能从这一个口进出。比如说你们记者进来,第一个要得到许可,得到空军上级机关的批准,进了机场以后还要听我的,你进来以后哪些地方可以摄,哪个地方不能摄,或者说哪个地方安全,哪个地方危险我们的警卫会时时刻刻提醒你。”
由于空中梯队的训练已经到了最紧张的阶段,机场内的警备力量也增强了很多,不过我们没有想到记者也是这些官兵重点保护的对象之一。
俞志千:“上次听说有些记者跑到飞机后面去摄,他为了拍摄到更好的效果,但是那个地方非常非常危险,如果真的飞机发动了以后它有6吨的推力,你自己觉得很安全其实不是,为什么设这个防吹坪啊,它就是起到这个作用,你觉得安全其实不然。6吨的推力你说有多远可以推出去!”
记者:“6吨的推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俞志千:“6吨的推力,具体,概念化,形象化怎么跟你说呢?”
记者:“就是说在它的正后方一个6吨的东西它可以给你吹走。”
俞志千:“对,放个6吨的东西它可以给你吹出去。”
场站领导的话提醒我们记者必须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的规定,但同时也让原本就好奇的我们更加兴奋,机场内的一切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新鲜。
记者:“大家可以看到我后面列队整齐的是为飞机发电的电瓶车,这里是参与阅兵飞机的滑行跑道,我对面大家可能看不到就是我们飞机的起飞跑道,这边是塔台,开始训练后那里将汇集整个机场的信息来指挥飞机进行训练,远处大家看得不是很清楚。”
远处那些隐隐约约的战机影子很可能就是即将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的空中梯队。而那里对于我们记者来讲暂时还是个禁区。那么我们走近会有什么发现呢?
此时长长的机场跑道上显得异常空旷,而跑道边的草地上这些官兵却在忙个不停,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原来这些是场务连的官兵,定期割草是为了维护机场的设施,而要想把眼前这个宽几十米的草坪进行一次清理,无疑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
连迫降跑道都进行了这么仔细的清理,看来机场官兵为保障空中梯队的安全训练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细节。那么在机场入口处我们看到的那个铺在地上的特殊装置又是什么呢?我们顺便向连长打听。
记者:“对了,我们在进外场的时候发现那块路面和出口的路面有些不同,那到底是做什么的?”
马本龙:“那是洗车池,因为我们这里原来停靠的机型进气口在两侧,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但是阅兵飞机中有些进气口在正下方,离地面特别近,心理就感觉没底儿了,因为一旦吸入石子后就会损伤发动机并且很容易造成飞行事故,所以要求我们不能让跑道上存在任何一粒小石子。”
记者:“那您带我们去看看。”
马本龙:“这个装置就是进场的时候,车从这里过的时候,轮胎从这上面颠一颠。这些钢筋是焊起来的,用20吨钢筋焊的,汽车从这里过的时候,颠一颠,把轮胎上的石子全颠掉了,防止轮胎把石子带到场道上去。你看这上面好多石子全是直接颠下去的。平时我们这里没人,但飞行期间我们提前两个半小时到这个地方来,还有两个洗车的,因为粘在车上的泥土不一定颠得掉,负责用洗车机把它们给洗下去,还有一个负责再检查一遍轮胎。就是说虽然有这个装置但是我们不能保证一定能把石子颠掉,所以还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检查。”
马本龙:“像这些就是从车上颠下来的石子。”
记者:“卡在轱辘里面的,卡到纹路的那个缝儿里面的。”
马本龙:“对。”
记者:“尤其是有飞行任务之前,可能这个地方是一个比较繁忙的地方。”
马本龙:“对,特别是进场的时候,好多车辆都堵在这,因为我们要负责检查这个轮胎。”
记者:“有没有着急催你们的?”
马本龙:“有,但是为了我们后勤保障飞行安全,我们必须每辆车每辆车过一遍。负责把车清洗干净,到了跑道不会带上任何异物。”
正是因为有了场务连如此细致的工作,空中梯队的战机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远远地战机的巨大轰鸣声已经传来。
记者:“观众朋友,在路上我们发现了一个平时很难看到的景象,大家可以看到我周围的风特别大,周围的车辆都停靠在两边,我们也被制止不能太靠近,因为远处是我们的飞机在启动,飞机尾部产生了很强的气流,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的树和草都被强大的尾流刮得东倒西歪,而旁边的树木却纹丝不动,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参阅飞机的强大动力。”
看到这个情景,我们也真正明白了一开始场站领导对我们提出的安全要求有多么重要。战机起飞时尾部的推力竟然是这么强劲,难怪说在飞机尾部放一个6吨重的物体都可以被吹走。这就是空中梯队驻训场地对我们的吸引,我们在空旷的机场上还会发现什么呢?
一只鸟上千万
这一天早晨我们又赶到了另一个机场,这些高约3米,长约10米的鸟网让我们感到新奇。
记者:“这叫什么?”
战士:“扇尾沙锥。”
战士:“每天早上都起来摘鸟,摘完这些鸟,虽然它挺可爱的,都是国家保护动物,为了不撞飞机,我们都把鸟摘回来,有的活的,好的都养起来,有的送回动物园,有的死了的,没办法,我们就处理了。”
记者:“观众朋友,我身旁的鸟网是驱鸟的主要手段之一,现在的时间是早上的5点30分,今天上午有飞行任务,很快驱鸟队也要开始他们一天的驱鸟工作。”
除了这种立起来的鸟网,在机场草坪上还平铺了同样的鸟网,立体设防大大提高了防范鸟禽闯入机场的概率。
空军某机场场务连连长孙健:“现在在我们眼中,每一只鸟的价值,就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一只鸟,如果与飞机相撞,导致飞机发动机更换,或者引发飞行事故,这就是价值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为了确保飞行安全,针对鸟禽对机场的巨大危害,驱鸟队的官兵同时还采取了更多的方法。
活动范围更大的驱鸟车显然增强了驱鸟的效果,这种我们生活中很难听到的怪异声音对鸟禽来讲可称得上是极为恐怖的了。(驱鸟车发出的声音)除此之外,由于空中梯队的进驻,驱鸟队不仅扩充了人员并且把几乎所有的驱鸟方法都用上了。
现场采访正在工作的驱鸟队队员。
记者:“这是干什么的?”
周金龙:“太阳能驱鸟器。驱鸟炮,可以对鸟类进行声音的(驱赶)通过声音恐吓鸟类。”
记者:“能让它响一下吗?”
周金龙:“行,它是遥控的,可以手动开关。开了。”
记者:“马上会声音很大吗?”
周金龙:“对。”
记者:“打出去的是实弹吗?”
周金龙:“不是实弹,是气体。这是煤气炮,用太阳能接收(进行)充电,有电瓶。”
记者:“我看我们驱鸟的东西还挺多的,这个是什么?”
周金龙:“这是太阳能驱鸟鹰。”
记者:“它怎么工作?”
周金龙:“它有各种声音,录制了各种声音,在遥控的情况下,它的翅膀可以闪对鸟类进行视觉和声觉得恐吓。”
记者:“咱们这里还有什么驱鸟方式?”
周金龙:“彩色风轮,对鸟类视觉进行恐吓,眼睛睁不开嘛。那是驱鸟模特。”
记者:“那个假人是吧?”
周金龙:“对,那个跟这个差不多,就是声觉,也可以动,它上面也是个炮。”
记者:“哦,它举的那个东西也可以放响。”
周金龙:“那个也是遥控的。”
空中梯队飞行员朱江:“驱鸟队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这个地区候鸟比较多,又是这个季节,而且前段时间刚下过雨,好多小虫子都出来了,鸟群比较多,鸟对飞行的危害非常大,一个飞机如果600的速度,就一个小麻雀,可以撞一个很大的洞。”
结束空中梯队飞行员的采访后,我们眼前又浮现出了这些驱鸟兵的身影,他们每天早起晚归,在毫无遮挡的野外风吹日晒,忍受着刺耳噪音的折磨。正是无数这样平凡而普通的人默默地奉献,人民空军的战机必将骄傲地迎来10月1日的炫目飞行。
环顾机场,除了场务连、驱鸟队的忙碌,一阵阵的飞机轰鸣声也让我们无时不刻地沉浸在这特殊的气氛中。
空中梯队的飒爽英姿
记者:“有些观众可能会对这些直升机感到非常的熟悉,因为就在去年汶川大地震中这些直升机频频出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我们在电视屏幕中经常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
即使只是远远地拍到了这种早已公开的直升机,但我们的心情还是十分激动。它是不是空中梯队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而它的壮观起飞足以让我们得到了身临其境的满足。
记者:“气象条件对飞机的起飞、航行、降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看到远处的屋顶上就是相关的气象设施。”
其实到空中梯队驻地采访,我们记者事先还有一个最想了解的情况,那就是10月1日的天气状况。此前我们也曾通过网络查询,9月底华北地区自西向东会出现一次降雨过程,但那只是生活气象预报,高空和地面的气候变化很大,那一天是不是一个适合飞行的日子也许在这里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记者采访气象台台长陈小平。
记者:“10月1日的天气情况怎么样?”
陈小平:“做预测现在还达不到,但我们可以作统计分析,从统计分析来看我们这个地区10月1日70%的概率是可飞的,其他的机场情况都差不多,秋季的天气简单些。”
记者:“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天气是什么?”
陈小平:“冰雹,还有就是云层厚,能见度低。因为如果云多,飞机升空后就不好编队,而且上面看不到地面,地面群众也看不到上空的梯队,非常影响阅兵的效果。”
记者:“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呢?”
陈小平:“如果当天有降雨,我们提前就可以发现聚集在一起的云区,我们就可以在上游进行人工降雨,目的就是把云提前消掉。如果到了近处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措施阻止它下雨,去年奥运会开幕式就使用了这种方法,证明是可行的。”
记者:“参阅官兵为了保证阅兵飞行的顺利进行,只要天气条件允许都会进行升空练习,我们看到远处的建筑物就是塔台,那里的视野特别宽阔并且汇集着天气、航班、航线等各种信息。”
指挥塔台的高度决定了它的功能,从这里可以看清整个机场以及周边的环境,视野宽阔便于指挥,说它是机场中最重要的设施也就不无道理了。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时塔台指挥员接到了一个紧急报告,机场跑道上出现意外情况,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儿呢?就在指挥员下达命令的同时我们记者也从塔台赶到了现场。
记者:“观众朋友,我现在正在刚刚起飞的,我们的参阅飞机的跑道上,现在听场务连的同志们说,场道旁边,刚刚发现了一个30乘30厘米的一个裂痕,还有30分钟,飞机就要降落了,现在还有一点的时间,所以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和时间赛跑,争取在飞机降落之前,把这块跑道补平。”
我们从塔台上赶到抢修现场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但此时我们看到的是,场务连的官兵已经把破损区域填平,专业的碾压机已经开始工作。此前大家担心的会不会影响飞机着陆的情况已经解除。
原来,每次空中梯队起飞后,驱鸟车就会开上跑道,在进行驱鸟的同时也要对路面进行检查。这一处受到战机强大尾流冲击后而形成的裂痕就是这么发现的。
其实为了保障空中梯队的安全训练,场务连的官兵一直对跑道进行着时时监控,一切可能构成安全隐患的状况,他们都会想方设法的排除。
其实这两块地面高低错落并不明显,只有用手摸才能轻微的感觉到,但为了空中梯队的飞行安全,场务连官兵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任何微小的隐患他们都会及时发现。
在空中梯队驻地的采访,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为了人民空军在10月1日的精彩亮相,无论是训练场上还是训练场下官兵们都付出的是同样的努力。空中梯队飞行员到底有什么样的风采?明天同一时间敬请收看系列片《直击阅兵村》第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