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 |
分类: 推荐篇 |
《生命礼赞》央视七套《军事纪实》6月17日20:03分播出...
徐阿婆所在的小区已经全部坍塌,她被压在大楼的下半部分。战士们移开废墟表面的瓦砾时,看见一块硕大的预制板,压在徐阿婆的上方。如果使用起吊设备,已经坍塌的楼体结构就会发生变化。战士们用冲击钻在预制板上凿开了一个圆形的孔洞。
预制板下的空间非常狭小,战士们无法把蜷缩在预制板下的徐阿婆救出来。
周庆阳就让战友们抱住他的双腿,倒挂金钩地钻进洞去,用双手清理出徐阿婆身边的瓦砾。
一次次地上上下下,周庆阳满头大汗,精疲力竭。这时,从那个他亲自打通的洞口,废墟下的老人,递出了一条毛巾,递到了周庆阳的面前。
所有的官兵都被这惊奇的一幕感动了。
此时,废墟下的老人,还在关心着我们的战士,这样的血脉之情,怎能不让我们付出一切!
生命,就是如此地惊奇,如此让人怦然心动!
被困103小时的高速公路收费员袁艺被救出。
被困104个小时的工商所职工陈晏生还。
被埋压105个小时的化工厂工人李青松获得第二次生命……
生命的救援打破了埋压超过72个小时就没有生命体征的理论,此刻,每救出一个人,都要比前一阶段的救援艰难十倍,百倍,然而,当每一个幸存者从废墟中获救,消防官兵感到的鼓舞也是更加的刻骨铭心!
在庞大的废墟下营救幸存者,并不像人们想像那样简单。
有时候刚刚发现有生命迹象,战士们精神一振,马上展开救援。
有的时候才刚刚展开救援,就再无生命迹象显示,战士们仍不离不弃。
每一个被救者的生命,不仅仅取决于救援人员的不离不弃,更主要是取决于被救者的坚韧和毅力,而被救者的坚韧和毅力,除了靠自身坚强的意志外,还有身体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所以,创造生命奇迹,难上加难。
得知还有生存者被困,江西消防救援官兵迅速赶往映秀电厂宿舍一号楼。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原地坐塌两层,并倾斜60度,楼内结构被整体破坏,家住三楼的董凤强被埋压在一楼的一个极小空间内,四周被巨大的水泥板封盖着。
听到微弱的回应声,官兵们迅速确定了被困者方位。被困的董凤强左手可微动。腰、胯部被压,脚部被压且两脚间有一木条紧紧夹住。
一定要坚持住!有什么需要你就说一声。再坚持一会儿就好,我们一定救你出来。
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打通生命通道,以最快的速度营救被困群众。官兵们从拟订的三套方案中,找寻最快最安全的营救方法。
从下面掏,被水泥板挡住;从肩、腰部两支撑,液压顶杆用不上,得找千斤顶,小车用的;再不行用手动压破拆。
由于头部上方的支撑点脆弱,稍有不慎就会给救援人员和董凤强造成致命危险。惟一可行的,是冒险从董凤强背部砖墙开辟通道,再设法营救。
但背部砖墙处支撑着四楼楼梯,已塌落的楼板与承重墙形成斜面,斜面上方有大量塌落的水泥构件,斜面三个支撑点,任何一点发生变化,都将造成无法想像的灾难性后果。
而且从背部砖墙处开辟通道,必须准确判断距离,不能超过安全范围,否则将带来更大的伤亡。
那个人已经压了4天了,那栋楼就剩他一个,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努力,我想要他活着出来。
在场人员的神经绷得紧紧的。消防官兵一边仔细观察、找寻、确认每一个可以保护受困者的支撑点,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影响、破坏支撑点,一边安慰着董凤强,轮流与他交谈,心理疏导,安抚情绪。
闭上眼睛,抬的时候,你要配户合我们,感到痛,就告诉我们。
救援工作一次次陷入僵局。如果不能尽快将董凤强解救出来,余震的威胁和自然光线的变化必然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难度,也将使被困者生命安全无法保障。
现场救援小组紧急商讨,决定采取多点支撑顶抬,改变被困者位置。
闭上眼睛,是为了避免强光灯的伤害。
先用毛巾垫好,用手托起、护住董凤强的头部,避免受伤。再对他的头部、腰部缓慢挪动,为最后的营救创造条件。
董凤强的上半身完全显露出来,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
挪动后的董凤强又被坍塌物卡住,破拆器材也难以施展。
官兵们再一次调整营救方案,用支撑物固定起上方墙体,再用消防斧慢慢地敲、一块块拆除承重墙体。
终于,被埋压达102个小时的电厂职工董凤强获救。
下面,让我们听听北川的一位女孩,讴歌生命的咏叹。
北川的夜
北川的天
走向天堂的路
一位名叫熊枭的14岁女孩,在生命绝望的关头,写下了这悲怆的诗行。
山崩地裂的那一刻,母亲当时遇难。父亲杳无音信,也许只有心爱的诗,能暂时安抚她内心的悲凉。
刚刚逃离魔掌的的小熊枭惊慌失措、跌跌撞撞。
在风雨飘摇的北川县城满大街地找爸爸,苦苦找了十几个小时,陪她一块寻找的是江苏消防救援队的队员们。找得艰难,找得痛苦,找得泪流满面。
终于,高达十米的废墟下传来微弱的回声。
高大的父亲本该为孩子来遮风挡雨,如今却被巨大的预制板和钢筋水泥困住了手脚,有心无力,难以自拔。
坚持住,为了孩子!消防官兵迎难而上。
整整耗时30个小时,救援行动才刚刚取得重大突破。
突然,救援人员接到命令,北川附近的茶坪水库出现裂缝,可能引发决堤,救援队伍必须马上护送群众撤离。
“叔叔,你们赶紧撤吧,”14岁的孩子明晓大义,“如果没有溃堤,您再回来。”
放心吧,孩子,叔叔不走。指挥员叔叔下达了命令。
我留下,再留下一个小分队、一台挖掘机,其余人员赶紧疏散群众。
你已经失去了母亲,绝不让你再没有父亲!
当晚,被困废墟125个小时的熊吉才终于获救。
当晚,这位守望父亲生命的女孩,再一次写下了她令人动容的诗行。
谢谢你们,在绝望的路上,给我温暖,给我希望,给我一个家。
谢谢你们,让我学会坚强,找到力量,只要努力,就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