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密布地雷两千颗,守岛官兵仅四人

标签:
军事纪实栏目中俄边防珍宝岛 |
分类: 事件篇 |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境内,距离黑瞎子岛大约有五百公里,面积仅有0.6618平方公里。一次特殊的事件,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个本不起眼的小岛,更给这个小岛增加了一分神秘和传奇。春去冬来,乌苏里江静静流淌,珍宝岛依然散发着美丽的光环,它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呢?央视7套《军事纪实》栏目4月17日首播的《中俄边防纪行第五集:情系珍宝岛》为您揭晓。
珍宝岛吸引边防官兵的独特魅力
一路大雪覆盖,冰滑难行。进入林区,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只有车灯照亮的白花花的路面,显示着前进的方向。陪同人员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并不能到达珍宝岛。
珍宝岛是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七连的辖区,从团部出发还有20多公里的艰险山路,出于安全考虑,因此只有白天才能前往。
就在我们行驶在偏僻山路,孤寂无聊之时,驻守珍宝岛的边防某团政委王天明驱车前来迎接我们,这也让我们摄制组扑面感受到了珍宝岛官兵的热情。
对于七连,我们早有耳闻,他们常年担负着守卫珍宝岛及其周边边防线的防务任务,被人们喻为金元宝的守护神。
刚刚到达七连驻地,我们就看到指导员已经带领战士们开始了换防前的准备工作,据说这次也将往岛上运送补给物资。
珍宝岛是一个江心小岛,乌苏里江的一个江叉把小岛和大陆分离。当四五月份天气转暖,江面化冻,冰层开裂,乌苏里江会形成大量冰排,奔涌流动,阻止任何过江的船只,因此在这段时间是任何补给都难以运送上岛的。
每次开江之前,七连官兵都会往岛上运送大量补给物资,保障驻守在那里的官兵顺利度过这段时间。
面对即将来临的两个月守岛生活,接防的战士都有着自己的期望。
在七连当兵的日子里,能够去珍宝岛执行守岛任务,是官兵们最大的荣耀,所以接防的官兵都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由于指导员的介绍,使得我们也为能够拥有这次前往珍宝岛的机会感到自豪,此刻,我们最想知道的就是那里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边防官兵呢?
在我们想像中,珍宝岛哨所应该是一个孤独的建筑,冰冷地矗立在寒江边上,接受寒风侵蚀,战士们簇拥在一起烤着火炉,再旺的火也不能驱散战士们身上的冰霜,这样的场景一直伴随着很多人对艰苦环境的遐想,它真的是这样吗?
班长高兴元,是此次接防官兵中惟一的士官,曾经有过的守岛经历,让他显得很骄傲。
越野车顺利地开上了珍宝岛,我们也更加激动,决定徒步踏着乌苏里江的冰雪登上小岛。
珍宝岛每届“岛主”任期两个月
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个被冰雪覆盖的小岛哨所,竟然是这样一座别墅风格的建筑,这和我们想像中的冰凉哨塔有着天壤之别。
按照规定,七连官兵驻守珍宝岛,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换防。为了避免长时间的闭塞和孤独对守岛官兵的心理造成影响,因此守岛时间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驻守在珍宝岛的只有四名官兵,成磊是哨所的哨长。在这里任哨长的军官,都有一个传奇响亮的名字——珍宝岛岛主,颇具武侠色彩。
简单的碰头会结束,马上进行的就是任务交接。
我们并不了解烧锅炉的常识,但从顾宏宇的介绍中,我们就感觉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担心新司炉工沈跃林是不是已经了解了所有的操作。
在整个黑龙江边防的冬季,最重要的就是取暖问题,烧锅炉成了这些守边官兵的必备技能,而当问到他们辛不辛苦的时候,大多数战士的回答就是“还行吧,习惯了”之类的话。
所有的工作基本交接完毕,但换防的官兵还不能马上离开小岛,根据惯例,还有几项必要的活动需要进行。
我们并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什么活动,只是随着他们的脚步跟踪拍摄。
在距离珍宝岛哨所只有一百米的地方,生长着一棵极为普通的山榆树,它被大家称颂为英雄树。这棵树枝干粗壮,盘根错节,虬劲地扎根于岛上的泥土中。在那场特殊的事件中,一个叫杨林的战士英勇抗敌,牺牲在这棵榆树下,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棵树起名“英雄树”。多少年过去了,它就像一座无字的纪念碑扎根在珍宝岛上。
离开英雄树,换防官兵还要进行最后一次巡逻,巡逻路线是徒步走完一条贯穿东西的巡逻道。
在黑龙江边防踏雪巡逻已经不是件什么新鲜事,这是所有人都必须适应的,跟其他边防部队不同,珍宝岛的寒风更加刺骨。北边袭来的寒风,沿着乌苏里江,毫无遮拦地吹遍小岛每一个角落。即使现在已经是阳春3月,可依然天寒地冻。
跟换防官兵们一同走了还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看见了乌苏里江的主航道,它也是中俄两国的国境线。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才走了这么短的巡逻路,就已经到达了珍宝岛的东部边缘。
新上岛的官兵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熟知执勤区域里的所有情况。虽然在连里,每一名同志都经过了系统培训,可来到珍宝岛,还是需要实地讲解,才能有效掌握情况,所以老兵的最后一次巡逻并不是单纯为了留下美好的记忆而进行的。
所有换防工作全部交接完毕。新来的战士,很快就进入到了他们的工作状态,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晚间需要烧的煤准备充分,如果稍有拖延,这项工作就有可能干到深夜,而老兵们也有了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
地雷埋藏珍宝岛,来岛人员活动受限
借此机会,我们也找到指导员希望他陪同我们参观珍宝岛。小岛的宽度只有五百米,徒步参观全岛,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走完。我们决定好好探访一番。
然而此时,他却告诉我们,这个小岛并不是哪里都可以去。他为什么这么说?这让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
这里的雪很干净,都是纯白色的,几乎没有一点灰尘,雪面一片平坦,然而一脚踏进去,就会迅速没入膝盖,前面是否还有更深的地方,我们很想继续尝试。
就在我们即将离开路面前往深雪区的时候,指导员的喊声让我们吓出了一身冷汗,我们实在想不出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竟然还埋有两千多颗地雷。
由于年代已久,埋设的大部分地雷早已深陷泥沼之中,无法确定位置,因此任何来岛人员都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
在巡逻路的沿途,有很多防御工事,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风霜雪雨,可这里的防御工事依然保存完好,我们也有幸深入到它的内部,看一看这些战壕堡垒的真实面貌。
这里的防御工事四通八达,遍布了整个小岛,是那场事件之后陆续修建的,而我们所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便如此,已经让我们感到了震撼。那么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老一辈的戍边人是凭借着怎样的精神,才建造出这样铁打般的坚固堡垒呢?
工事一直延绵向前,我们没法把每一个角落走完,但是通过这些钢铁工事,我们也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戍边官兵,守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毅力。
当我们走出工事时发现,英雄树就矗立在我们旁边,它高高的身影,显得更加威武强劲。
来到了珍宝岛,最不能不看的,就是保存完好的五代营房。它们整齐的排列在哨所的院子里,成为这个哨所最独特的风景。老一代的营房慷慨激昂的文字标语,凸现出了它的时代特色,也给珍宝岛哨所带来更多的光荣和厚重。
现在珍宝岛官兵所住的已经是第五代营房了。它的别墅式建筑风格,也表明它的舒适和实用。在这里,官兵们的生活条件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从而也保证他们执勤工作更好的进行。
新接防的官兵还在继续刨煤,如果不能储备足够的燃煤,夜晚官兵们可就要挨冻了。可由于天气寒冷,珍宝岛的煤堆已经冻得像石头一样结实,这也给官兵们的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在这个只有四五个人的小岛上,任何不起眼的事情都关系到守岛官兵的生活和工作。每件事情都必须整合在一起,有条不紊的逐一完成。
即将离岛的官兵依然有些依依不舍,不知道还需要多长时间,他们才有下一次来岛执勤的机会,可能有的战士直到退伍,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利用在珍宝岛的最后时间,大家聚在一起,在金光闪闪的珍宝岛哨所的大门口留下自己的记忆。
此次例行换防工作已经结束,驻守珍宝岛的老兵完成了他们的职责,带着无限的眷恋离开了小岛,这段小岛执勤经历也将使他们一生充满荣耀和自豪。
时间非常短暂,也到了我们离开的时间,指导员因为事务原因需要留在这里,和哨长送我们出了大门。
短短两天时间,我们已经和岛上的官兵以及这个小岛,结下了深深的感情,回望珍宝岛,我们确实看到了它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辉。
虽然我们和珍宝岛接下了深厚的感情,可两天的采访时间里,我们并没有机会看到它的全貌。就在我们离开珍宝岛之际,一直陪同我们拍摄的边防团政委王天明带我们去了附近的一个高地。
我们终于看到了珍宝岛的全貌,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金元宝,镶嵌在两条银色飘带之间,这可能就是珍宝岛名字的由来吧。
这就是珍宝岛,边防军人心中圣洁的高地,祖国神圣的疆土。那一刻我们似乎明白了,戍边军人忠诚使命、献身边防的精神,才是珍宝岛真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