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发射火箭弹攻击目标全记录(下集)

标签:
军事栏目纪实打靶攻击火箭弹陆航团直升机 |
直升机打靶考核时,飞行员将完成怎样高难度的飞行动作?最终他们的打靶成绩如何?《军事纪实》5月1日20:03播出的《直升机攻击全记录》(上集)为您揭晓
攻击新动作,精准命中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境内的某野战机场,短短一分半钟,济南军区某陆航团的五架米—17武装运输直升机就相继着陆,这些空中战鹰将在这里填装火箭弹,前往90多公里外太行山腹地的某靶场,参加一年一度的打靶考核。
作为军事记者,在我们眼中,直升机打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在半年前的2008年10月,我们还拍摄过这个陆航团夜训时的一次导弹打靶训练。与那一次夜训不同,据说今年陆航团打靶将采取一种新的攻击动作,如果一切顺利,打靶的成绩将有大幅度的提高,但相比而言,这套攻击动作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有相当的危险性,那么今年陆航团的打靶究竟是怎样的呢?
他叫张茂生,是陆航团的团长,大校军衔,特级飞行员,拥有5200小时飞行记录。去年在执行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任务中,他曾驾驶直升机在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实施高难度单轮着陆,将水电专家和技术人员安全送达,荣立二等功。
这次打靶考核,由于是采用新的攻击动作,因此将由团长第一个驾机打靶。
这是我们预先了解到的这一次直升机打靶的全过程。直升机将在距离地面100米的高度,以每小时200多公里的速度掠地飞行,而后以接近30度的仰角急速拉升至距离地面400米的高空,到达最高点后,再以接近30度的俯角高速俯冲,最后将火箭弹准确射向地靶,并且安全撤离现场。
为了看清楚这个全过程,我们决定把拍摄直升机打靶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在地面拍摄,从外部观察飞行员是否能够完成我们预先了解的打靶动作;第二个步骤我们记者将在打靶的直升机上拍摄,从直升机里观察飞行员打靶的动作。
我们首先要完成从地面拍摄的工作,因此在野战机场停留了短暂的时间后,我们就乘坐勤务机前往90公里外的靶场,在那里等待着张茂生团长驾驶第一架直升机打靶。
这就是直升机将要攻击的靶场。在直升机打靶前,我们和陆航团布设地靶的地勤官兵一同来到了这里。
这座靶场,被群山环绕,十分利于直升机在多种复杂地形条件下训练,除此以外,这里人迹罕至,无论是安全性还是隐蔽性都非常好,也是陆航团打靶的专用靶场。
所谓的地靶,其实和平时常见的射击靶一样,只不过是被放大了无数倍,显示准确率的环数也是这样用白石灰在地面上画出来的圆圈。
这次直升机攻击的地靶,直径有50米,和一个篮球场面积相当,但在400米的空中俯瞰,据说它仅仅只有一个火柴盒大小。在直升机俯冲的过程中,飞行员必须依靠专门的瞄准仪器,从时速200多公里的直升机上将火箭弹准确地射向它们。
因此,除了依靠精密设备外,良好的射击感觉是命中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飞行员来说,凭借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再掌握好合适的时机发射火箭弹,就极有希望命中地靶。
在距离地靶不到3公里的地方,我们看到塔台指挥车、消防车等各种专业车辆已经全部到位,和我们一样,大家都在等待着第一架打靶直升机的到来。
发动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直升机渐渐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摄像师也尽量屏住呼吸,试图用最平稳的镜头记录下张茂生团长的飞行动作。
直升机高速掠地飞行,突然急速拉升,到达最高点,再高速俯冲,火箭弹发射,直升机安全撤离现场。
从张茂生团长的表情看,他对刚刚的打靶十分满意,而从地勤传来的消息,这一次团长打出了三发三中,总共二十七环的好成绩。
通过画面,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地确定,张茂生十分准确地完成了预想的全部动作。
特殊训练提高抗压能力
按照预定计划,接下来我们将拍摄直升机内部飞行员的操作。我们搭乘勤务机返回野战机场,决定登上第二架打靶的直升机去亲自感受一番。
他就是驾驶第二架直升机打靶的飞行员。黄祖佩,三十一岁,上尉军衔,二级飞行员,拥有1300小时飞行经验。在此之前,他已经多次练习过今天的飞行动作。
对于飞行员来说都非常刺激、惊险的飞行,我们记者真的要同机拍摄,能承受住身体的考验和心理上的压力吗?其实我们也早有准备。
打靶的头一天,我们就在黄祖佩的带领下,专门到了飞行员器械训练场,希望提前找到一点儿飞行的感觉,也就是练练胆儿。
记者张璐:“几天以来,我们一直拍摄飞行员在空中的训练,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是他们在地面进行训练时一些控制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我想问一下,这个主要训练什么?”
飞行员黄祖佩:“主要是训练前庭功能,抗眩晕能力,还有抗载荷能力。每一次打这个的时候,你的感觉就是打到最高点的时候下来以后非常难受,就像拉起飞行的感觉一样的。”
这个圆形的器械叫做滚轮,按理说站在上面,脚部必须要有固定用的保险带才可以使用,但为了向我们展示,黄祖佩使出了这样的小窍门,据说这是在飞行学院跟教员学的。
记者张璐:“头朝下的时候什么感觉?”
飞行员黄祖佩:没什么感觉了,习惯了已经。这个反应越慢的话,你的抗眩晕能力越强。
火箭弹瞬间出膛
尽管在地面我们已经模拟体验过飞行感受,但和黄祖佩一同登上直升机后,我们的脑海里还是浮现出了张茂生团长第一架次的飞行:超低空掠地、加速度、大仰角拉起、高速俯冲、发射,想到这些马上就要亲身经历的场景,我们还是紧张了起来。
从实战角度出发,超低空掠地飞行可以让直升机避开雷达,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自己。而对于我们记者来说,这种飞行带来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刺激感受。
为了在画面中也展示出来,我们的摄像师系上保险带,坐在拉开门的机舱口,拍摄出了下面这组颇具动感的画面。
而此时,黄祖佩早已进入了考核状态,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驾驶直升机上。
此时,直升机在距离地面100米的高空,以每小时200多公里的速度掠地飞行,但很快就将以接近30度的仰角急速拉升至距离地面400米的高度。
也就几秒种的时间,我们刚刚感觉直升机在向上爬升,突然就进入了高速俯冲状态,通过舷窗观看,直升机几乎是在垂直下坠,原来模糊的大地猛然变得异常清晰。此时我们感到身体像气球一样飘向空中,呼吸困难,低不下头,手脚只能是牢牢地抓住座椅。
此时,我们的紧张情绪比想象得更加糟糕,还有火箭弹出膛的画面要拍,火箭弹出膛的那一刹那,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心跳呢?
时间太短了,可能只有两三秒钟的时间,直升机攻击地靶就在瞬间完成。极度紧张的情绪刚刚渐缓,直升机已稳稳地着陆。
这时我们似乎也有了我们曾经拍摄过的飞行学员落地后经常出现的状态,那就是话多。
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完成这次在直升机内部拍摄的全部任务呢?看了这个画面,我们对摄像师十分敬佩。
让我们把火箭弹出膛的这一瞬间再仔细地看一遍,从这个慢放画面里,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瞬间发生的一切。
这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拍摄直升机打靶,我们看到了地勤人员、机组人员的辛苦工作,也体会到了飞行员的勇敢无畏。从实战出发的训练还将进一步深入展开,中国陆军航空兵将经历更多的风雨考验。广阔天地中,空中战鹰的羽翼更加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