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争霸胜负难分,战场判官如何决断

标签:
军演裁判对抗红蓝军事纪实军事 |
分类: 演习篇 |
一次红蓝争霸的实兵演练,几次难分高下的口舌对决。沙场之上战场判官言词如铁,孰不知恻隐之心却在他们心中纠结。战场态势扑朔迷离,胜负结果谁来评判?走近真实条件下的演习对抗,揭秘激烈战斗后的胜负输赢。敬请收看《军事纪实》8月13日20:03播出的《战场判官》
决战之前的激烈论争
2009年7月,在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会议室里,一场不同寻常的会议真正进行。
演练红方指挥员池世勇:“我们已经夺占了中间山,在裁决速度上面我们在那里足足耽误了三十到四十分钟时间。对红军来说我要捕捉战机,裁决越拖对蓝军有利对红军不利。”演练蓝方指挥员熊俊骥说:“比如说我们的合围我们的偷袭我们的伏击像这些有的是按一比一去裁,有的按一比二裁,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说它是不利的。”
尽管参加会议的人员众多,但只有三方声音在激烈陈述着各自的观点。他叫池世勇,是南京军区某部的一名团长;坐在他边上的是南京军区某旅的一名副旅长,名叫熊俊骥。他们之所以慷慨陈词,全都源于前一天的那场红蓝实兵对抗演练。而池世勇和熊俊骥,就是那一天演练的红方指挥员和蓝方指挥员。由于他们分别为攻方和守方,因此站在各自立场,他们对于演练中的裁决也有不同的感受。红方团长池世勇觉得裁决速度拖沓,导致延误了红军进攻的战机而让蓝军受益;而蓝方副旅长熊俊骥则认为,在有些裁决中裁决员并没有按规定人员比例进行裁决,因此使蓝方被裁掉的人数远远多于红方,损失了大量战斗力。尽管会议现场坐满了上级领导,双方的陈述不能太过尖锐,但从双方语言的气势和交锋中,还是能感觉到烽火硝烟的味道。而这些被双方质疑的负责演习裁决的导演和裁决员,却始终坐在边上默默不语、细心听取意见。
那么,在那场战斗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些分属不同单位的人,争论得如此激烈呢?
2009年7月,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场,一场红蓝双方的自主对抗演练,在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训练场打响。经过几天的战斗准备,几个小时后他们将迎来最后的决战,红蓝双方都拉开了架势。
在这些官兵眼中,他们即将面对的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实兵对抗演练,而是关系到各自部队输赢的“生”“死”对决。但是,在这场对抗中,掌握这个生杀大权的,并不是实战中的兵刃火器,而是战场上负责执法的两百多个裁决员。他们都是从各陆军学院战术教研室或者富有经验的一线战斗部队的教员中被精心挑选、抽调来的。那么,在激烈的对抗中,这些裁决员是怎样对红蓝双方进行裁决的呢?
三千条演练规则如何运用
演练裁决组组长王强介绍说:“裁决是根据战场上变化的状态以及发展的态势和一些情况实时的裁定战场一些变化的态势。以便攻防双方达到一定的目的或者预期的目的或者没达到目的通过裁决员裁定红蓝双方兵力的对比,人员的伤亡以及装备战损时,布置新的态势,再进行对抗。”在战场裁决中,裁决员就像法官那样决定着军事对抗的胜负输赢,执掌着三千多条演练规则。
那么,裁决员是如何根据这三千多条演练规则进行裁决的?在智慧与勇气博弈的战场环境中,要想维护红蓝双方之间的公平竞争,又会遇到怎样的艰难和不易呢?
这天上午10时35分,随着红方部队的船艇渐渐逼近蓝方阵地,双方的战斗便打响了。尽管红方官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他们还是被蓝方事先埋设的多种障碍拦住了去路。在长达1.5公里的战斗前沿,各种障碍依次排开,这是蓝方阵地的第一道大门,如果红方不抓紧破除障碍打开这道大门,大部队将根本无法进入蓝方纵深地带发起攻击。于是,红方第一梯队负责开辟通路进行爆破的战士们,迅速行动、扑向岸滩,对蓝方阵地前沿各种障碍实施爆破。短兵相接之后不久,双方便被叫停。
战场上这些头戴白色钢盔的人便是裁决员。他们胸前配带的哨子是整个战场局部叫停的工具,随着每一声长哨声响起,就意味着再激烈的战斗也要停止,等待裁决。
根据这次演习的规则和标准,这次简单的破障、开辟通路行动中红方负责开辟通路的战士,一下被裁掉了近200余人,同样蓝方战士也在这一回合中被裁掉了70多人。演练副总导演林昆福说:“根据交战情况,比如说兵力的、火力的运用,指挥的情况等等,然后裁掉一方多少人。”
与以往演习不同的是,这些已经被裁“阵亡”的战士,还要经历一次近似“牺牲”的心理考验。演习前,为了区分红蓝双方官兵身份,确定双方参演官兵的人数,导演部统一给两支部队印发了这样的帽标,而在战斗打响后,一旦在某个行动中你被裁决员裁掉,与之伴随的便是这个“撕标”的动作。而失去了帽标,这个干部或战士,便不能再继续参加接下来的演习行动了。
一般情况下,按照实战总结出的裁决规则,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裁决员,根据双方所处态势和兵力火力对比,果断作出评判。
战场裁决,是依据规则定参战人员的“生死”。可是,战场上充满了双方指挥员的智慧谋略,也有很多置生死于度外的勇猛将士,要想拨开重重迷雾公平执法,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这些战场上的法官,也会遇到情与法之间的冲突,同样作为一名军人,他们的心理天平,又该如何权衡呢?
蓝军的第一道防线在蓝方阵地的11号高地。11号高地山高林密,荆棘遍布,易守难攻。驻守在这里的是蓝军一连的官兵们。凭借良好的地形,连长吴鹏程接受了指挥员交代的任务:坚守阵地三个小时。然而让一连官兵没想到的是,红军一上来就使出了右钩拳的战略,11号高地顿时陷入了红军的重兵围攻当中。
蓝方一连之所以必须守住下深山,是因为此时蓝军的西区方向,正在对红方实施围剿战,蓝方企图由西到东将红方部队围剿歼灭、各个击破,而这需要时间,此时蓝方一连的任务便是坚守下深山,为西区歼“敌”争取时间。
就在双方反复争夺的激烈战斗僵持了一个半小时后,蓝方一连尽管占据了良好的地势,但由于红军进攻这个方向的连队也是八支劲旅,他们进攻勇猛、作风顽强。
尽管蓝方官兵慷慨赴“死”,但最终还是被红军的进攻部队逼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正午十二时,随着裁决员的一声哨音,这里激烈的战斗终于停了下来。
为了保存剩余战斗力,也为了完成指挥员交给的坚守阵地三小时的任务,不得已一连长决定服从裁决,带领其余战斗员退守到距此50米以外的后援一线,继续对红军进攻实施阻击。而这一退,也让裁决员看到了这些蓝方官兵更为顽强壮烈的一面。
中午十二时零三分,在11号高地整整鏖战了一个半小时的蓝方官兵,终因寡不敌众,被裁决员裁定,全连一半兵力“阵亡”,退守50米外继续战斗。
演练蓝方一连连长吴鹏程说:“孤注一掷。其实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迟滞、拖延红军的进攻速度,为我们另外一个方向制造大量歼敌的时间。”正是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他们在这块阵地上不仅完成了剩下的一个半小时的任务,又另外坚持了一小时十分钟!
下午十四时四十分,哨声响起,蓝方官兵接到了裁决员的第二次裁决。
红蓝激战谁更胜一筹
最终,在这场战斗中,吴鹏程和他的全连官兵,前后总共坚守11号高地四小时零十分钟,正是这宝贵的四小时零十分钟,却让蓝军在西区铁炉港一线的战斗中争取了最大的主动。
蓝军官兵慷慨赴“死”壮烈“牺牲”的精神,让裁决员心中涌动着佩服之情,在这些铁骨铮铮的硬汉面前,他们举手去撕掉他们的标识时,手臂沉重了许多。但规则就是规则,身为一名裁决员,很多时候必须要面对这样的选择,尽管损失这样一名优秀的战斗员他们于情不忍,但按照道理只有保证绝对的公正,才能让双方部队在这个模拟仿真战场得到真正的锻炼,这是对两支部队负责,也是对未来战争负责。
最终,为了保证双方的公平竞争,裁决员判定,蓝方11号高地失守,吴鹏程等191名官兵全部“阵亡”。
而与此同时,下午14时44分,就在11号高地附近,同样是在战斗精神的激励下,红蓝双方官兵之间,发生了一次真实的“战斗”,而双方产生争议的焦点,便是在这场遭遇战中,谁率先掌握了主动权。由于此时还没到导演部规定的演练结束时间,因此一切成功行动还将计入各自的总分。就算避开演练结果不谈,退一万步,双方的官兵谁也不想在这时提前退出战斗,于公于私,双方都不想放弃对于刚才这场遭遇战主动权的争夺。
此时,红蓝双方的官兵都显得有些激动,毕竟对于这场演练他们双方都想赢。就在裁决员宣布裁决决定的同时,双方的官兵再一次纠结在了一起。
面对演练中双方的战斗态势,在演练规则中有明确的规定,裁决员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双方兵力火力对比和所处态势,作出裁决;而此时,对于这种对裁决结果不服,进而口舌相争的红蓝双方,裁决员又将怎样裁决呢?
原本红蓝双方争执不下的几个官兵此时都没有想到,裁决员第二次出示了裁决结果,而此时的裁决就不仅仅是“战斗中阵亡”那么简单了。除了要根据战场态势、兵力火力等情况,对红蓝双方交火态势作出裁决外,在一场演练中,裁决员对于类似情况以及其他违规情况作出的裁决也不在少数。
在演练中,之所以对抗双方要守规则,正是基于实战的考虑。在演练场,如果没有规矩,轻则会因对抗伤了双方的和气,致使演练无法继续;重则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造成伤亡。而严格守规、服从裁决,不仅让演练双方从对抗中提高作战能力,更能让模拟仿真战场更规范,裁决员的裁决也会更迅速。
下午15时30分,导演部规定演练五小时的时间到了,演练在双方激烈、紧张的气氛中宣布结束,此时,红方兵力和态势上仍然占有很大优势,而蓝方的指挥所依然固若金汤,最终导演部又会做出怎样的裁决呢?
在演习结束后,胜负结果宣读前,我们分别采访了红蓝双方指挥员,他们对演习结果的预测,让最终答案更加扑朔迷离。
这是双方的自信。那么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样呢?
为了让红蓝双方加深了解裁决过程中裁决员对于规则是如何掌握的,就在演练结束后的第二天,演习双方、导演部和裁决员同时坐到了这样一间会议室里,针对演练中的施谋用略各自进行阐述。
2007年7月,在这间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的导调大厅里,在红蓝双方指挥员和所有导调裁决人员的注视下,总导演周志斌开始对演练结果进行宣读:“裁定:蓝方胜”。
一场轰轰烈烈的实兵对抗演练结束了,这其中融入了红蓝双方官兵一年的训练汗水和他们对实兵演练的全部思考。而与他们共同付出的,还有负责秉公执法的导演部和裁决员,在这个模拟仿真的战场上,正是有了苛刻的演练规则和严格、公正的裁决员,才营造出了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真实的“战场”,参演官兵将在这里练指挥,谋打赢,走出一支支骁勇善战的人民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